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定窑主要烧造白瓷,另有很少一部分黑定,也叫墨定,釉子油亮,色黑如漆,紫定,绿定。唐有邢窑,邢窑的白有点闪灰,定窑之白有点闪黄,邢窑之白瓷积釉处呈青色,定窑之白积釉处有的闪黄,这是细微的特点,需要反复的去博物馆看真品对比。那么应该怎么鉴定定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三个方面来详细了解定窑。
第一是定窑造型。定窑造型和其他宋代窑口的造型相似,有盘、碗、壶、梅瓶、净瓶、玉壶春瓶、孩儿枕等。1969年在河北定县有两处塔基出土了大量的宋代定窑白瓷,最高的一件高达61公分,国宝级定窑白瓷刻花牡丹唐草纹龙口净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窑孩儿枕,釉色白色闪黄,一个婴儿伏于榻上,孩儿的背部为枕面,底部无釉露胎,有两空。此枕有刻有印,两种装饰方法,造型简洁古朴,是定窑白瓷中罕见的珍品。
第二是定窑的纹饰。定窑和其他几窑不同,汝、官、哥、钧无装饰。而定窑大量的采取刻印为主的装饰,以刻为主,以印为辅,宋早期刻花多,中晚期印花多,原因很简单,干什么事都是一开始认真,追求艺术,后又因商业等问题就批量生产了,所以刻的慢,还需要技术,成本高。印花快,谁都能干,成本低,产量高。刻花线条流畅,清晰明快,简练豪放,潇洒刚劲。
动刀刻的同时用竹片划,一般都是先用刀刻出大体轮廓,再于轮廓线一侧划一细线,形成一粗一细,立体感极强,在花卉图案密集处广泛使用篦划法,浅而细密,线条整齐,与轮廓形成粗细、大小、深浅、文武的对比。使主题纹饰更为突出,收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关于印花,宋中晚期定窑印花比较流行。在定窑印花比较精美的集中在盘、碗上,以采取缠枝牡丹、莲花、菊花为主,装饰方法讲究对称。印花中还有大量的动物、禽鸟等纹饰。
第三是定窑的胎和釉。定窑胎质细腻,颜色洁白,无论是白定、墨定、酱定,也叫紫定,统统都是细致洁白的瓷胎。这一点很重要,要记牢。定窑白瓷,白中闪黄,定窑墨瓷,油亮漆黑,定窑紫定,紫色似酱,定窑绿色,绿中有黑,绿定很少见。定窑瓷器中多数是白瓷,所以就重点说说定窑白瓷的釉子。定窑釉子釉两个特点;一是有泪痕。这个特点是在上釉的过程中,釉浆流淌的痕迹,痕迹的厚处,都有明显的闪黄,无论是正烧还是覆烧,痕迹的方向都是由上而下的流淌。二是芒口。定窑有芒口,芒口就是覆烧造成的,定窑瓷器口处没釉,口很涩,甚至新瓷扎人,所以叫芒口,在宋代流行定窑镶口,把口部露胎的地方用金、银、铜镶口,既是奢侈的表现,又是无奈之举。还有人说芒是指白瓷太亮,使用不舒服。
宋徽宗喜欢青色,南宋叶寊《坦斋笔衡》中说:"定窑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烧青瓷"。这个芒应该是指芒口和光芒两种含义。谢谢阅读,喜欢请关注转发一下呗!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8476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