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中际旭创(300308)-调研纪要-20220424

美妆资讯
中际旭创(300308)-调研纪要-20220424
2023-08-05

搜索更多机构调研纪要、电话会纪要

请访问【文八股调研】电脑端

来源:网络(真伪自辨)全文共计 4787 字

Q1:看到去年海外市场增长很好,今年一季度整体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非常高,大家比较关注海外大客户给我们全年的需求指引情况以及后面几个季度预计咱们的出货量包括订单的趋势是怎么样的?

A1:海外主要客户对今年需求的指引仍然强劲,公司预计今年每个季度的需求和出货量大概率保持环比增长。

Q2:公司 2021 年下半年及 2022 年一季度毛利率提升的原因是什么?

毛利率未来提升的持续性怎么看?

A2:2021年公司在高端产品方面特别是400G光模块的毛利提升明显,虽然销售价格在下降,但公司的内部降成本走在了市场价格下滑的前面。

400G 的很多规格产品已经切换到第二代了,第二代在设计方面提升并随着量的提升产线的良率和制费持续优化,综合起来高端产品的毛利是增长的。

在中低端产品方面,在一些毛利相对较低的产品方面,公司在去年加大了提效率和降成本的力度,同时也加快了库存周转,对毛利的提升带来了比较正向的作用。

Q3:看到公司已发布了 400G 和 800G 硅光产品,且公司在 400G/800G 都有硅光和传统方案两个技术路线产品,现在公司对硅光技术的进展和成熟度是怎么判断的?

另外公司推进硅光产品和传统方案的市场策略现在是怎么考虑的?

A3:其实公司对硅光的规划和态度一直是比较一致的,我们认为硅光是逐步演进的过程,所以在400G和800G产品,通常在第一代的产品我们都会推出基于EML的方案,从客户的角度,大部分客户也是比较接受相对比较成熟的,性能优化的EML方案。

虽然成本方面稍微高一点,但可以作为新产品导入阶段使用,当客户的需求提升上来之后,我们的第二代产品可以部分地考虑用硅光方案替代传统的EML方案。

而每个客户接受度和需求有些不一样,有些客户会继续坚持用EML方案降成本,有的客户会比较开放的接受硅光的方案,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会根据不同客户制订不同的市场策略。

Q4:顺着这个问题想再追问一下,之前大家也比较关注硅光的成本优势方面,目前来看如果批量导入硅光之后,硅光产品的单价相对于 EML 方案的情况,在报价上会不会有一些较多的降幅?

A4:不会。

从客户的角度,我们最主要的客户对硅光并不是那么敏感,他们有自己规划的成本路线,不管供应商提供哪个方案都可以。

所以对我们来说,不管用EML还是用硅光,我们都会按照客户要求降价的路线去规划我们的产品,并不会因为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案就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

这个价格还是根据市场的竞争环境来决定的,跟我们采用什么方案不是那么直接相关。

Q5:今年海外数据中心营收环比增长,具体增长的品类是哪些?

预计 800G 贡献多一点还是 200G贡献多一点?

另外客户里面,哪家需求比较向好?

A5:公司的高端产品主要包括 200G、400G 和 800G 新产品。

200G 今年环比是往上增长的趋势,且总体来看是供不应求,我们能拿到很多订单,客户也给我们追加了很多200G订单;400G基本上也是一个增长的态势,根据不同的客户情况有些不一样。

有些客户才刚刚导入 400G,或者新的设计才导入,自然有一个上量的过程;800G会在今年下半年有些小批量的应用,真正的800G上量预计会在明年。

从需求和订单分布来看,预计都是季度间的环比增长,但有的产品会受限于产能或者材料的瓶颈。

Q6:常理上判断,服务器升级后服务器吞吐量上来后,数据中心网络是不是也会有系统性升级的需求?

比如原来从服务器到机架,原来是 5G为主,现在往 50G升,从机顶到节点可能是 100G往 400G,请判断这种现象有没有可能在近期 1-2年内出现?

包括对业绩的拉动是什么情况?

A6:这个应该是相关的。

我们看到数据中心光模块的应用有不同层级,有的高速需求在核心层,相对低速的是跟交换机和服务器直接对接的地方,以前很多会用25G AOC,现在看到 100G AOC 甚至 200G AOC 的需求增长都挺快的。

AOC 是短距的光模块,跟服务器换代相关的,服务器升级后光模块也要升级,整个数据中心网络都需要要升级。

Q7:公司的硅光产品与友商的产品相比优势在哪里,竞争力怎么体现?

A7:国外友商的硅光用的是自己的wafer bonding,我们的硅光主要体现在调制方面,我们所有硅光芯片都是自主研发,并找大的fab厂流片。

目前我们的硅光产品从客户那里的评价是比较正面和有竞争力的。

Q8:同样性能指标下硅光模块的价格怎么样呢?

A8:这个跟各家的良率非常相关,硅光芯片设计的好坏最后会反映到良率和制造工艺的耦合效率。

而在耦合效率方面正常是旭创的强项,在生产制造方面我们积累了自己的know how。

我们的硅光产品从成本角度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Q9:请介绍一下公司目前产能的分布是怎样的?

主要产地各自受疫情情况影响怎么样?

A9:公司国内产能不仅分布在苏州,在安徽铜陵也有较大的生产基地,而接入网产品生产都在成都。

从一季度的生产交付来看,我们做的相当不错,工厂所在地的防疫工作都做的到位,生产均未受影响。

Q10:现在不管是上游原材料购买还是下游的销售会有疫情的影响吗?

A10:我们的国内供应商大多数就在苏州旭创周边,很多都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物流基本通畅。

目前进口原材料已通过上海以外的国内其他海关入关。

出货也一样,已通过国内其他口岸出货,且比较正常。

Q11:包括货物运输到苏州也正常吗?

A11:没有问题,无论在苏州或铜陵目前物流基本不受影响。

Q12:去年费用提升,除了研发之外,其他的主要是股权激励?

还有别的影响吗?

A12:2021 年对净利润最大的影响就是股权激励费用了,且 2021 年是目前股权激励费用最高的一年,后面会逐年递减。

Q13:公司也提到部分关键原材料,比如芯片等是从海外采购,如果是底线思维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毕竟客户在国外,有一些关键零部件还在国外,怎么应对?

A13:在保障供应链安全这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先说 EML的芯片,公司有几家主要供应商,分布在北美或亚洲各地,互相可以备份。

电芯片里有很多是通用芯片,像DSP这种芯片全球资源都很少,但这种芯片对旭创和对全行业来讲都没有限制。

同时近年来我们在光电芯片的国产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还做了一些投资和孵化,基本上解决了一些有和无的问题。

高端的芯片很大程度上需要进口,从目前看来进口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近年来我们加快了海外的工厂布局,我们相信我们的海外公司可以正常跟国际客户打交道,包括与供应商。

Q14:国外需求好就不说了,国内需求下降影响还会持续多久?

A14:公司去年的国内业务尤其是5G业务表现不太好,市场有一个去库存的过程。

今年以来,无论国内数据中心还是5G,需求情况总体比去年好。

Q15:投资方向主要是上游一些关键零部件吗?

还是包括上游的其他应用?

A15:公司近年在光模块上游核心的光芯片和电芯片方面进行了投资布局;下一步计划在光模块以外的横向领域进行投资。

Q16:今年 200G需求放量的那个客户明年对 200G的需求以及对下一代产品的需求有指引吗?

A16:该客户今年会大量部署 200G,同时也会上量 400G,且之后也会有 800G的需求。

下一代产品我们已经在开始准备了。

目前按照该客户给的指引,明年200G和400G需求仍会保持增长,我们也开始备料,为明年的200G交付做准备。

Q17:一季度较好的增长趋势能否延续到全年呢?

A17:从需求的角度,我们预计今年会保持每个季度的环比增长。

但也要考虑今年疫情以及全球芯片短缺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一些通用芯片的短缺会不会影响到公司的交付。

我们正在全力应对。

Q18:今年大家非常关注千兆光网宽带,请问成都储翰今年是不是有更多的增长?

A18:接入网市场这两年景气度很高,储翰去年比前年的的销售额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净利润并没有体现出同比例的增长。

今年行业需求依然比较强劲,但面临两个挑战:一个是这两年销售额持续增长很快,毛利和利润能否跟着同比涨上去,这是一个挑战;第二是营收快速上量的过程中,品质能否保证稳定也是一个挑战,针对这两方面,我们正在做一些努力。

Q19:国内数通市场今年的需求情况展望如何?

大家也关注到今年国内“东数西算”的政策也是比较支持的。

A19:数通去年增长不明显。

今年“东数西算”概念推出后到真正落地反映到需求方面以及通过哪些互联网厂商或设备商来实施,目前还需要一点时间。

今年数通市场整体需求情况会比去年好一些,国内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技术迭代趋势和流量增长是比较明显的。

此外,在疫情背景下,人们更多靠互联网生活和工作。

从长远看,国内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等先进应用都要兴起,背后需要非常高速的计算和网络来支撑,数通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Q20:国内数通的需求是以 100G、200G、400G 哪种品类为主?

A20:国内数通中心,100G前几年用的挺多。

今年国内大的云厂商开始使用200G,也有一些云厂商会直接跳到 400G,不同公司选择的技术路线不一样。

我们目前看到的200G需求更多一些。

Q21:关于激光雷达方面,公司目前的进展如何?

主要打算用什么方式切入产业链,提供哪些具体的产品。

A21:目前还处于调研和预研的阶段。

激光雷达从各方面来看它跟光模块都非常相似。

我们可以选择跟激光雷达的公司合作,为其提供激光雷达的器件,或做一些加工或代工的业务,但要不要自己做设计,我们还没有确定,还在做一些初步的预研工作。

现在做激光雷达的企业太多了,怎么样做出有竞争力的方案才能胜出。

要么不做,要么做的跟别人不一样才有机会胜出。

纪要来源:【文八股调研】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1923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