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哈佛教授学术造假的风波还没过,近日,美国非营利组织——“学生公平入学”组织将哈佛大学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哈佛大学招生涉嫌歧视亚裔”。
美联邦法院已经正式开庭审理此案件。目前双方各执一词,如何判决现在还不得而知。
哈佛究竟有没有歧视亚裔?我们来看看下面这篇转自【外滩教育】公众号的文章。
【外滩教育】特别邀请了三位沪上具有多年国际教育经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此事件的观点。
文末,我们还会谈到美国去年开始流行的另一种大学录取标准。
整合丨张燃 编辑丨李臻
哈佛大学招生涉嫌歧视亚裔的事件似乎愈演愈烈。前两天,美联邦法院已经正式开庭审理此案件,哈佛大学的代表作为被告出现在了法庭上。
起诉哈佛大学的是非营利组织“学生公平入学”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简称SFFA)。SFFA是美国民间机构,为美国居民公平录取而起诉哈佛大学的这一场官司,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
需要注意的是,事实上,该诉讼与国际学生无关,寻求公平的对象是亚裔美国人。但是,这个涉及教育、公平、种族、权利的事件在全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从2014年SFFA起诉哈佛大学歧视亚裔起,这四年间,波士顿联邦法院多次举办听证会,SFFA和哈佛大学前前后后也交换了超过9万份文件。知名经济学家Peter Arcadiacono分析了哈佛所披露的2000至2019届本科生的录取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亚裔申请人整体的学术成绩、考试分数和课外活动均高于其他族裔,但哈佛对亚裔个人素质和综合评分却显著低于其他族裔。即便不考虑计分上的问题,同等综合得分的亚裔学生,录取概率也显著低于其他申请人。
同时亚裔申请者被描述成“标准性强”(“standard strong”),也就是缺少特色,与此同时表现出来的是忙碌和聪明。
除此之外,哈佛被爆出在招生时对一些申请人,校方会考虑“小奖励”,也就是优先录取。如Z名单,就被认为是为针对达不到入学标准的权贵子女们,提供延期一年录取入学的选项。
但哈佛大学对于此项质控最有力的一条反驳是:亚裔学生占总招生人数比例是在增加的。
这的确是事实。从2007年至2013年间,哈佛大学亚裔学生的入学人数占全校当年录取总学生人数的比例从15%上升到18%,其他常春藤盟校的情况也非常相似,在14%至18%的比例之间。刚刚发布的 2022 届录取显示,今年哈佛亚裔的录取占比已经缓慢上升到了 22.7%,提前录取批更是达到了 24.2%,仅次于白人学生群体。
美国7家常青藤院校和9家顶尖私立学校如斯坦福、杜克大学、麻省理工,总共16所大学宣布支持哈佛大学。
超过500名社会科学家、16名统计学家和经济学,36家非盈利机构,联合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意见书,要求法庭在哈佛大学被指涉嫌歧视美籍亚裔申请人的诉讼中,判哈佛大学胜诉。这些声明认为,哈佛现有的录取方式代表了大学教育的主要构成,保证了校园的种族多样性。
对于这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战役,美国联邦法院会如何判决我们还不得而知。外滩教育特别邀请了三位沪上具有多年国际教育经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他们对此事件的观点。
“美国大学的录取机制对于亚裔来说,天然地存在着吃亏情况”
在我看来,不太认同哈佛大学存在政策上明显倾斜即歧视亚裔保护其他族裔的情况。“学生公平入学”组织采取的是结果推原因的逻辑。必要非充分条件,因为有这个数据分析结果,就一定存在着这个原因,事实上数据并不能代表全部。
我认为,某些情况下数据并不值得信赖,根据我过去十年的申请指导经验来看,数据在申请过程中存在着相当的欺骗性和不科学性。
比如每年ED录取率是比RD整体录取率高,但是从学生个体来说,申请某个学校ED概率就一定比RD高了吗,把握一定更大了吗?还是要看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再比如,学生考过3次SAT, 分数第二次比第一次低,而第三次又比第一次高。学生真实的学术能力水平了到底应该看哪一次呢?影响一次分数高低的因素太多了。
回到这个案件,我们必须要考虑美国大学申请的各个影响因素。
美国大学录取申请人除了参加SAT/SAT2外,还必须提交申请文书、推荐信、9-12年级成绩单以及课外活动和获奖经历等。一部分申请人在录取前还须经过面试的检验。
美国大学公开表示采用整体性录取(holistic admissions)标准,在评估申请人时不单重视学术表现,甚至还考虑申请人其他方面的情况,包括家庭社会背景,经济条件,与学校是否有联系或者渊源等。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又很复杂,影响因素很多的录取决定过程。
我之所以认为,美国大学没有真的存在歧视亚裔,是因为过去我与美国大学招生官沟通时,他们给我的一种普遍想法是,他们非常看重大学校园的多元化与丰富性,始终希望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能在同一所学校里念书。大学招生官工作的首要责任是录取能够融入校园多元文化符合其校园精神的学生。
而像哈佛这样全美乃至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他们的招生官压力更大,因为他们不仅仅要招募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事实上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多),更要找出有不同特点,个人特色,多元价值观,不同成长经历与背景的优秀学生。
由于这些原因存在,美国学校在录取学生时会考虑很多不同因素,而亚裔群体或者来自亚洲的申请者所最看重的学术学习因素仅仅是其中之一而已。而恰恰学习又是亚裔表现最好最有自信的因素。
所以,对于亚裔来说,美国大学的录取体系机制天然地存在着吃亏的情况,而非哈佛为代表的一种名校故意为之。也许有人会拿个例来说,比如某亚裔学生成绩也好活动也好也有个人特色,但依然没有被录取。这个说法也不具备参考价值,我们不能够以个别案列来代表整个群体。况且,影响录取结果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谁都不能控制的运气因素或主观性因素。
亚裔学生包括国内申请学生如果想要提高名校青睐的概率,一定要学会突出个性特点,不要只追求高分好成绩,不要只准备亚裔所擅长的活动或兴趣,比如参加数学竞赛或者弹钢琴等。而是要多考虑如何培养抓住自己真正的想法,并尝试做一些“非主流”的兴趣活动。
别人都在做的活动并不一定我也要做,避免课外活动同质化,更不能让大学觉得是“书呆子”,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与其他亚裔申请者比较时能够脱颖而出。
文书主题主旨要避开已被亚裔写了太多的主题或者类似的故事。最后,亚裔性格多数偏内敛,面试时难以很好地表现展示自己,在面试如果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便能得到性格加分。
“从测试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哈佛录取亚裔学生时SAT录取分数要高很多”
在报道“哈佛招生歧视亚裔”的一系列相关文章中,都提到了几个关键数据:“录取的亚裔学生的SAT分数要比白人学生高140分,比拉丁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那么导致这个分数差异的依据是什么呢?是测试学。
在大型标准化测试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不同民族、种族、性别的人之间智商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即:随机抽取一个亚裔人群样本,一个白人人群样本,一个拉丁裔人群样本,和一个黑人人群样本,只要保证其样本数目足够大,那么他们的智商值的分布应该是一致的,都呈现正态分布,并且智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应该一致。
这个前提假设是不允许被推翻的,因为在美国的宪法的保护下,谁也不可以说某个人种比另一个人种更加聪明,或者某个民族是优秀民族。因此,不同族裔的SAT考试成绩,主要是跟自己族裔内部进行分数上的比较,而跨族裔之间,进行的是Percentile(百分位数)的比较。
在应用统计中,百分位数是和正态分布密切相关的概念,其含义是:有百分之多少的考生成绩不如你。
比方说,在亚裔学生中,1500分的百分位数是95%,即:本场SAT考试有95%的亚裔考生成绩不如你。那么在非洲裔学生中,很可能1050分的成绩就能够得到95%的百分位数,意味着有95%的非洲裔考生在那场SAT考试中还得不到1050分这个成绩呢。因此,学校在招生录取的时候,就会录取绝对分数远不如亚裔考生的非洲裔考生。
事实上,哈佛以及其他藤校在录取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是多样化(diversity),保证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在学校都有一定的比例录取,在每一个民族或者种族内部,学校择优录取相对优秀的学生,所以他们就用到了SA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中的百分位数这一衡量指标。
对此,亚裔学生和家长纷纷表示反对,认为学校应该看重学生的付出和考试成绩。但是,大学能够拿出来维护自己的理由可以是:亚裔学生参与考前辅导,并且数次参加考试,这样的分数一定会比其他族裔的学生的分数更高。相关的研究论文十几年前就已经出台,证明了考前不断刷题对于短期提高分数确实有效果。
因此,这场口水仗,始终还是维持在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中,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哈佛招生时是否歧视亚裔是个很典型的罗生门事件”
有三个数据值得注意:一是亚裔在美国人口当中约占6%;二是哈佛大学的亚裔学生占比超过了20%,仅次于白人群体;三是学业优秀的亚裔学生录取率低于其他族群。
从这三个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亚裔学生更热衷于申请哈佛这样的美国顶尖名校,申请的人数比较多。由于亚裔十分重视教育,亚裔学生总体的学业成绩要高于其他族群,导致比其他族群进入哈佛的门槛更高。
这种情况其实很像中国的高考。河南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概率要远低于北京学生,分数线要远高于北京的学生。中美这种现象本质是一致的,即在同等条件下,因种族或者区域的不同,导致成绩相同的学生录取结果不一。
不过,哈佛大学校长否认了招生中歧视亚裔现象的存在,认为合法和公平。
仔细分析,会发现哈佛招生时是否歧视亚裔是个很典型的罗生门事件。如果说歧视,在读亚裔学生数量却仅次于白人。如果说没有歧视,亚裔学生进入哈佛的难度确实是要比其他族群更高。
哈佛录取亚裔学生人数并不少,但亚裔优秀学生却更难进哈佛。表面看,这个悖论应该是亚裔学生更热衷申请哈佛有关,粥少僧多。
而从深层次原因分析来看,我认为这是中西方教育理念冲突的经典表现。中国教育理念集中体现在科举制度上,科举在中国延承了1000多年的历史,即便现在的高考改变了考试内容,但其内核还是一致的。
科举制度的很重要的一个社会意义在于人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阶层流动。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年少时种地,因被顶尖名校的录取,后成为国家大员的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
美国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阶层分化的工具,名校校友子女享受特殊照顾,Z名单的存在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两种教育理念的差异,导致亚裔家庭更普遍重视教育,更青睐上名校,因为一旦上了名校则意味着会有更好的前途。
亚裔在争夺更多的上哈佛机会,这到底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还是要创造更公平的教育竞争,这取决于从哪个角度来看。即便是有更大概率上清华、北大的北京学生,也同样面对着名额多被海淀区、西城区这些名校垄断的问题,北京郊区学校的学生上清北的概率未必比河南学生还高。
我认为,哈佛大学其实很难再退步,很难增加更多的亚裔学生录取数量。保持社会多元化并非是个口号,而是需要在现实当中进行平衡。
中国国际教育界比较关注“学生公平入学”组织状告哈佛之事,并关心是否会影响到中国学生申请美国顶尖名校的结果。我认为,无足轻重。
今年哈佛在中国大陆地区只录取了6名学生,数量比2017年减少了两名。哈佛在中国大陆录取的学生数量微乎其微,侧面反映出哈佛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学生的态度,这种撒面粉式的录取方式最终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是前美国私立高中协会主席 D. Scott Looney 发起的,D. Scott Looney 是全美排名前 25 的霍肯高中( Hawken School )的校长。
MTC 的成员包括 —— 全美最负盛名的道尔顿学校( Dalton School )、纽约知名女校斯宾塞学校( Spence School )、乔治·W·布什总统的母校菲利普斯学院( Phillips Academy ),等等。
其中,道尔顿学校、斯宾塞学校都属于常春藤高中联盟,是历史上保送进藤校比率最高的纽约高中,菲利普斯学院则被称为 “ 小常春藤 ” 高中联盟的成员校,藤校录取比率极高。
MTC 成立的初衷就是颠覆美国高中的评价体系。
D. Scott Looney 认为 SAT、ACT、高中 GPA 等成绩,并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 靠刷题很容易考高分,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优秀的人才,美国大学如果据此选拔人才很容易 “ 跑偏 ”。
所以,MTC 集合了一批来自顶尖私立高中的教育专家,研究并发明了一套全新的高中生评价体系 —— A New Model。
要知道,MTC 囊括了众多美国一流的私立高中,是全美著名高校的主要生源地。所以,为了抢夺优秀生源,美国高校必然会采取措施,主动对接这套评估体系。
事实上,A New Model 刚刚发布,就获得了美国大学申请系统 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CAAS)的支持。
使用 CAAS 申请系统的学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等80 余所美国著名高校。
2.A New Model / 一份动态跟踪的全息档案
那么,不含分数,没有评级的 A New Model 是个怎样的评价体系呢?
下面这张图就是 MTC 给出的模拟示例。
右边的一页纸是 A New Model 在高中期间持续追踪记录、评估的学生的 8项能力,每个大项中还有若干小项。
左边那页纸是评估结果:一份模拟的学生档案。
档案左上方显示了这个叫 “ 史密斯 ” 的男生的姓名、父母、住址、生日、性别等个人信息。
然后用一张饼图直观表现了对史密斯 8 项能力的评估结果,哪项强(第 3、7项),哪项弱(第1、5项),一目了然。
饼图右侧是 “ Featured Credits ”,即史密斯的具体特长。
比如,第 7 大项的 b 小项,史密斯尤其突出,“ 具有正直、诚实、公正、尊重他人的品德 ”。
在第 3 大项能力上,史密斯也很优秀,但如果深入评估的话,就会发现,他在第 3 大项的 b、c、g、h 四个小项上都很优秀 —— 包括影响和领导他人,能赢得信任、解决冲突、为他人提供支持,能完成协作任务、管理团队,能执行决策、达成目标。
是这四小项能力综合拉高了第 3 大项整体的表现。
所以,尽管史密斯 3、7 两项能力都很抢眼,但其更深一层的内涵却是不同的。
此外,尽管史密斯的第 8 项能力整体看仅是一般,但第 8 大项的 e 小项却非常突出 —— 格外能坚持不懈,所以,也被列入了 “ Featured Credits ” 。
综上所述,从饼图和特长两项,就可以得出史密斯是个领导型人才的结论,且具体具备哪些领导素质清晰明了。
档案的下半部分是 “ Earned Credits ”,即史密斯同学所具备的能力,涵盖了 8 大项、61 个小项中的 31 个小项。
史密斯同学的档案只是一个模拟,真正的档案是一款软件,可以点击进入每一项,查看学生高中期间的相关资料,包括作业、报告、考试、活动、老师评语等各种材料。
未来,每个学生一入学就会建立档案,并开始持续不断地动态更新,高中毕业申请大学的时候一键点击、即可提交,不需要再另行准备材料。
这将是一份持续更新的全息档案,一点一滴的努力、能力都纤毫毕现。
也就是说,“ 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刷题考高分 ” 的人,认识大牛能搞到推荐信的人,总之,任何投机取巧走捷径的人,都没空子可钻了。
MTC 表示,未来 A New Model 会扩展到公立中学,全面改写美国大学的录取方式。
3.8大项能力 / 61个小指标
整个电子档案记录、评估的内容包括 ——
1、Analy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分析和创造性思维
a、定义、管理及处置复杂问题Identify, manage and address complex problemsb、辨别信息的真伪、偏差及其是否全面Detect bias,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reliable and unsound information c、应对信息过载Control information overloadd、提出有意义的问题Formulate meaningful questionse、分析、创造概念和知识Analyze and create ideas and knowledgef、用试错、测试等方法解决问题Use trial and error; devise and test solutions to problemsg、从多角度看问题Imagine alternativesh、建立跨学科的知识和视野Develop cross-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si、能持续推理Engage in sustained reasoningj、融合与适应Synthesize and adaptk、解决没有依据可循的新问题Solve new problems that don’t have rule-based solutionsl、运用知识和创造力去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Use knowledge and creativity to solve complex “ real-world ” problems2、Complex Communication — Oral and Written
复杂沟通——口头及书面表达
a、用 2 种及以上语言去理解和表达Understand and express ideas in two or more languagesb、与不同类型的受众清晰交流Communicate clearly to diverse audiencesc、用心倾听Listen attentivelyd、有效的口头表达Speak effectivelye、向不同类型的受众进行清晰简明的书面表达Write clearly and concisely—for a variety of audiencesf、阐明信息并有效地说服他人Explain information and compellingly persuade others of its implications3、Leadership and Teamwork
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a、提出新想法Initiate new ideasb、通过影响力领导Lead through in influencec、赢得信任、解决冲突、为他人提供支持Build trust, resolve conflicts,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othersd、领导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有效谈判Facilitate group discussions, forge consensus, and negotiate outcomes e. 做他人的老师、教练、顾问Teach, coach and counsel othersf、寻求帮助Enlist helpg、完成协作任务、管理团队、分配任务Collaborate tasks, manage groups, and delegate responsibilitiesh、执行决策、达成目标、分享荣誉Implement decisions and meet goals i. Share the credit4、Digital and Quantitative Literacy
信息技术及数理能力
a、理解、运用信息技术Understand, use, and apply digital technologiesb、创建数字知识和媒体Create digital knowledge and mediac、在不同场景下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沟通Use multimedia resources to communicate ideas e ffectively in a variety of formsd、掌握并运用高阶数学Master and use higher-level mathematicse、了解传统及前沿的数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机器学、分形学、细胞自动机、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热门议题Understand traditional and emerging topics in ma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s, robotics, fractals, cellular automata, nano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5、Global Perspective
全球视野
a、对他人不同的价值观和习俗保持开放的心态Develop open-mindednes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values, traditions of othersb、理解非西方的历史、政治、宗教、文化Understand non-western history, politics, religion and culturec、用一种或多种国际化语言发明创造Develop facility with one or more international languagesd、通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联系人和项目Use technology to connect with people and events globallye、建立有效的跨文化的社交和智力技能Develop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skills to navigate effectively across culturesf、使用21世纪的技能去理解和解决全球问题Use 21st century skills to understand and address global issuesg、对有不同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的人保持尊重和开放的心态,向他们学习、同他们合作Learn from, and work collaboratively with, individuals from diverse cultures, religions, and lifestyles in a spirit of mutual respect and open dialogueh、平衡社会和文化差异去创建新的想法、获得成功Leverage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create new ideas and achieve success6、Adaptability, Initiative, and Risk-Taking
高适应性、主动探索、承担风险
a、建立灵活、敏捷的适应能力Develop exibility, agility, and adaptabilityb、敢于尝试不熟悉的领域Bring a sense of courage to unfamiliar situationsc、探索和实验Explore and experimentd、在模糊不确定的环境下高效工作Work e ectively in a climate of ambiguity and changing prioritiese、将失败看作学习的机会,认识到创新包含少数的成功和频繁大量的错误View failure as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and acknowledge that innovation involves small successes and frequent mistakesf、勇于探索新的角色、思想和策略Cultivate an independence of spirit to explore new roles, ideas, and strategiesg、发展创业素养Develop entrepreneurial literacy7、Integrity and Ethical Decision-Making
品德和理性兼顾的决策能力
a、保持同理心Sustain an empathetic and compassionate outlookb、具有正直、诚实、公正、尊重他人的品德Foster integrity, honesty, fairness and respectc、有勇气对抗不公正的境遇Exhibit moral courage in confronting unjust situationsd、有责任感,考虑组织的意向和利益Act responsibly, with the interests and well-being of the larger community in minde、对新媒体和技术带来的伦理和困境有基本的了解Develop 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emerging ethical issues and dilemmas regarding new media and technologiesf、面对复杂的问题,做决策时兼顾理性和道德Make reasoned and ethical decisions in response to complex problems8、Habits of Mind
思维习惯
a、细致Conscientiousnessb、创造力Creativityc、热爱学习/好奇心Love of Learning/Curiosity d、抗挫折能力Resiliencee、毅力Persistencef、自我效能Self-Efficacyg、压力管理能力Stress Managementh、时间管理能力Time Management综上所述,美国排名前 100 的大学、高中正在进行一场变革,以标准化考试成绩评估人才的教育模式正在终结,以能力评估、录取人才的时代正在开启,有心送子女留学的父母有必要持续关注,并在教育上向这种趋势靠拢、倾斜。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4997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