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医院故事|散文随笔
做负责任的医学科普
讲述有温度的医院故事
昨天(2019.01.10)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了两条规定:
1、护肤品宣称“医学护肤品”、“药妆”、“药妆品”的行为均属违法;
2、护肤品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均属违法产品。
第一条跟我没啥关系,但和一部分皮肤科医生就有不小的关系了,不可说。
第二条可以讲一讲。
衰老不可避免,但抗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激光到外科手术再到外用产品,无所不用其极。具体到外用产品,现在的护肤主流之一是期待靠着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比如寡肽、多肽和蛋白质。不那么严谨的说,蛋白质的本质是大一点的多肽,所以护肤品宣传中常把寡肽、多肽、蛋白质统称为肽。
这些具有抗衰特质或潜质的肽类和蛋白质可以分为四类:
1. 信号肽
2. 酶抑制肽
3. 神经递质抑制肽
4. 载体肽
护肤品中最常见的,也是目前实验数据相对多一些的寡肽-1(oligopeptide-1/GHK),既是一种信号肽也是一种载体肽,最初从人血浆中分离得到,用于伤口修复、组织重塑;后续的基础研究发现它能促进瘢痕中胶原的降解、促进真皮胶原、弹力纤维、蛋白聚糖、氨基葡聚糖合成,还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此处为【一个明星的诞生】第1季 — — 这个明星已过气。
那表皮生长因子(EGF)跟寡肽-1有什么关系?
寡肽-1的原始英文名叫oligopeptide-1
EGF的另一个英文名叫sh-oligopeptide-1
发现了吗?区别就在于英文名的前面加了个sh-,所以中文翻译也加了个字,EGF叫【人寡肽-1】。一字之差,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寡肽-1由3个氨基酸组成,而EGF由53个氨基酸组成。
表皮生长因子EGF也属于信号肽,但生物活性作用远远强于寡肽-1,不仅能调控细胞生长、增殖,还能影响细胞分化,直到有一天将EGF外用的实验发现可以显著改善皮肤质地、对面部年轻化有帮助,后来还得到了不少国际医美大佬的站台,被宣称为护肤品研发的重大突破。此处为【一个明星的诞生】第2季— —当红炸子鸡。
于是,这两年国内EGF的产品突然就多了起来,美妆、微商以及全国皮肤科医师年会的展台,都能看到一些EGF冻干粉、EGF精华的身影。
护肤品中的EGF都是哪来的?
第一款投入市场的EGF护肤品来自于Allergan(就是生产你们最熟悉的肉毒素保妥适的那家公司)旗下的公司SkinMedica。此处有笑点,当时的EGF是提取自一株新生儿包皮细胞系的培养产物,是的,包皮。
但要是这么大力宣传的话,估计大家都会被恶心到以至于产品滞销,于是有了后来的改造。某北欧著名的EGF大牌,用了基因工程改造的大麦来提取类人EGF作为替代,而北欧另一家EGF大牌,则使用了胎儿皮肤的细胞系。
为什么国内不允许护肤品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
虽然在不少国家护肤品添加EGF是合法的,但国家药监局此次给出了一条重要理由:“一旦皮肤屏障功能不全,可能会引发其他潜在安全性问题”。
前几年国外有一场诉讼,一位皮肤癌患者起诉一款EGF产品应当为其患皮肤癌负责,因患者在患癌前长期使用该产品 (案子后续我没继续关注,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来看看)。
第一件tricky的事就出来了,厂家声称因为EGF分子量比较大,连角质层都无法穿透,所以是安全的;那么既然无法穿透表皮,你家的产品又是如何实现在真皮的抗衰效果的呢?
至今,EGF在皮肤抗衰方面的机制都没有被研究清楚。
而且,EGF的确在不少肿瘤的相关信号通路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内科医生和皮肤科医生应该对这个分子再熟悉不过了。
既然不允许添加,那国内这么多EGF护肤品是哪来的?
在药监局的网站上一查,无一例外,所有宣传添加EGF的护肤品,备案成分都是【寡肽-1】,而我们在开篇已经讲了,EGF实际上是【人寡肽-1】。
这就是第二个tricky的地方,到底是这些护肤品的确添加了EGF,但为了能上市备案为寡肽-1;还是本来就只添加的是寡肽-1,但借着这个一字之差的文字游戏做虚假宣传呢?
我们不得而知。
最后
EGF护肤产品还能不能用?I don't know, either.
我们总是期待拥有一款抗衰圣品,就可以阻挡时间。
但没人可以和时间抗衡。
PS:表皮生长因子EGF长这样⬇️
Image / Wikipedia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6566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