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们的作文里其实是可以读出许多东西的。
有的孩子的作文,写得是真好,需要的只是在细节和技巧上的完善。
而有的孩子却言之无物,句子都写不通顺。同一年级,却是这么大的差距呢。
从孩子的作文,其实就可以看出来家长在孩子教养过程上的差距,看出养育观的不同。
这些,可以看作是藏在作文里的密码吧。
年龄不大,却已经满篇好词好句类的空话的孩子,父母的教育一定是虚荣的,是急功近利,在乎面子的。
他们要的只不过是让孩子写出可以在老师那里过关的作文。在这样的家长眼里,作文,仅仅是作文。不惜拔高孩子的能力,那些关于季节,天气的套话,随便哪篇都可以用,却唯独没有孩子自己的感受。
而有的孩子的作文,尽管读着好像没有什么出彩的语句,却有着孩子特有的灵气,独一无二的表达。能写出这样的作文的孩子,背后肯定有开明的,遵循教育规律,不急于求成的家长。在他们眼里,作文不仅仅是作文,更是关乎孩子成长,兴趣,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他们愿意慢下来,用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去等待。
发一篇孩子的作文,细寻那些心灵密码吧。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经常不固定,随着我的能力改变,我的理想就会随着改变。
这句话表达不够好,可修改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却还没有固定。随着我的爱好的增加,我的理想也似乎越来越多了。
在学习舞蹈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舞蹈家。希望自己可以走上大舞台,那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情呀,迎着大家送上来的鲜花,在舞台上美轮美奂,享受着舞蹈的快乐。
喜欢口才时,我想当主持人。看到电视上的主持人,上台可以从容不迫,说话都没有停顿时间过长过,比如天气预报的主持人,从来没忘过任何词,还有的主持可以讲些故事给大家,大家听了之后,都赞叹不已。(这句多余了)我多希望自己也能做这样出色的主持人。
当我爱上写作时,想当作家。就比如《阳光女孩杜小默》,杜小默的爸爸就是名作家,杜小默把爸爸写的书,带到学校里,学校的同学们都抢着看。而且在写作时越写越轻松,写完之后,假如(这句话不通顺,逻辑也有问题)当一名这样的作家,看到自己写的书出版了,内心该是多么骄傲且感到多么自豪。
喜欢画画时,我想当一名画家,走到世界各地,拿起画板,画笔,随手一挥,就可以画出一幅绝美的画,路过的路人,都非常羡慕,将目光投射过来,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我会努力向这些理想发展,我会不断的发展自己,(重复了)做最好的自己。可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些苦难,但为了自己的理想也是值得的。
每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大家都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尽管路上有些困难,也要坚持下来。(不通顺,关联词不对)
结尾两段可改成:追梦路上,也许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会努力把这些兴趣爱好坚持下来,让自己不断地靠近这些理想,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一位朋友发来的孩子的一篇作文。我已经批改过。这里不评判这篇作文写得水平如何,只说我感觉到的有必要聊一聊的几个点。
一,这是一篇真实的作文。换句话说,这篇作文背后是一个真实的孩子。只有孩子才会有很多很多无从取舍的理想的困惑。女儿也曾经写过类似的“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的句子”。没有被拔高,没有假大空的言论,写得就是自己所想到的,所看到的每一种职业的光鲜的那一面,是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
这样的作文,无论句子通顺与否,无论表达的想法和思考是不是有那么一些稚气,不成熟,都是值得被肯定被看见的“好作文”。
二,对写作来说,技巧简单,积累最难。在积累层面,我曾经在《写作路上,陪娃慢慢走》这一篇里写过“多展开各类话题的交流与讨论”。而这篇恰好能回答我为什么强调这一点。
大家有没有与孩子交流过“关于理想关于梦想”的话题呢?有没有肯定过孩子的理想,并引导孩子关注他的理想那个领域之内杰出的人物的生平,成长故事,和成就?引导孩子借助书籍,影视等各种媒介,从一时的兴趣,心血来潮,走得再远一些,除了看到那些职业表面的光鲜,关注得更多一些?
如果做了,也许这篇作文写出来就会是另外的样子了,就会有从心而发的那种爱,有具体的为了理想想要付出怎样的努力的表达。而不是现在的写想当画家,写得不是如何去做画,去画什么什么,是写想让别人羡慕;想当作家,不是写喜欢写作,想写什么什么样的作品,而是写作品出版了会怎样怎样。
所有的理想写得都不是从心底的热爱,而是写得如何光鲜,会给我带来什么什么。这样的立意在主流评价体系里其实是不够好,不够高的。
三,只有真的看过了哪一本书,才能写到,用到自己的文章里。看着她作文里开始出现看过的书的名字,真心的为孩子开始阅读,也慢慢爱上阅读高兴。
四,最后两段,即便表达的不是那么好,也可以读出来一个孩子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处在一个上升通道里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动力和自信。
果然,后来我从这位朋友的记录里读到了孩子各种越来越优秀的表现。“ 小妞儿经过的这一次次历练,更能锻炼她的坚持与韧性,这将是她成长路上积累的一笔笔财富,这些里面都隐藏着,她自己的一点一滴的付出,将来会成为她的美好回忆。”
这就是我通过这篇作文破解出的心灵密码,我觉得值得写一写的几个点吧。
而近期我读到的作文则很有意思。
写情绪的作文,他(她)——了。选填恼怒,悲伤,开心,生气·····什么的。孩子们几乎不约而同写了《她生气了》。选材也几乎都是自己作业拖拉啦,写作业抄答案啦,让妈妈生气了的事。
看来,小孩们是真喜欢坑妈啊。写《那一刻,我长大了》喜欢写妈生病了,照顾妈觉得自己长大了,要不就是发现妈妈老了的那一刻,觉得自己长大了。
写这篇,又无一例外全是大嗓门,爱生气的妈。
也看来,辅导孩子作业,这吃力不讨好的活,很大概率上都是归妈管的。
还有,今天10后的小孩出门踢个球还能把人家窗户玻璃给踢碎了,然后纠结要不要去承认,最后终于去道歉,这都多么有年代,多么老套的题材啊。一写热心肠就是邻居正好碰上“我”生病了,家里没人,就把”我”送到医院了。这么巧这么假的题材,真是连编都一点脑筋也懒得动。
在今天,在阅读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在各种书籍,作文课程,资料空前之多的今天,孩子们的作文还能写成这样,其实是我们的作文教育的悲哀吧。
当然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写作成长;看到很多孩子的作文,语言流畅,选材新颖,不落俗套。这是最令人欣慰的。
“1金智善编写的《木木的植物日记》。
2可以引领她写一写芍药花,她曾经的观察。
3在她借阅绘本的软件里面,打出树或植物几个字,会出现,种类繁多的关于植物的绘本,一一给她借回来阅读。”
这是我读到的上面那篇关于理想的作文的小作者的妈妈为孩子学习描写植物做的一系列积累和储备。
如此有心,相信孩子定然会有所收获,离笔下生花不远矣!
而她所写的,也正是我想说的 吧:
“ 以前总想从各位导师(那里)或书中,学习快速写好作文的秘诀,慢慢的认识到自己这种认知存在严重的偏差,深深地意识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就像农人播下了种子,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等待。需要一点点儿引领孩子,细细观察(生活)和(写作)专业知识的积累,(从生活中)从阅读中汲取我们平时见到却忽略的写作素材。”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9713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