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妆品原料-艾叶
一、简述
艾叶( Artemisia argyi )为菊科蒿属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广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如欧、亚、北美,少数分布于非洲、南亚及中美洲等热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生产,主要产于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山东等地,其中河南汤阳的“北艾”、浙江宁波的“海艾”、湖北蕲州的“蕲艾”为上品。化妆品采用其干燥全草提取物。
二、艾叶传说故事
艾是我国在养生中认识最早的植物之一。《诗经》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浊口三年兮。”孟子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名医别录》称为“医草”、“灸草”。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用于外治(即灸法)。《黄帝内经》中也叙述了艾的作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用艾叶配阿胶、芍药、川芎、当归、干地黄、侧柏叶所组成的胶艾汤和柏叶汤,主治官冷不孕及吐血不止。《蕲艾传》、《本草纲目》中载艾叶配方52个。
根据《云笈七笺》所说:鲍姑是河南陈留县人,名潜光,仕宦家庭出身,自幼博览群书,尤喜医学,精通针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治学家。后来和葛洪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其足迹遍及广州、惠阳、博罗等地。她治赘疣、赘瘤最为得心应手,具体方法是用采自越秀山脚下的红脚艾制成艾绒,用火点燃,在女子的脸上熏灼,不久,脸上的疙瘩便全部脱落。这些在《鲍姑祠记》中有所记述:“鲍姑用越岗天产之艾,以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由于鲍姑医德高尚,深受群众的爱戴,至今广州越秀山麓三元富里,还设有鲍姑殿和塑像,其中有两副对联是:
(二)妙手回春虬隐山房传医术 仙迹在罗浮遗履燕翱传史话
就地取材红艾古井出奇方 医名播南海越岗井艾永留芳
传说唐朝名医孙思邈自幼好学,5岁开始跟随父亲走街串巷给人看病,经常到山上采集药品。一天孙思邈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到山上玩耍,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脚崴了,脚肿得很厉害,动弹不得。小朋友疼痛难忍,坐在地上哇哇直哭。怎么办?孙思邈灵机一动,就从地上拔了一把草放在嘴里嚼烂后糊在小朋友疼痛处,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不哭了,而且肿痛也在逐渐消失。小朋友问孙思邈这是什么药,孙思邈思索了片刻,他想,小朋友哭的时候总是“哎、哎”,干脆就把这种草药叫“艾叶”吧。从此“艾叶”这种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二、有效成分
艾叶含挥发油约0.020%,主要有2-萜品烯醇、葛缕醇、2-甲基丁醇、2- 己烯醛、α-侧柏烯等。艾叶含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槲皮素和柚皮素等;多糖类成分主要是酸性多糖;含三萜
类成分有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乙酸醋及β-香树脂醇乙酸醋、无羁萜、羽扇烯酮等。
三、提取方法
采用新鲜艾叶直接水蒸气蒸馏法可制取艾叶精油; 晒干后艾叶可采用水或酒精的水溶液作溶剂按浸泡法、回流提取法等常规方法制取艾叶提取物。
四、功效作用
艾叶90%酒精的提取物有抗菌性,对大肠杆菌、绿服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色茀状菌的MIC值(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mg/mL, 0.03mg/mL、0.03mg/mL 、2.0mg/mL和0.5mg/mL。浓度在0.5mg/mL时可基本抑制齿周病菌如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异链球菌、产黑色素拟杆菌等。提取物与化妆品相关的药理研究见下表:
试验项目 | 提取溶剂 | 浓度 | 效果说明 |
细胞培养对胶原蛋白合成的促进 | 50%酒精 | 10mg/mL | 促进率: ( 125±25)% |
对羟基自由基的消除作用 | 50%酒精 | 0. 01% | 消除率: 30.33% |
对DPPH 自由基的消除 | 50%酒精 | 100μg/mL | 消除率:85.12% |
对核因子KB 受体活化的抑制 | 30%酒精 | 30μg/mL | 抑制率:76.6% |
对组胺游离释放的抑制 | 水 | 100μg/此 | 抑制率:36.7% |
对大鼠毛发生长的促进 | 丁二醇 | 1%涂敷 | 促进率:21.1% |
可用电导法测定角质层含水量,艾叶提取物在皮肤涂敷后明显增加了角质层含水量,增加值是原来的三倍。
五、安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以下简称中国卫生部)和CTFA 都将艾叶提取物作为化妆品原料,艾叶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等,未见其他外用不安全的报道。
六、化妆品中应用
艾叶提取物有广谱的抗菌性,可以用作化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的防腐剂和抗菌剂;艾叶提取物对核因子KB受体活化的抑制,说明可用作化妆品抗炎剂;提取物尚可用作抗氧剂、抗皱剂、抑制过敏剂、生发剂和保湿剂。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8426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