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80元?”当被害人赵先生接过美容店开出的结账单时,瞬间惊呆了。“不是说免费面部护理体验吗?怎么一下子把我小半年的工资都整没了?”
(当时,赵先生的心情是估计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回到家后,赵先生越想越不对劲,当即拿起电话报了警。果不其然,警察蜀黍在细致侦查后,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刘某等4名因涉嫌诈骗犯罪被抓获。近日,该案被提起公诉。
为啥做个免费的面部护理,结果却花去小半年工资?下面,办案检察官为你详解美容店骗局。
01
免费噱头,拉客进店
走在商业街中,“免费体验”、“免费赠送”、“进店体验豪礼相赠”……相信这样的招牌或者导购员的喊声,大家都不会陌生。赵先生也是在导购员“免费赠送高档洗面奶”的忽悠之下,被拉进了一家美容店。美容师告诉赵先生,店内现在做活动,可以免费为顾客做一次皮肤基础护理。“又是免费!”赵先生心动了,殊不知已经一只脚踏进了骗子们早已挖好的陷阱中。
检察官提醒:诈骗犯罪的第一步,往往是以利诱开始的。“免费”这样的噱头,听听也就得了,切莫贪小利吃大亏。
02
反复忽悠,全是套路
“呀,你脸部毛孔很脏,必须需要做面部深层清洁。贵不贵?我们家的最便宜,才收您198元。”
“呦,你脸部缺水,需要再做个面部补水护理。本店补水护理套餐从980元到6800元价格不等。要是不做,有可能会破相。你别不信,前几天我们就碰到了一个。”
“哎,低价的套餐效果不好啊。来吧,来吧,做个全套16800元的补水套餐。做好后,保证你皮肤白里透红,人见人爱。”
……
不知不觉中,赵先生小半年的工资没了。
检察官提醒:让我们听听犯罪嫌疑人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先利用人们占便宜的心态,以免费赠品为由诱骗顾客进店。体验过程中,先是用“排毒仪”和面膜膏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黑色物质,让顾客误以为脸部很脏,彻底掉进陷阱。而后,乘顾客不备,在其脸上涂抹“辣椒膏”等刺激性物质,让顾客感到不适后不得不消费。使用的“高档护肤用品”其实都是在某宝上买的,价值只有几十元。”
03
签订协议,规避责任
骗子在繁华的商业街开了这么大一个门面,可不想骗一个人就走。还想诱骗更多的受害者进店消费,怎么办呢?骗子们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很绝妙的好主意——签订自愿消费协议。就是,在被害人消费完后,美容店会让被害人在一份早已拟好的《自愿消费协议书》上签字,以此来证明,是被害人自愿消费的,我们可没干违法犯罪的事。一些不懂法的消费者,只好自认倒霉。
检察官提醒: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以貌似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所签订的合同、协议是无效的。本案中,美容店让顾客签订《自愿消费协议书》,其实际是整个诈骗犯罪活动的一个环节和手段,目的是为了掩盖其诈骗犯罪事实,当然是无效的。所以,遇到类似的骗局,请果断报警、报警、报警。
策划:张朝东
图片:网 络
文字:小 马
<第188期>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6363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