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被誉为“地球第三极”,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产业化水平不高、物流渠道不畅、营销推广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产业发展。在泉州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桥接下,海丝陆丝联动,为西藏农特产品销售打开了新渠道。
视频加载中...
在洛隆县扶贫(泉洛)特色产业园,我们见到了来自泉州的贸易商蒋秋平。在泉州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招引下,蒋秋平这几年常常往返于泉州和洛隆,把当地的农特产品带出西藏。
泉洛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 蒋秋平:“简单的像獐子菌,像我前年獐子菌就收购了有70吨,后来又做这个黄杏,也带动了这个百姓的收入,有一定的增收。农牧民的这个就业岗位也带动了一百多户。”
洛隆林下资源丰富,不少宝贝都长在深山人未识。来到洛隆后,蒋秋平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些宝贝带出深山。在援藏工作队的支持下,蒋秋平注册了卓玛朗措、泉洛缘商标,并发动农牧民进行采收。有了身份的獐子菌、羊肚菌,从烂在地里到收购价三十元一斤,走出高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现在蒋秋平更是办起了加工厂,立足洛隆县俄西乡的万亩杏花基地,开展黄杏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作为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招商引资进驻洛隆的第一家企业,泉洛商贸获评2021年度昌都市级龙头企业。也是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洛隆土生土长的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把展销店开到了泉州丰泽。
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 赖秀丽:“2020年的时候,泉州援藏队的队长帮我们联系了一个线上销售的点,他还帮我们做了一个店铺,来帮我们进行销售。”
泉洛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 蒋秋平:“接下来只要市场有需求,洛隆本土这一块相关的一些林下产业,包括中药材,我们都有这个兴趣,有这个渠道,能把它带上来,那下一步主要就是把他当地的这个青稞制品,我准备把它带动起来,他属于藏东粮仓,青稞制品的产量比较高。”
海丝陆丝联动,为藏货出藏打开一片新天地,也为更多人感知西藏的独特魅力搭建了平台。泉州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工作期间,洛隆县商贸流通行业增加到1700余家,覆盖全县11乡镇;争取国家资金500万元,建成具备600吨的冷冻和保鲜功能的冷链物流库,填补洛隆空白;利用闲置厂房,投资200万元的“果疏加工”援藏项目入住园区;协调自治区商务厅聘请的电子商务第三方公司入驻洛隆;推动洛隆县特色农产品供销合作社组建成立。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6545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