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书画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艺术品也成为很多人重要的投资手段,特别是收藏投资书画要防止误区、当心陷阱。
一、最不可信的就是头衔艺术家。收藏投资艺术品,不要被画家的头衔所忽悠,什么书协主席、画院院长,什么美术学院教授、什么专业画家等等,越是碰到这些吃官饭的专业机构的画家越要绕着走小心谨慎。为什么呢?中国的老百姓还很艺术欣赏水平还比较低,容易被“名头”忽悠,于是这些体制内的“艺术家”们千方百计要混个一官半职,也就出现了某省煤老板当选书协主席,某省书法家协会有60位副主席的天大笑话。你如果想找真正的艺术家,就要搽亮眼睛,有时高手在民间,当年的齐白石不过是个木匠出身。
二、最不值得关注的就是体制内的所谓名家。现在体系内的艺术家和过去可是大不一样了。原因很简单,当代社会,要想在体制内混,靠专业技术难以出人头地,混得好,功夫都在艺术之外,整天钻研学术的人也根本不可能当上院长、主席、主任等等,要想考上那些美术学院的硕士、博士,一要凭关系、二要凭外语,专业差点不是问题。这样的“艺术家”充斥着美术学院、画院,如果你不加筛选买了他们的作品,只能认倒霉。当然也有真才实学的,但凤毛麟角,被你碰到的概率极小,因为现行体制对真正的人才具有天然的排斥性,体制内只需要听话的奴才,所谓根正苗红的跟随者。
三、最不靠谱的是靠媒体走红的所谓专家。艺术品真假问题,好像只有那些所谓的“鉴定家”才明白,真正的鉴定家是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画贩子、古董贩子们,因为他们一旦走眼,可能就是倾家荡产,而那些画院、博物院的“专家”们,整天混迹于名利场中,争名逐利,为职称打的头破血流,哪有时间专研业务?
前不久,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不就是被某省一个造假的农民古董商骗倒,花巨资为国家购买了一件假古董吗?这样的笑话在业界不胜枚举。其实书画辨伪说开了也简单,你只要买几本画家的画集,熟悉他的大部分作品,几乎大部分的伪作都是依据这些画集为蓝本做的,对照一下就真假立辨了,当然也不排除有凭空创作的,这个难度不是一般高,估计几百年才能出一位这样的高手,你即使撞大运买到了,也不吃亏,因为这种赝品同样有收藏价值。
四、最需要小心的的就是机构财团强烈推荐的所谓大师。某财团包装出来的“大师”千万要小心,范某和崔某某就出财团旗下,这两个人一个画人物,一个画山水,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俗到家、甜到家、媚到家。这几乎是业界共识了,那为什么这么多年还维持天价呢?因为财团也是骑虎难下,而且利益链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继续玩下去。
在当下中国的艺术圈子里,要先学会勾兑各种关系,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你专业技术再好也混不下去,但伟大的艺术家往往都是特立独行,有着桀骜不驯的个性,没有这种个性支撑是画不出特立独行的伟大作品的,这种个性在民国可以被容忍和鼓励,但在当今的体制里是没办法存活的,所以那些体制内画家或许会具备一些熟练的技巧,但那是没有灵魂的,他们已经被完全驯服,精神早已被阉割,充其量只是个画匠,所以说他们的作品毫无艺术价值,所以,大连万达的郭庆祥曾说中国的当代艺术绝大部分是垃圾。
五、最不值钱的就是各种机构评选出来的所谓金奖、银奖。千万别迷信各种全国性、地方性美术大展、合伙展等评出来的所谓金奖、银奖……这些奖项有一个硬的评奖标准,就是目标明确、方向正确,方向正确了,艺术就不正确了,然后就轮到花钱运作关系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每一个评奖都是充满铜臭味的,也可以说没有一个奖是干净的。
总而言之,当下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很不健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选择有传统文化底蕴,有鲜明风格特色、有良好笔墨功夫、有推陈出新意识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方为正道!
(知彩守墨:2018.11.23晚;插图:边平山 作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4294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