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5年7月1日颁布实施《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强对化妆品的监管,化妆品的标签、包装盒、说明书上不得含有“美白、祛斑”等词汇。
不论是进口(含中国台湾、香港、澳门)还是国产,凡是没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过检备案的化妆品,都属于不合格的违法商品。
合法、合格、安全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查询产品的过检备案信息。
2015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版广告法,对虚假广告明确定义,虚假宣传、夸大功效、引人误导等内容均属于虚假广告。
传播虚假广告、销售国家官方网站查询不到过检备案信息的违法商品,都是耍流氓,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没有中文标识、没有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过检备案的进口化妆品属于违法商品。
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品牌有一种说不出的信任感,特别是化妆品,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进口化妆品的追求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至于各种非法渠道都在宣称自己销售的是国外品牌化妆品,殊不知猫腻多多、鱼目混珠。
不要认为某些明星或老外代言的就是好产品,不要轻信微商代理、国外代购的所谓国外品牌化妆品,或许你正在使用的“进口化妆品”就是国内地下工厂生产的假冒伪劣或假洋牌的危害化妆品,千万不要用最终的毁容来满足你的虚荣。
化妆品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两种。美白祛斑等特殊功效型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
国家明确规定:所有进口化妆品(特殊用途和非特殊用途)必须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报审核、过检备案,得到许可才可以在中国市场销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进口化妆品及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申报审核制度。
进口化妆品必须送检,产品合格领取《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同样必须送检,产品合格领取《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简称《批件》)。
凡是没有送检或者检测不合格、没有《批件》的进口化妆品及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属于非法商品,不得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
那么,如何辨认真正合法合格的国外品牌化妆品,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三看”。
一看包装盒上的各种文字说明是中文、中外文还是外文。
所有合法在中国销售的进口非特殊和特殊化妆品,包装上都要有中文或者中外文对照标贴,涵盖产品名称、成分、净含量、供应商名称、中文批件号、使用日期等说明,贴有CIQ标签,这是正规进口化妆品的“身份证明”,比如:欧莱雅、资生堂等;如果是国外品牌商提供配方、原料,委托国内具有加工资质、质量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加工企业分装、灌装的国外品牌非特殊化妆品,包装上还要有产地、委托方与被委托方的名称和地址、被委托方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执行标准、保存方式、保质期、服务电话,比如宝洁、联合利华、阿米逹等。
二看有没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过检备案。
如果已经过检备案、取得批件、批准在中国合法销售的进口化妆品,均可以查询产品的备案信息。打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点击“进口化妆品”,输入产品备案号和批件号查询;如果是国外品牌商提供配方、原料,委托国内具有加工资质、质量符合国际和中国国家标准的加工企业分装、灌装的国外品牌非特殊化妆品,可以打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点击“许可服务 ”→点击“网上办事”→点击“国家非特殊化妆品备案”→输入产品名称/产品备案编号即可看到产品名称、成分、分装生产企业、产品外包装盒标签内容等相关备案信息。
三看合法的销售渠道。
真正合法合格的国外化妆品品牌商,不仅会主动送检产品、取得许可批件、获得中国官方备案,而且只会授权有实力、有资质的国内企业法人作为总代理商、品牌总运营商或者在中国成立外商独资运营公司开展品牌宣传和销售业务,绝对不会授权中国公民个人作为总代理商从事销售活动,更不会在中国授权发展个人层层代理。
【后记】
时至今日,无论进口还是国产,任何批准许可生产销售的合法产品,都可以在中国国家相关质量官方网站查询过检备案信息。凡是查询不到过检备案信息的产品都是违法产品。国家严厉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拉开了帷幕,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涉及健康安全的行业首当其冲,集中火力全面整治“四非”风暴来袭。“四非”指产品未经国家批准许可和过检备案的非法生产、非法销售、非法添加、非法标签标示行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违法产品,一经查获,国家必然严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服务号:ABHC00852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3627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