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成功,并不是改变缺点,而是将优点发挥到极致

美妆资讯
成功,并不是改变缺点,而是将优点发挥到极致

今天给你讲个关于财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创造了中国领先化妆品品牌韩后,他就是王国安,一名草根创业者。

1977年,王国安出生在江西省都昌县鄱阳湖边上的一个偏僻农村里。 从小学到中学,在学习之余,王国安还要回家帮助父亲到田间忙碌,学习成绩则时好时坏。

由于严重偏科,语文、英语成绩太差,1995年高考结束后,王国安只能进入九江师专学习。而成为教书匠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万国安说:“准备考研,努力复习了一年,但我的英语太烂了,照这样下去,肯定考不上。但后来我想,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通过改变缺点取得的,而是将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基于这一理论,王国安开始有意发掘自己的特长。不久,他进入了学生会,先后多次参与组织社会实践、校内辩论比赛等活动。王国安说,通过参与学生会的工作,他发现自己具备天生的老板气质。

时间过得很快,王国安毕业了,但他并不想去农村。他解释说:“与留在城里的同学相比,接受分配去农村,等于在起跑线上就已输掉了”。

于是,怀揣着400元现金,王国安动身了,首战广东佛山。

一切生意的存在基础,就在于成本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利润空间,王国安非常擅于发现这种利润空间,并利用自己做生意的能力进行创新,改变原来的市场格局。

落脚佛山的初期,王国安连在报纸招聘中找工作的勇气都没有,担心自己资格不够,而只能在电线杆上张贴的小纸条中找工作。

王国安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三天,他就发现了这份工作当中的猫腻:卖掉一支售价29.8元的口红,他得到的提成是6元,而对于单干的个体户来说,同样的一支口红进价只有5元,因此自己单干赚的更多。王国安向老板提出辞职,对方不同意,并威胁说要扣留他预交的200块钱押金。王国安非常生气但又毫无办法,于是就和老板打了一架,最后索性钱也不要了,出来自己进货单干。这便成了王国安化妆品事业的起点。

随着推销生意越做越好,王国安的进货渠道也逐步从小供货商、大批发商转到与厂家合作,王国安也从自己一个人单干,发展到与几个小兄弟合伙一起干,一来相互有照应,二来进货能够更便宜点。

距离王国安来到佛山刚好半个月的时候,他就拿到了自己第一个1000元,并把这些钱全部寄给了父亲。据说,在那段时间,跑得勤快且运气好时,每月能收入近万元。

不再饿肚子的王国安,开始了对行业的观察和研究。当其他业务员都扎堆跑到到发廊、商场推销这类产品时,他已成功打入了夜总会。王国安说,产品卖得好时,连同其他产品的销售,一晚上能够净赚五六百元。

生意就这样连续做了近半年后,王国安深感疲惫和厌倦:行业门槛越来越低,同行竞争日趋激烈,从业者常常受到歧视和粗暴对待,再加上在产品推销过程中,要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觉得心情非常压抑,不想再在这个圈子混了。

不久后,王国安从广州日报的缝栏中,找到了一份乳酸菌奶片推销员的工作,每月底薪800元。然而,没做多久,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国安得知,他所在这家公司售价38元一盒的奶片,从新疆厂家进货只需3.3元。差价如此之大,为何不自己做而要给别人打工呢?于是,王国安找到了以前的同学曾宪勇,两人就此一拍即合,马上联系了货源并确立了供销关系。(这里给大家插一句,几年后,曾宪勇也进入化妆品行业,而且也进入了黑马成长营,他是大名鼎鼎的美白大师九美子的创始人。)

时值1999年,厦门远华走私案曝光,赖昌星逃亡海外,当地市场颇为萧条,奶片推销生意也跟着受到了影响。本来就没什么积蓄的王曾二人,一度只剩下了1000多元,进退两难。万般无奈之下,王国安打算放手一搏,拿出600元在中山公园租块场地现场推销。

王国安说,现场推销当天进账2000多元,这一战算是打赢了。王国安也借此发现,奶片生意上门推销虽难,但固定摊位还是有机会的。于是,二人拿着这笔钱,到附近商场租了个一天170元、一周交一次的柜台,继续推销。

同样是对于利润空间的利用,同样是运用了渠道创新,王国安的第二次生意(此时还只能说是生意,而不能称得上是创业)也做成了。

从1999年~2001年,王曾二人凭借奶片生意,已积累30多万元资本。这时,曾宪勇决定到北京求学,王国安也已不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个体商贩,他决定重回广东寻找更大机会。

来广东一年期间,王国安经常出入广州各大化妆品批发市场,他发现,开档口的小老板们大都是文化水平不高、年纪也比自己小的潮汕人,但这一行当获利丰厚,他打算试试。

这时王国安的大学老师刚刚下海经商,正准备进入化妆品领域,听闻王国安有这方面从业经历,竭力邀他入伙。但是这段合作并不长久。到2004年,因理念不合,王国安选择了离开。后来王国安回顾这段经历时说: “我希望把公司规模做大,以抢占更大市场份额,而不是天天算小账。但我不是大股东,说了不算。”

可以说,此时的王国安正在完成从一个生意人到一名创业者的转变。尽管对于其间的区别,王国安当时还没有一种理性的认识,但他已经感觉到了其中的不同,并且已经产生了创办一家属于自己公司的想法。

2005年,王国安向家人和朋友总共筹借了15万元,准备创业做自己的化妆品品牌。他还找到老乡彭卫华,游说其加入。

由于当时的王国安,并没有化妆品品牌操作的成功经验,彭卫华对此不免有些疑虑,但是彭卫华又说:“这小子很能忽悠,很有激情,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于是,彭卫华决心一试。

王彭二人的谈合作时也很有意思,其中就有这么一段,王问彭说:“你有多少钱?”彭答:“5万。”王说:“我出15万,你出5万,给你30%的股份,你看怎么样?”彭卫华很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王国安有了一直合作到今天的合伙人。

那时,韩剧《大长今》正在国内热播,该剧的火爆让王国安看到了韩式元素在中国的巨大魅力,因此他给自己未来产品的品牌取了名,叫做十长生。最初,王国安的产品无论在包装上还是在品牌名称上,都打了韩国品牌的“擦边球”,但是他比所有国外品牌的经营者都更加了解中国。王国安的产品经代工企业生产并完成包装后,经三四线城市专营店成功地销售了出去。这专营店是什么呢?据他说,所谓专营店,多由当地小老板控制,地痞流也氓混杂其间,国外品牌不关注这一市场也看不懂其中的门道。王国安此次专营店推广,就是利用了他在市井混迹多年所换来的经验。

那时候,化妆品巨头们竞争的主战场是商超、卖场和百货大楼。而王国安则利用了三四线城市的这段空白,并且他也想到办法来克服这种市场的固有缺陷,他找到了一个实力相对雄厚的代理商,向对方提出的条件是,先交20万元预付款,而当时的行业均价是才是5~10万元,这一要求看起来很不合实际,王国安是怎么想的呢?后来,他说:“与其谈很多小代理商,不如一次谈个大的,成了公司就活下来,不成就关张大吉”。

据说,是王国安的宏大战略构想打动了对方,最终换来了这20万元的预付款。以此案例为杠杆,王国安又谈妥了十余家省级代理商。创业构想也开始一步步实现。

就像人生一样,创业路上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创业的过程中,王国安也曾有过失算的时刻。究竟是什么让王国安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窘迫境地?他又是怎么绝地反击、勇敢突破的?

我们下回分解。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2963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