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你会在明年看到更多关于“吃”的新鲜说法,其中有一些会有点奇怪

美妆资讯
你会在明年看到更多关于“吃”的新鲜说法,其中有一些会有点奇怪
2023-08-05

亚马逊旗下的高端超市 Whole Foods Market 发布了明年的食品趋势。除了这家零售商,肉类制造商泰森(Tyson Foods)以及市场调研公司英敏特(Mintel)也都对明年的食物趋势进行了预测。从三份报告中,我们总结了以下趋势——

环太平洋周边地区的口味

不少来自环太平洋地区(亚洲、大洋洲和北美南美的西岸区域)的食材或食物明年会流行。

墨鱼汁加入面团做的黑色面包变得流行——在国内的很多餐厅和面包房你已经能看到了。有厨师认为加入墨鱼汁不仅是为了视觉,也因为它“能给料理带来深沉而丰富的味道”。

菲律宾的猪肉香肠 Longganisa、虾干作为调味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早中晚餐里。一些可能流行的“环太平洋”水果包括番石榴、火龙果和百香果。

原产在东南亚、南亚的菠萝蜜能做成“素肉”。菠萝蜜受欢迎的原因是它很健康,富含纤维和钾。未成熟的菠萝蜜没什么味道,能吸收调味品,煮熟后有肉感,这让它成为猪肉和鸡肉很好的替代品。

Whole Foods 还提到了罗汉果提取物作为甜味剂的上升趋势。罗汉果作为甜味剂热量几乎为零,但是甜味是甘蔗的 300 倍。罗汉果的主要产地是中国广西。

益生菌相关产品会越来越多

2017 年,Whole Foods 就曾经预测过益生菌食品的流行,除了最常见的益生菌酸奶,也包括韩式泡菜和美式泡菜——比如酸黄瓜的流行(泡菜汁甚至还可以做成气泡水)。以后,益生菌不会再仅限于需要冷藏的、短保质期的食物中了。

两款成熟的益生菌成分凝结芽孢杆菌 GBI-30 和凝结芽孢杆菌 MTCC 5856 为更丰富的益生菌产品提供了可能。食品厂商把它们加入麦片、各种坚果涂抹油脂、汤品以及能量棒里面。

甚至美妆产品(如防晒霜)和清洁产品都开始使用益生菌成分。养乐多有一系列加入益生菌的护肤品,在日本有售。

泰森的报告也提到了益生菌食品的趋势未来会继续上升。2018 年,促进肠胃健康的食品销售额有望超过 49 亿美元。

健康油脂

消费者对脂肪的看法在改变(至少在美国是这样)。

椰子油特别流行,被视为超级食物的那段时间(约 2013~2016 年),人们对油脂的恐惧已经有所改变。这可能跟学者挖掘出1960 年代制糖业把糖和心脏病的关联“嫁祸”给饱和脂肪有关。

过去两年流行的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原始人饮食法(Paleo diet)都是摄入高脂肪与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法。

市面上甚至还出现了结合原始人饮食法和一些素食原则的 Pegan 饮食法(Paleo+Vegan)。 基本原则就是少吃糖和主食,多吃植物。如果要吃动物制品的话,Pegan 饮食法建议吃那些“生长方式可持续”的肉,比如有机农场饲养的肉类(虽然也有人认为有机农场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大),或者摄入高质量的植物脂肪:比如坚果、种子、橄榄油、牛油果等。

市面上(尤其是像 Whole Foods 这样的高端超市里)出现了一些主打健康油脂的产品,比如添加了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的能量棒,以及受防弹咖啡的启发,加入了各种植物油脂的咖啡,用草饲精炼黄油(grass-fed ghee)炸的爆米花等。

大麻类食物和其他制品

食物界对生麻籽(Hemp hearts)或者亚麻油(Hemp oil)并不陌生。他们可以加入面团或者华夫饼面团中。生麻籽可以加入沙拉或酸奶中,作为一种辅料。Hemp 是工业大麻,而非毒品大麻(marijuana)。

可口可乐也表现过对大麻二酚(Cannabidiol)功能饮料的兴趣。大麻二酚具有让神经镇静和放松舒缓的效果,不是那种带来“high”的精神幻觉的神经中枢兴奋剂。但是,大麻二酚在美国许多州仍然是被禁止用于食品或者个人护理产品中。在全美 50 个州中的 46 个州,大麻二酚是处方药。

其他工业大麻的制品也在升温,主要是美妆和个人护理品,比如 Andalou Naturals 推出了工业大麻干细胞个人护理的产品,雅诗兰黛旗下的品牌悦木之源推出了一款带有大麻二酚油的面膜,在美国丝芙兰官网销售。

“假肉零食”

吃植物制品并不意味着放弃了肉食的质地和口味,杏鲍菇因为特殊的质地,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假肉”。经过处理后,菇类的质地可以接近肉类。美国有一些致力于做假肉零食的品牌,比如用蘑菇做培根零食的 PigOut和 Snacklin 。三只松鼠也推出了香菇为主要原料、模仿肉类口感的零食“菇的肉”。

图/ Snacklins

虽然植物性饮食在上升,但是人们对蛋白质仍然有热情。另外,Whole Foods 的商品采购人员发现很多消费者是为了尝试新口味开始尝试“素肉”,并不是戒断了肉食。

与之呼应的是——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美国人的肉类消耗量在 2018 年有望达到 10 年内最高。泰森还提到美国人开始吃各种动物内脏和下水。作为一家肉制品公司,为了利润,它肯定希望美国人这样吃,尤其在出口中国无望的时候。

昆虫蛋白亦有上升趋势。2018 年这个市场只有 4410 万美元,它有望在 2023 年增长到 1.53 亿美元左右

冰激凌:新的口味,新的吃法

不少消费者厌倦了经典的冰激凌口味。牛油果味、鹰嘴豆泥味、芝麻味等更多创新口味的冰激凌被创造出来。在上海也出现了不少主打新颖口味的冰激凌店(比如 Gelato Dal Cuore、Pree、Gracie’s、bonus 等品牌),推出创新口味是新品牌和哈根达斯等传统品牌竞争的方式之一。

异域的冰激凌在美国也比较流行,比如加入了辣椒粉和玉米粒的墨西哥冰激凌,因为含有兰花茎粉而有粘性和嚼劲的土耳其冰激凌。

还有一些冰激凌制作包装方式的革新:比如冰激凌卷(Thai rolled ice cream)、把冰激凌包在糯米面团里的麻薯冰激凌。虽然麻薯冰激凌在美国的亚洲超市卖了好几年了,但 Whole Foods 认为 2018 年麻薯冰激凌的流行会扩散。

其他

Whole Foods 还认为海藻以外,更多灵感来自海洋的零食会有上升趋势,比如加入海藻的黄油(据说会有鲜味)和三文鱼皮做的脆片零食(含有 omega-3s 脂肪)等。

复古零食或许会流行,比如芝士泡芙和芝士球、可以嚼的彩虹糖、烟熏火腿和马苏里拉奶酪的组合。不过,零食光是复古还不行,产品需要在“品质”上有所升级,你能看到“手工”(handcrafted)、“工匠风”(artisan)、“有机”(organic)这些标签。

买食品的时候,消费者关心什么

综合这几份趋势预测来看,消费者关心食品的功能性、信息透明和可溯源。

泰森认为消费者对食物期待更多了,不止是为了饱肚而吃饭,还希望食物有更多的附加功能,比如大脑健康或者美容养颜。蒲公英嫩叶(味道微苦,可以榨汁或者做沙拉)、沙葛(又称墨西哥山药,可生吃或熟制)的流行都跟“大脑健康”趋势有关,大脑健康食品在 2024 年销售额会超过 116 亿美元。

英敏特的报告中也提到随着消费者的年纪的增长,他们会更偏向选择功能性食品。

泰森发现 39%的美国消费者称愿意消费那些“标签透明”的品牌,希望科技能让食品供应链更加透明。他们在购物前的问题可能有:“这个蔬菜是本地产的吗?这只鸡吃什么饲料?”

在中国,一些零售商也在增加食品信息的透明度,比如盒马或者麦德龙会在一些生鲜产品上标上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扫码溯源。

图片来源 Michelle TsangonUnsplash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9913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