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又一批化妆品原料被欧盟禁了!

美妆资讯
又一批化妆品原料被欧盟禁了!
2023-08-05

文/初晓

近日,世贸组织收到通知,欧盟委员会(下称“欧盟”)将把31种致癌、致突变或生殖毒性(CMR)物质列入(EC)No 1223/2009附录II的禁用物质清单。这31种禁用物质中,二苯酮、茶碱、印度楝(MELIA AZADIRACHTA)叶提取物、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喷替酸、喷替酸五钠等6种物质在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

据透明标签小程序显示,成分中含有上述6种物质的国内化妆品合计超2.14万个(含已注销化妆品)。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照说在《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就可以使用,但是不排除国内后续法规会跟进欧盟规则;继续使用这些被欧盟禁掉的成分,对于品牌来说有较大风险。

01 超2.14万个化妆品含被禁物质

众所周知,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认知也越来越成熟,化妆品的原料成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主要关注点。

据透明标签小程序显示,合计超2.14万个化妆品含有上述6种被欧盟禁掉的原料成分,其中涉及产品最多的依次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印度楝(MELIA AZADIRACHTA)叶提取物和喷替酸五钠。

据了解,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是一种柔润剂,具有皮肤调理的作用,涉及化妆品数量超8200+件。同时,其涉及身体护理类的化妆品最多,达到2100多件,其中多为美甲产品。

涉及化妆品数量第二的是印度楝(MELIA AZADIRACHTA)叶提取物,据透明标签小程序显示,其主要用于洁面、化妆水、面霜乳液等产品中;印度楝(MELIA AZADIRACHTA)叶提取物属于头发调理剂,皮肤调理剂。

而喷替酸五钠则是一种螯合剂,主要用于护肤产品中,如洁面、水乳、精华、面膜等。透明标签小程序显示,喷替酸五钠可与金属络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妆品中添加螯合剂,可防止化妆品中金属造成的酸败,易色等不良现象;可避免水剂类化妆品香精析出等。

总体而言,被欧盟禁用的这6种物质在国内法规方面以及成分查询平台上,都被视为安全成分。那么,为何欧盟要禁用上述物质呢?

“可能是受环境影响,比如说动物提取物无法合成。其次就是安全性方面,可能这些成分的临床表现,随着现在检验手段的提升,发现这些成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某一方面的影响。欧盟禁用一般都是这两个方向。”一位多年从事化妆品制造相关工作的资深人士分析道。

02 “消费者会觉得这只是在辩白”

结合透明标签小程序和美丽修行APP数据,青眼号外梳理发现,部分知名品牌的产品中不仅含有上述物质,且这些物质排在产品成分列表靠前或者居中位置。如喷替酸五钠排在娇兰皇家香露润肤露成分列表第6位(总共19种成分),在玉兰油水感透皙亮肤洁面成分列表第12位(总共25种成分),在欧舒丹5合1草本精华修护发膜成分列表第14位(总共36种成分)。

对此,广东一家化妆品公司的销售总监表示,“对于一些较为知名的大品牌来说,是有隐患的。假如大牌用了被欧盟禁用的成分,恰好又被某个网红或者博主扒出来,那不管这在国内是不是合法,事情都会被放大,消费者肯定会觉得被禁就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这种成分不好了,这一定程度上会吓退消费者,而这种情况下品牌解释几乎没什么用的,消费者会觉得这只是在辩白。”

“如果产品中含有的某种原料被欧盟禁用,国内的一些品牌就会比较在意,一般都不会再把被禁成分当做核心成分使用了,哪怕在国内是正常原料。特别是一些大牌,他们是很爱惜声誉的。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不会认为是国内外对原料的要求标准不同,而是会觉得欧盟禁用就一定有原因,会对产品产生质疑。”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上述资深人士还表示,一般来说,欧盟在决定禁用这些成分之前,都会给一些预警,不会说突然一下就宣布禁用,会有一个过程,品牌有时间去做一个配方的升级跟更新,因此也不会影响品牌销售这一块。

03 “中国法规也许会跟进”

那么,此次被欧盟禁用的物质,会不会对部分品类的化妆品总体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呢?

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6种物质不属于化妆品较为常见、使用较为广泛的成分,因此不会对整个市场造成较大影响。除品牌外,化妆品供应链的其它方也不太可能会被波及到。

一位进口原料商表示,“欧盟禁了跟咱们没关系,出口的化妆品除外,我们国内就一个原则,目录里有就可以用。原料端不会有影响,客户不买就不进货。”但这位进口原料商也表示,“中国法规也许会跟进。”

据青眼号外调查,中国化妆品相关法规跟进欧盟政策的确有迹可循。早在2021年1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官网就曾发布《关于征集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等意见的通知》,就《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征求意见稿)》、《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征求意见稿)》、《<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修订前后对照表》、《<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修订前后对照表》和《<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制修订说明》,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当时被列入禁用原料目录的硼酸和新铃兰醛,就上过欧盟的“黑名单”。

据了解,硼酸是一种pH调节剂、抗菌剂,但硼酸毒性较强,长期使用会对人体皮肤和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早在2019年5月22日,硼酸就被移入欧盟化妆品法规附录Ⅱ禁用物质清单;而新铃兰醛是一种人工合成香料,是欧盟规定的26种香料过敏原之一。

由此可见,后续中国法规并非完全不会根据欧盟的决策来稍作调整。毕竟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许多以往的安全成分都被重新认识,变得不再安全。

国内正常使用的原料被欧盟禁掉,这不是首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而对于品牌来说,符合国内法规这种解释,在实际操作中,通常较为苍白无力,很难彻底打消来自消费者端的质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在促进品牌端不断升级改造配方,从而使得产品更安全、让消费者更安心。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4772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