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品观君为亲们揭秘了全球最赚钱的4大日化集团,在全球市场里宝洁、联合利华、强生等企业在日化领域可谓混得风生水起,可是在中国市场里,横扫万千家庭,风靡万千少女和老嫂子的日化界F4还是他们吗?
恐怕很难说……
2015年在中国市场里最赚钱的4家日化企业到底是谁?
调整期的宝洁在中国还是最强的吗?只卖化妆品的欧莱雅还能挤进前四吗?有没有中国本土企业入围?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品观君来扒料了!
☆ 1.宝洁
2015年中国市场销售额:>350亿元人民币
最大的当然还是全球最大日化集团宝洁,虽然人家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可是它在中国的市场地位还是不会轻易动摇的。
宝洁集团2015财年报(结算日期:2014年7月-2015年6月)透露,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占到宝洁全球销售额的8%左右,约为390亿人民币。以390亿人民币为基础,无论在这一整年中有多大的变化,其它日化企业还是无法轻易超越它的。
2016年2月19日,宝洁CEO戴怀德(DavidTaylor)表示中国市场的表现“令人无法接受”,而且所有的品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到底下滑了多少呢?据宝洁最新官方消息透露,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下滑百分比是一个很高的单位数,用简单的人话说,就是下滑不超过10%。通过计算得出,宝洁201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至少是350亿人民币,请亲们一定保留这个“至少”。
虽然这个结果依旧让宝洁稳坐中国市场第一大日化集团的宝座,但是对于新任CEO戴怀德来说,作为宝洁全球第二大市场的中国出现了这样的业绩下滑,确实很难接受。
一方面,宝洁是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国际型公司,当人民币出现贬值的时候,其在中国的业绩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另一方面宝洁在中国市场各个业务板块也遭遇强敌,2015年中国洗护市场“无硅油”概念大行其道,宝洁在中国市场最大的业务板块——洗护板块也遭遇到了汉高、欧莱雅以及中国本土品牌的堵截;而宝洁集团在中国第二大的业务板块——纸品(纸尿裤和姨妈巾)也遭遇花王这样的对手,市场份额被抢食。
总的来说,宝洁2015年在中国市场过得并不太如意,但我们也看到宝洁集团在中国市场里做出的一系列积极的变革:剥离品牌、营销创新、推出新品、不断探索中国新消费群体的喜好等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大哥还是能够重振雄风的。
☆ 2.立白
2015年中国市场销售额:>170亿元人民币
亲们没有看错,中国市场里排名第二的日化企业是咱们自己的国牌立白。2016年1月21日,立白集团化妆品事业部研究与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广州,在活动现场,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透露,2015年立白集团洗涤用品销售居全国第一,世界第四,集团销售总额已超170亿元。
据2014年尼尔森全国零售研究数据,立白品牌洗衣粉、洗洁精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全国第一。立白在这一领域内的品牌主要有立白、好爸爸,这两大品牌在洗衣液市场同样增长迅速。
据全球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公布的《中国家用护理类企业10强榜》显示,2014年立白在中国家用护理市场占据了15.3%的市场份额,位居榜单第一。相比之下,联合利华在该榜单中位列第3,宝洁位列第5,市场份额分别为7.5%和6.5%。虽然只是2014年的数据,但也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立白也并不只局限在洗化领域,其旗下化妆品品牌高姿、格兰玛弗兰等均在行业中颇有建树;令据立白集团内部人员透露,立白在中国市场灭杀(灭蚊产品等)领域也是排名第一的企业。
☆ 3.联合利华
2015年中国市场销售额:约160亿元人民币
2015年年初这个企业在四川建新厂的时候就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曾透露,目前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在20亿欧元左右。
然而,这20亿欧元,品观君不敢随意换算……
为什么呢?
因为以当时的汇率计算,这20亿欧元相当于160亿元人民币,然而用现在的汇率计算,恐怕这个数字只有144亿元左右。换句话说,如果联合利华2015年在中国能够保证160亿元的销售业绩的话,人家换成欧元结算的时候,中国区业绩增长就达到了22亿欧元,同比增长达到10%。
可见,货币因素是门多大的学问……
那么问题来了,联合利华2015年在中国市场是否保证16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业绩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都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速度。然而,2014年第三、四季度,由于压货的原因,联合利华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大跌近20%。不过,在2015年,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已经挽回了颓势。
首先,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采用了一些列措施来清理库存。另一方面,与宝洁减肥不同的是,联合利华一直在“买买买”。
为什么会这样?一位国际日化公司中国区高管对曾分析:“联合利华的全球业务包括个人护理、家庭护理、食品和冰淇淋四个品类,在日化领域,相对于家庭护理的产品如洗衣粉的毛利率只有30%左右,个人护理产品中如洗发水、护肤品有60%~80%左右的毛利率,所以其近年加速扩张个人护理领域也不足为奇。”
在加速扩张的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广告主的联合利华,有近1/4的广告投入到数字广告之上,而数字广告上的回报率要高于传统广告。
最终联合利华在最近公布的财报中透露,其在新兴市场的增长幅度达到了7.1%,品观君不去评论这其中有多少增长来源于货币因素,至少,人家没有报跌,看来,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16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变化并不大。
☆ 4.欧莱雅
2015年中国市场销售额: 约150亿元人民币
虽然只做化妆品,欧莱雅集团在全球日化界也能挤入前四强,在中国市场就更不用说了。
手握中国最大美妆品牌、2015年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长为5%,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43亿元人民币,粗略估计,欧莱雅集团201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在150亿元人民币上下。
为什么是粗略估计呢?因为如果欧莱雅集团说的业绩增长是以欧元为单位的话,实际上,欧莱雅2015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是没有达到150亿元人民币的。
不管用什么算法,欧莱雅在中国市场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欧莱雅电商的崛起。
首先,据欧莱雅集团官方透露,2015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里大众消费品有20%的销售额来自电商渠道。
另一方面,根据维恩咨询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16家主流电商品牌中收集的数据显示,2015年,巴黎欧莱雅品牌在这些平台上的累积销售额达到了13.07亿元人民币,位居电商平台护肤领域的首位。
同时,兰蔻、美即、美宝莲等品牌在这些电商平台上的销售业绩都十分不俗,具体如下:
从维恩咨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2015年欧莱雅集团在这16大电商平台上的年销售额至少有28.86亿元人民币,排除假货等因素,我们也可以算出电商渠道至少贡献了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19.2%的销售业绩。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6月,时任欧莱雅中国电商总经理潘敏曾披露当时欧莱雅在线上最大的销售渠道是自己的官网。即便现在重心出现转移,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电商渠道销售业绩也要在28.86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再加上官网的销售业绩。
从集团整体来看,欧莱雅在电商板块的增长幅度达到38%,远超集团整体业绩增幅11%。无疑,电商已经成为了这个化妆品巨头的业绩的最新增长点所在。在今年的财报会议中,安巩也着重强调了欧莱雅在2016年的3个关键词:更全球化、更数字化、更可持续性。
都在数字化上找出路?
看来,2016年,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等大佬儿们要在电商和网媒上大干一仗了……
其实,品观君觉得纳爱斯集团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种子选手,但是伦家暂时还没能扒到它的底料,要是有知情人士透露一点儿消息的话,品观君愿意和你发生一点儿什么……
好文推荐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24927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