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的时候,讣告上说,他死于脑溢血,其实并非如此。”
儿子李伦在李克农去世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196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得知“特工之王”李克农逝世,宣布休假三天,这是中情局有史以来第一次。
因此,有人猜测李克农之死和美国有关。理由是,在抗美援朝谈判期间,李克农曾得罪过美国。
另一些人则认为李克农并非死于美国人之手,而是被蒋介石派来的特务暗杀。李克农从国民党那里得到了许多重要的消息,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想杀了他。
据李伦回忆,组织方面考虑过李克农的死会引起外界的议论,但没想到“死因”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按照组织的保密条例,李克农的真正死因,只有在保密期间才能公布。
那么,李克农是怎么死的呢?为什么外界如此关注他的死因?
为他人着想而猝死
李克农的身体本来就不好,患了多年的哮喘病,1957年冬天,病情越来越重,经常咳嗽。
这天下午,李克农照例吃完饭就跑到办公室继续工作。
他咳嗽得厉害,走路很吃力。当他爬到楼梯口的时候,伸手想要抓住扶手,却没抓住,整个人重重地摔倒在地,头部受到重创。
送到医院抢救,经过一个月的抢救,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
周总理得知后,立即安排一位脑外科专家赵坐诊,大约过了两个月,李克农才慢慢苏醒过来。
醒来之后,李克农发觉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许多记忆消失,语言能力下降,于是写一份报告给组织:
“我不能在一线工作了,但我希望能在上海特科工作。”
李克农自告奋勇地申请到上海特科去,因为那里有许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安排妥当,有些老特工的身份仍然隐藏着,有些甚至连遗嘱都没有落实。
当时,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医生不让他出院,所以李克农就在医院病床上整理了八万字的情报资料,给仍然潜伏在秘密战线的特务们开出证明。
革命时期,特工们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不得不隐藏身份。
时至今日,日月更替,李克农希望这些曾经默默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老革命们,能够得到国家的照顾,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够逐步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
安顿好特工之后,李克农还有一件事放不下,那就是他的妻子赵瑛。
自1917年结婚以来,两人共患难已近40年。赵瑛为了支持李克农,颠沛流离了半辈子,吃尽了苦头。
新中国终于迎来了,但是赵瑛的身体状况再次恶化,在1961年因癌症去世。
正如其子李伦后来回忆说:「妈妈死后,父亲变得消极。」
李克农悲痛欲绝,病情急剧恶化,家人想把他送到医院治疗,但他拒绝了。最后,邓颖超好说歹说,才同意住院。
一九六二年二月九日早晨,李克农的病情突然恶化,家人又把他送往医院,此时已无力回天,于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63岁。
外界都知道他身体不好,却没想到死得这么突然,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流言蜚语。
流言传得沸沸扬扬,李克农的家人一直遵从组织安排,对李克农的真正死因一直保密,直到保密期过了,李伦才站了出来。
首先,李伦否认父亲是死于美国人或蒋介石的谣言;
其次,他向外界解释,讣告中的“脑溢血”是由于组织的考虑所致;
最后,他说出了真正的死因:“父亲的大脑已经软化,大脑已经变成了一团浆糊,死得很惨。”
为国家着想,参加停战谈判
据李伦回忆,父亲李克农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到苏联休养。
不久,当他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奔赴朝鲜前线时,躺在病床上的他决定回国。
但他病得很重,组织没有批准他回国。
李克农没有放弃对战事的关注,他要求警卫每天都要把收到的有关朝鲜战场情况的资料交给他。
从事特工工作数十年的李克农,特别敏感于战场天气和各种数字。
当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75000余人,敌方阵亡8万余人”的时候,他认为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对峙阶段,敌人不再占上风,敌人为了减少伤亡,必然要进行“谈判”。
李克农决定回国参加谈判,于是向中央提出要回国的请求。回到北京之后,他翻阅了大量的战争资料,做出了一些判断。
他分析了朝鲜天气变化对战争的影响,以及冰雪融化后的军事部署。接到前线最新消息,他分析了敌人接下来的行动。
由于李克农经常通宵工作,警卫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多次提醒他该休息了。
“战争不是儿戏,我想得越多,我的士兵们就越危险。”
他希望能够赢得谈判桌上的胜利,分担战争中的困难。
后来李克农受命主持中朝谈判工作组,直接与美国首席代表特纳·乔埃进行会谈。
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三八线以南开城举行了停战谈判。谈判进展不顺利,中美双方都陷入了僵局。
在会议上,双方曾多次谈判关于“三八线”的问题。其中一次谈判长达一百四十五分钟,这是一场耐力的比拼,谁的耐心不够,谁就会吃亏。
那时候,开城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蚊虫横行,李克农身体本就不好,又要应付谈判,又要应付天气,身体吃不消。
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呵斥道:“上了战场,临阵退缩,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子弟兵?”
他建议大家不要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这点小困难,我可以承受。”
此后,中美两国多次谈判都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谈判破裂。气急败坏的美国人居然轰炸了中朝代表团的住处。
李克农正在自己的住处忙着准备谈判所需的材料,幸好他反应迅速,躲过了敌人的炮火。
废墟中尘土飞扬,李克农吸入了大量的灰尘,咳嗽了起来。
美军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利用空军的优势,发动了一场“绞杀战”。无数炮弹从天而降,对我们不利,李克农他们无家可归,子弟兵死伤惨重。
李克农和大家一起,经常换地方,让他的身体负担更重了。
时局已变,李克农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跟美国谈判,而是尽早摸清美国的行动计划。
他成功预测到了美国绝不会放弃的底线——堪萨斯防线。
有了这样的预判之后,他改变了很多想法,在谈判的时候,我们坚持以双方实际接触区域为停火线。
美方不同意中国的提议,导致第二轮谈判破裂。
美国在江原道杨口郡伤心岭挑起战争,经过两周的激战,伤心岭数次易主,中朝联军伤亡两万余人,美法联军损失三千余人。
得知伤亡如此惨重,李克农痛哭流涕,不断咳嗽,痛定思痛,更加努力地争取谈判胜利。
乔冠华和秘书处主任蒲山也是负责谈判的,三人经常躺在地上休息,恢复体力后再继续工作。
美方人员补给不足,无法承受战争带来的后果,才同意重新谈判,由威廉·哈里逊担任谈判代表。
此时朝鲜已经入冬,寒风刺骨,李克农的哮喘病更重了,每天都要靠吃药来缓解。
经常加班到半夜,加上繁重的工作,李克农甚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
威廉·哈里逊发现李克农身体欠佳,故意在谈判中使绊子。
在谈判开始之前,双方谈判代表刚刚坐下,哈里逊提出休会,期间共休会了四次,最短的一次是15秒。
哈里逊采取的是拖延战术,我方代表非常担心,这样下去,我们的处境会非常不利,李克农知道敌人的意图,也不畏惧,选择了硬碰硬。
李克农等人积极应对谈判,美国往往无话可说时,也不允许中方继续发言,哈里逊常常慢悠悠地朗读秘书写给他的发言稿,甚至连自己都不在场。
原定三天的谈判被哈里逊拖了七天,又以“出逃”为要挟,导致会议中断十天。
十天时间一到,哈里逊就来了,他没有开会,而是宣布谈判暂停。
哈里逊之所以敢无限期地拖延会议,就是因为李克农的身体越来越差,视力越来越差,经常要趴在桌子上,拿着放大镜才能看清上面的文字。
在向中央汇报工作时,有人向毛主席和其他同志汇报了李克农的情况,中央把他叫回来看医生,但他拒绝了,对工作人员说:“谈判很困难,临阵换帅是行不通的。”
直到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上午十时,双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结束了战争。
朝鲜停战谈判长达两年,经过60多次正式会议,李克农鞠躬尽瘁,事无巨细,始终坚守谈判岗位。
李伦记得父亲从朝鲜战场回来,「父亲白发苍苍,身形消瘦」,第一次见到父亲如此单薄,「母亲在大庭广众之下哭泣」。
审时度势,多次立功
两年后国家授予上将军衔,李克农是唯一一位未参加过战争的开国将军。
谁是李克农?一个从来没打过仗的人,居然会被封为“开国上将”?
而他神秘的身份,也渐渐被世人所熟知...
李克农从1929年开始从事特工工作。
当时的国民党中统局局长徐恩曾借上海电信局的名义对外招考,其真正目的是为国民党招录一批特务。
有一位考生叫李思源,考中了“状元”,徐恩见此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聪慧过人,因此任命他为上海电报局局长。
那个时候,徐恩曾并不知道李思源是我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特务李克农。
李克农利用职务上的优势,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国民党方面的大量资料。他不仅能向我党传递情报,还能根据情报,做出影响战局的事情。
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接到顾顺章被捕叛变的消息。
顾顺章是中共特务机关的一员,地位仅次于周恩来,他一叛变,我们党在上海情报系统中的所有人都有危险。
这个情报是钱壮飞截获的,不过按照国民党情报机关的管理条例,钱壮飞是无权破译的,所以就交给了徐恩曾。
说来也巧,徐恩当时忙着别的事情,根本没时间看这些电报。于是,钱壮飞趁着夜色潜入值班室,破译了电报内容——顾顺章已经叛变。
钱壮飞亦是我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特务,深知顾顺章的叛变,对中共在上海的情报系统,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他急忙与李克农取得联系,把顾顺章叛变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克农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与组织取得联系,并于27日凌晨与周恩来、陈赓商讨对策。
周恩来当机立断,一方面安排同志们撤退,另一方面又嘱咐留下来的同志要注意顾顺章以前的社会关系,必要的时候可以不经组织批准直接处置。
由于情报收集及时,处理果断,等国民党特务赶到时,中共人员已经撤离,李克农也跟着大家向江西中央苏区撤退。
李克农到达中央苏区后,继续从事情报工作。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一直认为中共应该服从自己的领导,拒绝和谈,但蒋介石又不能不顾及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于是九天之内,向中共发出三封电报,请中共到重庆谈判。
国民党代表蒋介石认为中共不会参加和谈,恶意散布有关中共的流言,企图迷惑民众,使他们认为中共拒绝和谈。
李克农通过对重庆方面的大量情报分析,得出结论:蒋介石要发动舆论攻势,坐实我党“不愿和谈”的事实。
因此,李克农决定陪蒋介石演一场戏。为了把蒋介石拉入角色,李克农决定把周励武也拉进来。
周励武在国共两党联合抗战时期,主要负责汇报八路军和日军作战情况,是国民党派往延安的联络员。
李克农向组织汇报自己的计划,利用周励武向国民党传假情报。
李克农在得到组织的同意后,就开始了大戏的演出。
蒋介石见中共迟迟不采取行动,一定很想知道中共的真实想法。既然如此,还不如主动送出消息。
李克农故意让周励武截获情报,周励武为了邀功,也不管情报的真假,直接把情报交给了康泽。
康泽是国民党特务中很有才能的人,李克农没有料到,康泽接到这个消息后,直接给蒋介石发了密电。
康泽自1925年以来一直追随蒋介石,是蒋的心腹,所以蒋对康泽送来的消息深信不疑。
正当国民党内部准备庆祝他们的阴谋得逞的时候,由毛主席率领的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
此时国民党人倍感意外,而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后,又向外界揭穿了此前“中共拒绝和谈”是蒋介石捏造的谣言,大大提高了我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在解放战争期间,李克农与叶剑英合作,参加了1946年1月10日国共停火协议。
在军调处工作结束后,他回到延安,负责统战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共投诚了177万名军官和普通士兵,占国民党总兵力五分之一以上。这些数据背后,都是李克农的决策与谋划。
结论
从1929年到1962年,李克农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党。
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带兵打仗,但是他带领着无数的“无名英雄”,在隐蔽的战线上传递消息,和敌人对峙,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这些“无名英雄”的努力,才造就了新中国。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5354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