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军事科学院
2020年1月18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军官王步森正在为婚礼作准备,他的爱人,军事医学研究院文职人员翟艳芳,彼时还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满怀期待,然而突发的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作为陈薇院士的学生,王步森接到了新任务……故事还要从头讲起。
2010年8月,高考过后的青年男女像刚出笼的麻雀,带着青春的叛逆和对新世界的好奇,跨越千山万水齐聚到大学的校园里。
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夏末秋初,“秋老虎”还在嘶吼。王步森没有想到,他就在那时邂逅了即将陪他度过一生的女孩翟艳芳。她着一袭浅蓝色的方格裙,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
自那以后,图书馆楼前的喷泉边、教学楼后的花园石桌旁、藤萝掩映的木廊转角处,便多了两个紧邻而坐的甜蜜身影。
王步森和翟艳芳大学毕业合影。
时间总是残忍的,毫不留情撕裂当下的美好;时间又是公正而严厉的,告诉每个人都要向前迈出自己的路。
2014年,短暂的大学4年匆匆已过,翟艳芳保送至北京大学,开展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研究,而王步森决定携笔从戎保送至军事医学研究院,就读微生物学专业,师从陈薇院士,开展新型疫苗研究。
王步森博士毕业与导师陈薇合影。
不同于大学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读研的生活总是辛苦而沉重的,因为新的责任已经落在了依然懵懂的他们的肩上。
2014年2月,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导师陈薇院士携团队昼夜奋战在抗击埃博拉一线,研发出世界首款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
秉承着“博士硕士,首先是战士”的誓言和”姓军为战、为战而研”的科研理想,王步森和师兄们也踏上征程,参与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
从那一刻开始,王步森知道自己和师兄们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科研道路,他们的论文不光书写在实验室里,更要写在抗击疫情的前线阵地上。
王步森博士毕业在军事科学院大礼堂前与翟艳芳合影。
5年的研究生生涯在任务执勤和学术研究的交替轮转中悄然度过。
2019年6月,王步森如愿留在军事医学研究院,投入他热爱的科研事业。
翟艳芳告诉他,不论去哪里,她都会跟他在一起。8月20日,他们领了结婚证,此后的日子似乎一片坦途。
王步森与翟艳芳的婚纱照。
然而,两年多前,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陈薇院士临危受命,除夕夜奉命率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奔赴武汉一线,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王步森的抗疫之路也由此而始。
2020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在武汉。(前排左7为王步森)
在集结号令发出之前,1月18日,为了筹备婚礼王步森已回到家中。1月20日,受领应急科研任务后,便立即启程回到单位。经历了昼夜颠倒的奋战后,在陈薇院士率领下,武汉一线团队与北京后方科研基地同时作战,顺利研发出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随后,王步森又奔赴武汉,全力参与疫苗临床和抗疫保障工作。
2020年,王步森在武汉。
受疫情影响,当时,翟艳芳只能居家筹备论文和就业相关事宜。虽然难舍,她毅然告诉王步森:“你去吧,注意安全,我支持你。”简短几个字,给予他莫大的宽慰。
她还坚决地告诉他:“毕业了我要去找你,不论你到哪里,我都要和你在一起。”后来,她顺利通过文职招考进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成为他的战友,并肩站在了守护生物安全的战场上。
2020年,王步森在武汉。
从新冠疫苗任务启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2个年头。王步森随团队东奔西走,全程参与疫苗临床研究相关工作。而翟艳芳,在经历了军事训练的洗礼后,也多了几分飒爽的英气,开始在自己的科研之路上一步步探索。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6737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