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葛文耀、方玉友等10位大佬一起签约了两个“终身劳动合同”

美妆资讯
葛文耀、方玉友等10位大佬一起签约了两个“终身劳动合同”
2023-08-05

2017年以来,中国化妆品行业打破了过去十几年的上市荒。拉芳家化、珀莱雅、名臣、御泥坊等一批优秀的行业企业实现了上市的计划,为此我们感到欢欣鼓舞,并且希望这个行业可以从此更活跃更健康。为此,化妆品行业的新媒体聚美丽联合磐缔资本共同推出了两个计划:大国品牌与国民风貌提振计划以及行业创新创业支持行动计划。

在现场,聚美丽创始人许文君与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会长葛文耀、珀莱雅总经理方玉友、磐缔资本创始合伙人王茁、丹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楚标、拉芳家化董事会秘书张晨、上美集团董事长吕义雄、 玛丽黛佳总经理陈海军、亚缇集团董事长刘晓坤、相宜本草执行副董事长兼总裁,亚商资本创始合伙人严明等共同签署了两个计划,希望助力行业成长。

许文君作为代表宣读了“两个计划”。

一、“大国品牌与国民精神风貌提振行动”倡议书

众所周知,化妆品产业是关系全体国民精神风貌的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之一,是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之一。化妆品产业与科技创新、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形成一条覆盖深远的产业链。全球产业流动的历史经验表明,品牌大国的崛起往往先行伴随着化妆品、时尚消费品行业的崛起,塑造品牌的人才和创意生态产业往往先在这类行业获得积累,最终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传递到其他行业,我们可以说,化妆品产业是探索和创立一批大国品牌的制高点行业。

不过我们也不断听到这样的故事:尽管我们的一些本土品牌已经采用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全球供应商一流的配方和管理工艺。生产出了一流品质的产品。但依然有很多消费者认为国外的产品代表了更好的品质和生活品位。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国消费者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品牌的信心依然低于这个行业已经取得的成就。甚至我们听说在不少商圈只有英文的品牌才能入住。这种国民品牌的非国民待遇还在经常上演着。就像有企业家感叹中国消费者不相信国货,中国企业就永远在做事倍功半的事情。

消费文化有历史的成因和公众认知的局限性,但我们相信认知是可以被改变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家电行业、手机行业、互联网行业有一批又一批企业冲击了原有的消费文化屏障,看到了小米、华为、大疆无人机等一批消费品品牌的崛起,看到他们成功的改变了这些行业消费文化的天平。

聚美丽作为一家负责任的行业媒体,我们深感应该为改变行业的消费文化天平做些什么?

在未来的消费文化之战中,我们将和行业领先企业一起呼吁中国的政府、媒介和学术机构等方面的力量能够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利于国民品牌发展的政策和舆论环境。例如,我们将与其他行业领袖一起,推动舆论和监管行动起来,首先改善中国商业地产租赁方面的中外品牌不公平现象。

我们将与研发社群的工程师和其他媒体、意见领袖联合,回到优秀品牌创造价值的功效本质,巡礼行业的优秀研发成果,让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让更多的消费者去除文化自卑,建立自信、专业的品牌消费心智。我们将与行业的领导品牌一起,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传播中国艺术、中国美学、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国民品牌获得发展、深耕的文化依托。

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让产业的消费文化天平走向均衡,让我们这个行业孕育更多的大国品牌,培育出更加理性、自信的国民精神风貌。

二、行业创新创业支持行动计划

对许多企业家来说,打造一个在时间上不朽,在空间上永恒的常青品牌,是令他们神往不已的梦想。然而,任何品牌或技术的成功都受益于它的时代,但也最终会受困于那个时代。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它不但需要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现有成熟品牌,也会需要寻找有别于现有事业的新增长动力,否则基业长青必然只能停留于梦想。当时代的浪潮迭代更新,当消费者周遭的世界越来越充斥着丰富斑斓的商品,我们需要重视孵化未来产业才能抓住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

在中国化妆品行业中,虽然有很多新项目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但目前行业这颗大树上却还没有结出让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垂手可摘的成熟果实。近几年来,不少中国本土企业开始了海外收购,以公司国际化和完善品牌阵营布局的目的将国际品牌纳入麾下。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由于多数企业高端品牌建设能力的缺失,绝大多数品牌被收购后并未能在中国本土获得良好发展,可以说,海外收购的成功率非常之低。为了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完整健全的孵化和培育未来品牌的机制,孵化器就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

放眼全球美妆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投资未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它们不再不满足于收购后期项目,而是开始投资孵化器以布局早期项目,利用自身资源与资金的优势加速项目的成熟,以此驱动未来的创新突破。丝芙兰把“丝芙兰加速计划”拓展到海外,计划到2020年培养50名女性创业者;欧莱雅早在2012年就在硅谷设立了初创项目孵化计划,今年又进一步与伦敦、法国的两家孵化器达成合作,为处于早期阶段的数字美妆初创企业提供扶持;联合利华“创想+”创新计划更是已经落地中国上海……更令人期待的是,已经有一批诞生于这些孵化器新品牌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我们认为,未来的孵化器会是项目孵化、投资基金和公共价值支持部门的组合。针对美妆项目的需求,共享传播中心、渠道中心、知识中心组成的公共价值支持部门将会成为未来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不只是知识、资源和资金,未来的孵化器还会提供传播支持、品牌打造、研发提升数据库、消费者分析及洞察平台等公共服务,为项目带来整体的提升。而我们希望推动属于美妆行业的新一代孵化器的出现,用服务去引领孵化。

众多孵化器在这十年内的模式转型都证明了初创项目对于创业支持服务的需求。孵化器这一词最初诞生在美国科技行业,YC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孵化器对助推整个美国科技行业加速进入了黄金年代功不可没。在2011年,李开复表示创新工场要从“大孵化、小投资”模式,转变为“投资+全方位服务”的新模式。而业界普遍认为,让YC在短短几年内从各种孵化器中脱颖而出的是它的训练营模式。在训练营中,创业者们除了获得创业指导,还可以享受YC提供的法律、融资、市场等服务,这些非资本形式的增值服务让很多创业者在走出YC的那一天就会拿到大笔融资。

当前,本土日化创业的大幕已经拉开,这些初略锋芒的新角色将会在未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聚美丽作为一家一路见证着行业成长的媒体,希望能为行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我们呼吁行业领先企业、投资机构、相关政府等一起投入中国美妆行业新一代品牌的孵化培育事业,关注和扶持新一代本土品牌的成长,联合起来为创新创业开创一片沃土。为未来业务和行业发展的长远布局,是作为成熟企业的行业责任,为正在高速发展的化妆品行业注入新活力,也会改变当前的创新格局,建立起企业内外部合作的新体系,为企业发展寻找到新的动力。

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为中国美妆行业的有机发展共同布局,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希望属于我们中国美妆行业的独角兽,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从孵化器中展翅高飞。

“两个计划”的得到了各位行业人士的认可。葛文耀在作为代表发言时表示:近几年中国化妆品企业发展迅速,但是从高端品牌、现金流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审查,都还存在进步空间。聚美丽此活动是真正为化妆品行业考虑,希望用媒体的身份促进行业发展。

作为一直关注聚美丽成长的方玉友在代表发言时表示:珀莱雅会带头支持“双创计划”。

相信有这么多行业人士的支持,我们的队伍会逐渐强大。也期待化妆品行业会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9237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