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Oscar Heyman 在庆祝 110 周年?他是谁?有多牛?只有内行人才懂

美妆资讯
Oscar Heyman 在庆祝 110 周年?他是谁?有多牛?只有内行人才懂
2023-08-04

今年美国珠宝商 Oscar Heyman 为庆祝品牌成立 110 周年,特别推出以大颗粒彩宝为主石的全新系列“110 Collection”,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宝石令人十分震撼!

其实很多珠宝品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 Cartier 卡地亚创立至今刚好 175 周年、Bulgari 宝格丽和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宝也分别有着 138 年及 116 年的历史,这些走过百年历程的珠宝商如今都已经火遍全球。今天我们要说的 Oscar Heyman 听起来似乎知名度并不高,但实际上,它在珠宝圈里早已有着极高的“江湖地位”。

海曼兄弟的传奇发家史

“Oscar Heyman”作为品牌名称正式使用是 2012 年,在此之前的 100 年,它一直叫做 Oscar Heyman & Brothers,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族珠宝商。

1901 年,刚满 13 岁的 Oscar 和 16 岁的哥哥 Nathen 跟着叔叔进入珠宝工坊做学徒,这家工坊的客户包括了当时的皇家珠宝商 Fabergé,因此兄弟两人刚入行就接触到了极其严苛的工艺训练,虽然他们当时很年轻,但心里却埋下了一颗追求精湛珠宝工艺的种子。

1906 年,他们带着在工坊里学到的先进铂金打造技术来到纽约,这在当时的珠宝圈可是很显实力的“新技能”。

恰逢 1909 年 Pierre Cartier 在纽约第五大道创立卡地亚精品店,他听说海曼兄弟不仅掌握着精湛的珠宝制作技艺,哥哥 Nathen 还能熟练地制作珠宝工具,果断决定聘用 Oscar Heyman 为卡地亚制作珠宝,于是他也成为了卡地亚历史上第一位非法国裔的合作珠宝工匠。

1912 年,海曼兄弟创立了 Oscar Heyman & Brothers 珠宝公司,并以铂金珠宝制作为王牌技艺,在纽约珠宝圈可谓是风生水起。

当时,每一届世博会都是珠宝商们大展身手的好机会,1939 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开幕,Oscar Heyman 虽不在珠宝商之列,但在珠宝之家展区的 5 位珠宝商中,其中 4 家都有海曼兄弟制作的产品,Oscar Heyman 因此而获得了“珠宝商的珠宝商”称号。

随着海曼兄弟们的名声在珠宝圈里逐渐传开,他们有了全世界各地的珠宝商客户,100 年以来,他们都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珠宝商们做着“幕后”,这也就是为什么普通人没听说过 Oscar Heyman,但这个名字却在珠宝圈里赫赫有名的原因。

珠宝圈里的“发明家”

我们在前文提到海曼兄弟的哥哥 Nathen 熟练掌握珠宝工具的制作,其实 Oscar Heyman 也将这样的天赋,展现在了突破精密部件的制作技艺。兄弟俩各自有着超乎常人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珠宝圈,海曼兄弟不仅是设计师和工匠,还是名副其实的“发明家”。

铰链技术是 Oscar Heyman 的看家工艺,凭借它,海曼兄弟自 1916 年起就拿过多项相关专利。这项技艺的精髓在于创建小尺寸的珠宝部件并通过铰接工艺连接在一起,从而使作品具有灵活性。

从这项技术第一次研发成功开始,Oscar Heyman 就在此基础上不断精进和突破。其中,结合隐密镶嵌技术而制作的手链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和我们常见的那些具有设计主题的隐密镶嵌珠宝不同,这样的珠宝看似简约,实际上,每一颗宝石都有单独的镶座,并通过铰接工艺整齐镶嵌在一起,将这样的珠宝戴上,它会像第二层皮肤一样灵活贴合于腕间,柔软度颠覆想象。

除了经典的红宝石之外,海曼兄弟还挑战了更高难度的钻石款,由于钻石的高硬度,想要将这样的珠宝打造成功不仅考验金属工艺,还对镶嵌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

1933 年,Oscar Heyman 还获得了一项制作双夹式胸针的专利。这种工艺使得对称的两件珠宝可以作为领夹、耳环或者头饰来佩戴,也可以拼合在一起作为胸针佩戴,在 Art Deco 时期掀起了一股火热的流行风潮。

经典作品知多少?

虽说 Oscar Heyman 在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都在为各大珠宝商制作作品,但它的设计部也提供了不少巧思和创意,其中很多创作都成为标志性的经典,而花卉是 Oscar Heyman 的重要灵感来源。

在珠宝设计中,花朵元素很普遍,但 Oscar Heyman 的三色堇、栀子花、铃兰这 3 大花卉主题作品却能脱颖而出。其中,三色堇的设计是 Oscar Heyman 在 1930 年左右为 Tiffany & Co. 蒂芙尼提供的,据说在 1980 年代中期到 2000 年间,这款胸针尤其火爆。

近几年的拍卖场上经常会出现 Oscar Heyman 制作的这款三色堇胸针,而且颜色丰富多彩,多数都以不错的拍卖成绩被重新收藏。

Oscar Heyman 的栀子花造型珠宝也很有代表性,以密镶钻石组成的层叠花瓣璀璨夺目,每一次的创作令花朵有着不同的盛开状态,淡雅的花朵在蓬勃的绿色珐琅装点下生机盎然,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柔美的铃兰花也给了海曼兄弟们不少创作灵感。这件经典的铃兰花胸针捕捉到花朵垂坠的生长状态,巧用椭圆形珍珠代替铃兰花的花骨朵,这样的“写实派”作品到现在看,依然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宽手镯是咆哮的 1920 年代很流行的珠宝品类之一,在这一时期,Oscar Heyman 也创作了不少杰作。

其中,“Birds in Flight”手链不仅颜色绚丽、设计主题精彩,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升级的铰接技术让有着不规则图案的手链也可以如此灵活柔软。

这件作品在今年苏富比日内瓦拍卖场上再次露面,估价:470,000~745,000 瑞士法郎,最终以 1,441,500 瑞士法郎的高价落槌,可见珠宝藏家对 Oscar Heyman 工艺的认可。

创作于 1950 年代的芭蕾舞戒指是 George Heyman 的设计,在芭蕾舞者起舞的瞬间,裙子的褶边起伏摆动启发了这件作品,因此而得名。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品牌创立以来最受欢迎的珠宝设计之一。

20 世纪 60 年代初,Oscar Heyman 创造一条“Linde Star”项链,它由 23 克拉的合成蓝宝石组成,星球周围环绕着“金色轨道”,它的灵感源于 1964 年博览会纽约世博会上著名的 Unisphere 雕塑,当年,这条项链也是博览会的官方纪念项链。

六七十年代的太空相关话题相当火热,在 1972 年,海曼兄弟为登月的阿波罗 16 号宇航员制作了奖章,如果有人说 Oscar Heyman & Brothers 的珠宝登上过月球,那这可绝对不是在吹牛。

Oscar Heyman 的幕后制作故事

作为幕后制造的工匠,Oscar Heyman 很多时候并不与珠宝买家直接接触,但戴过他们作品的大咖绝不再少数,更精彩的是这些珠宝背后的创作故事。

在珠宝圈里,里查德·伯顿为妻子伊丽莎白·泰勒争取 69.42 克拉梨形钻石的事情相当出名,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熟知的泰勒-伯顿(Taylor-Burton)钻石,但你也许不知道,将这颗钻石做成项链的制作商就是海曼兄弟。

1969 年 10 月,里查德·伯顿以 100 万美元的高预算在拍场上与卡地亚、海瑞·温斯顿共同竞标这枚钻石,最终卡地亚的代表以 105 万美元买下。此时的伯顿并不甘心,第二天他亲自与卡地亚联系并达成协议,以 110 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这枚心心念念的巨钻。

为了在摩纳哥格蕾丝王妃的生日舞会上秀一下这件新宝贝,Cartier 特别聘请 Oscar Heyman 为这颗钻石设计并制作成项链。距离交货限期只有一周,不畏挑战的海曼兄弟面对这种情况丝毫没有推脱,而是夜以继日地赶工,在几乎不可能完工的极限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这件传奇作品。

Oscar Heyman 不仅是珠宝商的朋友,他们在好莱坞的名声也很大,在好莱坞经典电影《春风秋雨》中,女主 Lana Turner 佩戴的全部珠宝都来自 Oscar Heyman,从造型丰富的珍珠项链到多款祖母绿及钻石套装,珍宝数不胜数,据说影片中露出的珠宝价值高达 100 万美元。

要论 20 世纪鼎鼎大名的私人珠宝收藏家,那就不得不提 Marjorie Mariweather Post,从父亲的手里继承了 General Foods 公司的她,凭借聪明的头脑在商界、社交圈都风光无限。和所有的女人一样,波斯特也十分痴迷于珠宝,见到罕见佳作,她会极其敏锐,下手也从不犹豫。

在所有的宝石中,波斯特对祖母绿尤为青睐,她经常买下大颗粒的祖母绿作品,并且自己配成一套来戴,很多波斯特的画像都留下了这样的精彩瞬间。

其中一件祖母绿胸针总是被戴在领口中央,铂金和钻石环绕着一颗 60 克拉的祖母绿十分突出,美国零售商 Marcus & Co. 在 1920 年代买下这颗祖母绿,并委托海曼兄弟制作这枚胸针,该设计的铅笔画现在依然保留在在公司的档案中。

2017 年,波士顿美术馆出版了一本关于 Oscar Heyman 的书,它的封面就是这枚珍贵的祖母绿胸针。这本书里讲述了公司从 20世纪初成立以来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不少珍贵作品和手稿,如果今天对海曼兄弟的故事看得还不过瘾,可以去书里探寻更多关于他们创作的秘密哦~

-END-芭莎珠宝传媒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4792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