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立于2014年的「宝露泰奇」(blue-tech)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拟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至多2400万美元。宝露泰奇此次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尚未选择股票代码,也还没有披露定价条款。Univest Securities(万通证券)是该交易的唯一账簿管理人。
这意味着,宝露泰奇如果IPO成功,中国婴童个护市场的“北美第一股”或将诞生。
宝露泰奇是一家专注于婴幼儿洗护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型企业。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4-2019年间,中国儿童护肤产品的市场规模从136.4亿元扩张至258.5亿元,2020年继续增至291.1亿元,同比上升12.6%。据易观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母婴用品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2572亿元。
背靠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宝露泰奇有何底气赴美上市?
01
净收入大涨1468.74%以“山茶油”成分出圈
宝露泰奇始于2014年,完成各项产品的开发和产品上市,2019年,宝泰科技完成了中文版品牌VI升级,以“宝露泰奇”品牌进入市场。而品牌的母公司福建宝泰于2002年成立,成立之初便引进了宝露泰奇品牌、配方、工艺。宝露泰奇产品包括婴儿护肤品和洗浴用品,如山茶油保湿霜、山茶油乳液、山茶油二合一洗发水和沐浴露,以及家庭清洁产品如衣物柔顺剂、洗衣粉、多功能清洁剂、消毒剂等。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宝露泰奇总收入为666万美元(约4772.36万元),同比增长114.91%;净收入为77.55万美元(约555.7万元),同比大涨1468.74%。其中,婴儿护肤品和洗护用品2021年的毛利收入占总收入的47.78%,清洁产品占30.11%。
事实上,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宝露泰奇的市场占有率相比一众知名国产母婴护理品牌是稍显逊色的,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在社交媒体上鲜少露面的品牌,会达到114.91%的高速增长,继而力图冲刺美股呢?
就产品来说,品牌主张“安全”为第一要素。实际上,婴儿护肤产品的质量保障问题,早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比如知名品牌强生近些年就因爽身粉成分安全问题而诉讼缠身。
宝露泰奇以“山茶油”这个特殊的天然成分出圈,聚焦母婴植物洗护精品。
Artemis Simopoulos美国卫生研究院营养合作委员会主席认为,“目前,全世界完全符合国际营养要求的保健油只有中国的山茶油,其次比较接近的是地中海的橄榄油。”可见,这样的原材料用在婴儿个护产品中成为一大卖点。
2014年以来,福建宝泰联合BLUE-TOUCH研发中心及福建师大生命科学院等机构,成功研制出Blue-Touch复合型优选水果酵素孕婴儿专用洗护等系列产品。
而比较特殊的是,不同于其他DTC品牌,宝露泰奇主要依赖线下分销商在中国销售其产品,目前其合作线下经销商有17家,覆盖包括福建、山东、江苏、湖南和浙江等多个省份。
而其在在天猫平台开设的品牌旗舰店却显得有些“简陋”,店内售卖包括婴儿润肤乳、湿巾、沐浴露等有限的7款产品。其粉丝数仅有1w+,且月销量基本在个位数。从小红书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品牌在线上经营推广上投入甚少。
招股书显示,若此次发行成功,筹集的资金净收益的20%将用于产品创新和开发、40%将用于业务扩张以及收购或投资从事孕产妇和新生儿护肤行业的企业、40%将用于营运资金、运营费用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02
婴童护理新品牌涌现市场亟待多重革新
近些年,全球母婴个护市场的融资圈也一直是动作频繁。
著名影星杰西卡·阿尔巴创办的纯净婴儿个护品牌The Honest Beauty在2017年获LVMH的私募基金L Catterton的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少数股权战略投资。2021年,品牌成功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4.4亿美元(合人民币92.3亿元)。成立仅十年却增速惊人的The Honest Beauty,实际上创造了一种被市场看好的母婴品牌销售模式——综合型的母婴产品组合,并结合美妆产品进行组合销售。
紧随其后,2018年才成立的美国品牌安唯伊Evereden,在今年1月获得了金沙江领投的3200万美元的融资。品牌生产的抚触油和面霜,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登上天猫细分类目第一名。
数据显示,2021年,Evereden中国区的销售额突破了2亿元,实现了350%的平均增速,并已超过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业内对这个数据也是非常震惊,一个如此垂直且低频的品牌,为何会迸发出如此大的市场销量。这也说明,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将目光聚焦到国内市场,近十年,中国的婴童护理市场也不断有新兴品牌涌现,其中不乏背靠大集团的优质选手。
中国的婴童个护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有着不同于其他市场的逻辑和规则。从产品端来看,当前大众、中端价格带的供给相对较为充分,未来产品和品牌创新的趋势将位于中高端价格带和细分品类的差异化上。
在营销方面,品牌发展的关键就是需要达成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教育。比起单纯卖货,品牌更应该创造一个由品牌延伸的育儿观念体系,营造一个育儿知识理念交流的空间。
同时,母婴个护市场的消费群体属于细分人群且生命周期较短,这就对获取新客的频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获客成本也会相对较高,通过成人护肤品牌或企业集团的形式,形成自然连带和转化,是降低销售费用、拉长品牌生命力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母婴个护品牌依靠大集团和研究所进行运作。
在这样的行业氛围和竞争中,宝露泰奇确实显得有些背景单薄,运作单一。
招股书显示,集团表示,宝露泰奇计划短期内(或未来三年内)通过推出不少于30款新产品并扩大其线下分销网络来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盈利能力;中期(三到五年内)建立线上销售网络;长期(五年以上)建立品牌店、特许经营店等扩大现有销售渠道,并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03
本土企业赴美上市拥抱资本之路并不好走
目前,中国赴美上市的企业约有200多家,但这之中的化妆品企业屈指可数。
美股上市确实有其诱惑性。首先,美国上市采取注册制,且注册费用偏低。只要符合证券交易的条件就可提交申请上市,所以上市时间更快。其次,美国市场庞大的资金容量,更大的市值增长空间,以及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都吸引着中国企业前赴后继。
但同时,除了较低的发行价格,市场间巨大的文化、语言、信息差距,容易导致企业后续市场表现不佳,出现股价下跌,再融资困难,甚至面临退市的风险。
一直以来,“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是国产日化品牌的通病。宝露泰奇内部创新开发团队由五名成员构成,但在公司收入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宝露泰奇研发费用增长率却远低于营销费用。在报告期内,宝露泰奇研发费用增长率为30.2%,而其营销费用从39万美元(约282万元)约增加至70万美元(约50万元),增长率达到79.9%,远高于研发费用增长率。
除了品牌自身研发内力不足,政策的收缩也正在让更多企业开始打退堂鼓。2021年,美国正式修订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并添加了一些不利于国内企业的要求,增加了中概股企业退市的风险。
美股市场缩紧的同时,中国市场政策也在逐渐严苛。
早在2020年12月,在创业板、科创板的IPO申报环节中,从过去的一两轮问询变成了多轮问询。2021年1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这意味着对于拟上市企业的上市披露信息进行更严格的审核和筛查,把控上市企业质量。受政策影响,早前的格林生物进击深股失败,成为近年来继仙迪股份之后的又一家终止IPO的美妆相关企业。
事实上,在正式获批上市之前,企业需要解决的还是自身研发能力欠缺,和存在不规范交易等问题。今年8月,驱蚊、母婴护理品牌润本生物向上所递交招股书,但该企业多次在抽检、双随机检查中被检查出问题,既存在过大额关联交易,又持续存在第三方回款,被责令改正。
相较而言,国内的日化企业产业基础较薄弱,品牌运营逻辑还处在初级阶段,缺少话语权,这也让它们频频面临上市“卡脖子”的风险。在这个层面上,宝露泰奇的上市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而在上市之后,企业能不能成功履行招股书义务,避免被迫退市,也都还是未知数。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5989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