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商业联合会奢侈品专业委员会,与要客研究院,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联合发布了首份《中国高质量消费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正以一己之力,带动全球高质量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国国内市场,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报告将中国奢侈品市场分为中国人奢侈品市场,和中国国内市场。数据显示,中国人奢侈品市场2021年比2020年获得18%的增长,总消费额达到1465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全球贡献了近1万亿人民币的奢侈品消费,占比高达46%,接近全球的一半。
先说说奢侈品的那些事。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大白话叫“品牌价值高”。
放在我们常人眼里,用一个通俗词讲,可以叫“性价比低”。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义上被定义为奢侈品的东西,是很常见的。奢侈品按照产业分类,可以分为12大类:
1.时装和皮具。嗯,这是我们概念里印象最深刻的那一类。
2.游艇
3.汽车和摩托车
4.珠宝和腕表
5.钢笔
6.香水和化妆品。这是女性消费者最热衷的那一类。
7.酒类
8.家具和家纺
9.厨具、餐具和瓷器
10.物件设计
11.豪华酒店
12.手机和电脑
所以说,我们不要只记得路易威登、爱马仕、迪奥、香奈儿、古驰、范思哲、阿玛尼、巴宝莉、万宝龙等,还有很多我们日常在使用,但没怎么关注的“奢侈品”。
比如,家用轿车里,ABB,即奥迪、宝马、奔驰品牌汽车,都被定义为奢侈品。就是说,你开一辆奥迪A1,十几万人民币而已,还不如旁边的一款比亚迪汉值钱,但你的车车,归类为奢侈品。当然,文头那个报告中,是否将汽车归类于统计数据中,不得而知。估计没有。
说到汽车,举个例子。20万左右的家用轿车,常见品牌的车型,二保(换机油)的价格,通常300元左右拿下。而你手里的奥迪A1,去任何地方做个二保,低于1000元绝对拿不下来。是材料费贵?不。干活的是同一拨人,不存在人工费贵的事。但为啥两者相差好几倍?换机油的小哥给你说了,到哪都这个价,不可能存在欺诈消费,价格为啥差别如此之大呢?因为奥迪的收费如果低了,掉身价,丢不起那人。
那这事的背后到底是啥在做崇呢?不复杂,是因为“奢侈品”。
其实说到这,你大致明白“奢侈品”的定义,它主要指品牌。而某个品牌,包含的商品种类与价格,又有很大的上下区间。所以,大概率你日常消费过奢侈品,但其价格并不是很昂贵,自己也就没有那种高大上的感觉。
上述的第7类里,我们的茅台酒,很多年前就被国外定义为奢侈品了。酒类奢侈品里不仅仅只有路易13和拉菲。记得新疆曾经出品过一个叫“沙地1996”的红酒,20年前大约是3000多一瓶,应该就可以归类为“奢侈品”行列了。
好玩的是,那个第5类,有多少人关注,或使用过?万宝龙笔、派克笔,都在奢侈品之列;我国的英雄牌钢笔,也在奢侈品范畴;你听说过鳄鱼牌钢笔和梦特娇牌钢笔吗?没错,它们也在奢侈品系列。
然后,我们说说文头那项惊人的数据,说明了啥。
说句中肯的话,我们的经济水平在近40年的发展,基本没按照地球人眼中的“常理”在运行,有点快,跨越了很多过程,包括跨越了常人消费观念的养成。
还有一个主要因素,我们的人口基数太大。14亿人,假如只有1%的人有能力“经常消费非生活必需品”,就是个天文数字。
因为我们有比较大的人口绝对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财富自由”,而我们自身的“高质量”商品生产和供应,又暂时没有满足这类人群的消费需求。所以,国外的奢侈品牌生产商,都把中国列为最重要客户源之一。这也是文头所述的那两个机构出台的报告叫《中国高质量消费报告》的来由之一。
常说,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贸易。我们一直在“消费”上发力,是因为我们除了那些能够消费得起“奢侈品”的一小部分人群之外,绝大多数国人的消费能力,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这个空间的添堵,首先需要收入的增长来支撑。
可以小结一下。我们无须过多地关注那个占全球“近一半”比例的惊人数据。我总觉得,这又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怪相”、且需要用发展的手段来顺其自然解决的事情。相信,当我们步入发达国家序列,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变化,这个比例,应该会逐步下降。
这个第一,无论我们需不需要,可能都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8346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