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古玉鉴识和变伪之六难仿

美妆资讯
古玉鉴识和变伪之六难仿
2023-08-04

(明代 白玉鹿摆件)

求玉之道,首在自心。

昔之圣贤,比德于玉。

若无玉德,岂有玉缘?

目前,中国的仿古玉器之风很盛,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江苏及浙江,如很多拍卖公司所拍的所谓“战国汉代玉器”,95%出自江苏的邳州。邳州做仿古玉器销往全国各地,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法商贩将这些仿古玉器伪造成出土古玉,欺骗购买者,以假乱真。

下面学习一下仿古玉器鉴别要点。

[一]古玉之六难仿

根据专家们的经验和收藏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仿古玉的六大难仿之处。对于这些难仿之处,如果我们能熟知其难所在并能予以破解,自然就能更容易地分辨出真假古玉。

1、“光气”之难仿。

高古之玉,委身于土,历之千年,然一朝出土,则光华自现。虽朽如鸡骨,亦不失其光。——然“光气”之谓,其华在“光”,其精在“气”也。如雾如烟,若有似无,须用心察之。有光无气,失之“贼”也。

上图:高古玉器(清宫旧藏)

下图:仿古玉

2、“熟旧”之难仿

前辈譬古玉之熟旧“如白水煮萝卜”,颇为形象。而古玉熟旧之原由,盖因岁月地理之煎熬,致玉肌松弛,外表观之,若水乳充盈。凡未经长期入土之玉,难成此状。唯“老料新工”之仿品,虽熟旧无异,须详察其工耳。

3、“皮壳”之难仿

古玉之皮壳,乃数千百年寒暑交替、水土侵蚀所形成,不同地域所出之古玉,虽年代相仿,亦皮壳不同。或水坑、或干坑、或沙坑、或碱土,各有其状。近年高仿,虽做皮工夫大有改进,对于明眼之藏家,亦不难识别——或沁浮、或皮燥、或色异、或神伤。

4、“工艺”之难仿

今之高仿,舍利器而就手工,故仅以“新工”“老工”为标尺,已非良策。然仿品以利当先,手工故可学,手艺难到位。如良渚之刻画、战汉之游丝、西周之毛道、红山之打磨……如对比真品之工艺,仿品之陋毕现矣。

上图:高古玉器(清宫旧藏)

下图:仿古玉

5、“规制”之难仿

汉之以往,美玉为神灵帝王所专享,其规甚严,其制甚谨也。今之做伪者依图录仿之,然往往不合其矩也。以良渚为例,真品神人纹之细腻、精确,惟感叹神工耳,诸多仿品,从未稍近之。

6、“神韵”之难仿

形故可仿,神之难求。古之玉工摒全神、穷心力而为之,或精巧绝伦,或质朴大方,皆神态盎然。伪品则或追形似而忘其神,失之拘谨;或臆其形而改其神,失之陋鄙。

[二]古玉之七大鉴别要素

古玉特有的“皮壳”,即玉器长期与空气接触形成的类似“氧化膜”表层,并不平整,呈融蚀状,视之微有温润的宝光,而新玉则因人工打磨的关系,光泽较亮,但多为浮光。

1、什么是水银沁?

古玉沁色中的黑色,俗称“黑漆古”,为长期受水银沁蚀而成,所以,又称此类玉沁为“水银沁”,但并不完全正确,古玉形成黑色,有两种因素:第一、为原玉质,即黑色玉(或称黛玉)与一般白玉共生,被认为是沁色。第二、一些银铜材与玉复合而成的钗及古玉器,与金属接触的部分,常使玉器形成黑色沁,其中,尤以银、玉嵌合器所见较多,所形成的黑色也较深(但亦有不沁者),故而古玉中的黑色沁,应为玉器与有机金属接触所形成,不仅限于水银。

上图:高古玉器(清宫旧藏)

下图:仿古玉

2、什么是朱砂沁?

从沁色与质变状况观察,朱砂中的大量氧化汞,对玉器形成的质变多于沁色。玉器与朱砂长期裹合,出土后,尚有部分朱砂附沾于器表,但从器中砂垢剥落处,均泛白色,可知入土古玉器,长期与朱砂结合,可使玉器产生白色变质。玉器因曾长期与朱砂接触,部分器表已呈白色质变,但有些高浮雕会使部分器表未与朱砂紧密接触,保有原玉材的青玉材质,此即为古玉行家所常称的“开窗”。

3、什么是铜绿沁?

玉器受铜沁后,呈青色沁色,铁器遇水,极易生锈蚀,且在生锈过程中,锈铁体积会产生膨胀,致使玉器由内向外,产生黑色沁,若去除锈斑,铜、铁与古玉长期入土的沁色品相,是相当类似。

4、什么是鸡骨白?

玉器有部分入沁呈鸡骨白色,除火烧葬玉外,一般墓室含有大量强碱(生石灰),亦可能沁蚀玉器,呈此类品相。而我国自古即有利用石灰收燥墓室的习俗,此亦为我国出土玉器中鸡骨白沁色较多的原因。

5、什么是老土大红?

玉器有部分入土呈褐红色,这类入土品相,一般认为受附近之铁元素所沁,如陪葬物之铁器等,造成玉器表面呈溶蚀之褐红色,而非朱砂所沁(根据经验,朱砂只沾染器表,而不能沁入,稍微清洗即可)。另外,若为染色,只能染于表面,不能深入玉里,稍加盘玩则脱色。

上图:高古玉器(清宫旧藏)

下图:仿古玉

6、什么是钉金沁?

玉器入土后,大部分表面积呈点状或小块状之凹陷,颜色呈金黄色,好比把金点钉在玉表上,且凹陷处深浅不一。历代亦有仿制钉金沁者,将玉表制成点状之均匀斑点,再染制黄色斑块,极不自然。现今仿制者,则利用金刚钻于器表钻出小斑点,亦极均匀,此类仿品稍加注意应可分辨。

7、什么是唐烂斑?

玉器入土后有部分表面由于沁蚀严重,使玉表呈现大面积之凹陷状,蛀孔蚀斑部分即唐烂斑。此类沁蚀,由于受沁过于严重,往往使玉器过于残损而失去其完整性,因而降低其收藏价值。

微信号ID:shjrsc ←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7276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