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蝉鸣不歇的午后,泡杯茶喝,更能重寻气定神闲的好状态。
俗话说,温茶淡饮最养人。
此处,茶的“养”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层,是自然的“养”。
草木有灵,能滋养身心。
一杯好茶,山川哺育,雨露滋润,人工细造,细啜慢饮。
茶汤内蕴藏着丰沛养分,喝茶时,能让人带来特别舒爽的体验。
生津回甘,唇齿留香,无比美妙
第二层,是精神的“养”。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能够有足够的空暇,心无旁骛的饮茶,是件特别令人放松的事。
舒缓紧绷的情绪,暂抛纷扰,专心饮茶。
缓缓地、渐渐地、慢慢地让内心从容下来,减少焦虑与烦闷的情绪。
有茶友分享,他在一年四季里,最常喝的就是老白茶。
觉得老茶的茶味甘润,喝起来很对自己的口味。
只可惜,买老白茶实在太难挑了。
每次一不留神就会踩坑,买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茶。
将这些年的买茶经历汇总起来,可谓是一篇买老白茶的心酸史。
细聊一番后,从茶友买茶的“前车之鉴”不难看出这4种茶还是多当心为好!
《2》
一、没有鲜爽感的老白茶。
茶圈内提到“鲜爽”二字,不少茶客第一反应是,那得去喝新茶啊。
喝新茶,才能尽早尝鲜,如果是喝老茶,那还有哪门子的鲜爽感?
其实,这样的饮茶理论放在绿茶里,可以说得通。
但对白茶而言,则是一大典型的认知误区。
鲜爽感是白茶的突出特色风味,不论新茶老茶,都以鲜香醇爽为代表。
喝起来不鲜爽的老白茶,品质必然有问题!
假设一款白茶在新茶时,鲜味突出,喝起来无比鲜香、鲜美、鲜爽。
那在存放三年五载后,茶汤中的鲜味不会陡然消失。
就像潘虹阿姨,岁月从不败美人,从年轻到现在,都从来不失大美人的气场。
好茶也是如此,白茶的鲜爽感不会凭空消失。
除非是这款茶存坏了,变味了,才会出现只剩一股陈味、闷味的局面!
《3》
二、用料低端的老白茶。
茶圈内一度谣传,老白茶都是一副粗枝大叶的模样。
但那是假的,老白茶一说只涉及存茶年份。
按照仓储时间划分,白茶分新白茶(不满1年)、陈白茶(1-3年)、老白茶(3年以上)。
不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都有存成老白茶的机会。
因此,老白茶不可能都是粗枝大叶的形象。
曾经有茶友发图片过来鉴茶,他在网上买了这饼茶,茶味怎么这么淡。
点开图片一看,心里立刻有了答案,这饼茶的用料太低端。
虽说是标注寿眉等级,但茶饼表面没有任何芽头的存在。
虽说属于秋寿眉一类,但饼面的茶梗过于粗老,木质化痕迹明显,甚至在茶饼正面还能看到目测长度近7、8厘米的超级长梗。
虽说寿眉的叶片较为舒展,但那饼茶的叶片宽阔,老叶片居多,一看就是典型的边角料压成的茶饼,品质并不高。
因原料过分粗老,内质流失严重的缘故。
将茶汤泡出来后,必然会遇到寡淡、味薄、不耐泡的问题!
《4》
三、以咖褐为主的老白茶。
多年以来,经过我们在文章里的反复提醒,已经有不少茶友明白:
看起来黑褐一片的老茶饼不能买,那是典型的做旧茶!
不过,如果一饼茶的整体颜色并非以黑褐为主,而是偏黄,叶片咖褐色居多,这样的茶饼年份是否真实,能不能买?
前段时间,有位外地茶友遇到相似的问题。
当时给他的答复是,慎入,别买!
原因是,这样的茶饼做旧嫌疑很大。
虽说,叶片黄褐,并非是典型的黑乎乎的老白茶。
但白茶的做旧手段层出不穷,有大量“非典型”的例子值得逐一分辨。
不过茶友们也不必担心,从外观上鉴别老白茶真伪的方法,永远万变不离其宗——看自然陈化痕迹。
自然陈化出来的老白茶,会保留叶片的天然色系。
该绿的地方依旧是绿的,该黄的地方依旧是黄的。
只不过在色彩鲜艳程度上,老茶不如新茶看起来崭新亮丽罢了。
会从新茶阶段的鲜绿、翠绿、葱绿,逐渐过渡到暗绿、墨绿、苍绿等。
单单是叶片的绿色,就能分出不少层次过渡。
自然陈化出来的老白茶,不可能会出现统一蒙上“黄昏色”滤镜那样,看起来以黄咖为主,没有层次过渡。
看起来以单一色系为主,颜色暗沉,没有光泽感的老白茶,品质不会高。
哪怕没有经历过做旧,做茶工艺多半有问题!
《5》
四、有梅子酸的老白茶。
酸味的话题,在老白茶领域内颇为常见。
网上有不少茶掌柜在宣传,白茶经过多年仓储后,会转化出酸味。
最常见的说辞,非梅子酸莫属。
认为老白茶泡开后,茶汤理所应当会有酸味。
但事实当真如此吗?
未必见得,带有酸味是白茶的一大品质败笔,不值得入手!
原料好、工艺好、自然陈化的老白茶,茶味是甘醇饱满的。
喝起来就像陈酿多年的美酒,浆感明显。
伴随着阵阵馥郁的药香、陈香、以及枣香(寿眉饼),将醇厚绵柔的茶汤饮入。
转瞬之间,能带来源源不断地回甘生津,回味持久,美妙非凡。
在好茶的评语里,不涉及半个关于酸味的字样。
当你遇到一款酸味明显的老白茶时,不用多说,这样的白茶受潮发酸变味的概率很高。
尤其是茶汤滋味喝起来酸溜溜,茶味酸涩,毫无可取之处的老白茶。
买入手只能徒增烦恼,压根没法喝入口!
《6》
老白茶里,散茶相对少见,各式茶饼的出镜率更高。
尤其是带有枣香的寿眉饼,在圈内受到不少老茶客追捧。
但买茶饼时,有不少地方需要多留心眼,才能顺利“避坑”。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有人审评某款2015贡眉饼,打开包装,露出茶饼真容后,对方说了一番令人瞠目结舌的话。
“这饼茶当年在加工时,压得会比较紧,不过没有关系,白茶饼压紧一些,后期更能防止受潮变味,对整体转化更为有利……”
从逻辑上看,这番话太奇怪了!
压饼过紧的老白茶,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算好事。
这样的茶饼,意味着在压饼环节中,用力过头/温度过高/压制时间过长……
连带而来的负面影响时,优质好茶的大量内质已经被严重破坏。
再回过头看,压饼过紧,整体已经变得硬邦邦,像是“硬石头”那样的茶饼,没有可取之处。
这样的茶饼,不仅是喝茶时,撬茶费劲。
哪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未必能顺利撬开,只能撬成渣末。
与此同时,因内质流失的缘故,这样的铁饼哪怕年份真实,保存了7年、8年之久,茶汤表现也不会理想。
一言概之,买老白茶饼,应当追求压饼松紧适度,而不是越紧越好!
市面上的老白茶,良莠不齐,魑魅魍魉者众多。
但买茶的大方向始终不会变,买对好茶,重点是“品质好”,而不是“年份老”。
认准色、香、味再去入手,更能买对理想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6864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