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若论被造假最多的古代书画家,郑板桥应算其中之一。屡被造假,既因为他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家喻户晓,更因为其画价不菲。
造假者颇众
郑板桥的书画因格高绝俗,颇受文人、商贾的青睐。他曾说:“索书索画,积纸盈案,催促之函,来如雪片,如欠万千债负,未识可有清偿之日否?”郑板桥去世后,造假者颇众,清中期后,曾一度泛滥,对此清人的著作多有提及。
纵观近年拍场上成交的郑板桥书画,可谓赝多真少,其中尤以当代的仿品最多。这一两年,市场上的伪作以《竹石图》、《兰石图》居多,也有相当比例的书法,特别是《竹石图》几近泛滥成灾之势。
伪作分析
近年在拍场上露面的所谓郑板桥《竹石图》、《兰石图》主要有以下四种作伪手法:一,抄袭克隆,按馆藏出版物原样照抄,数量最多;二,东拼西凑, 将真迹重新组装,题款互换,笔者所见也不在少数;三,凭空生造,没有母本,这类也有一定比例;四,名家“护航”,近两年在拍场上经常能看到某南方知名鉴定家对郑板桥伪画的边跋、题签,具有不小的欺骗性,应引起买家高度警惕。
鉴定要找准郑板桥书画的特点
至于国内外拍场上郑板桥的书法伪作就更比比皆是,主要是自作诗、大字联两类,时有高价出现。近年来,拍场上郑板桥的书画伪作数量只增未减,有些还打着著录、回流的旗号,花样翻新,不一而足。
笔者以为,鉴别郑板桥书画,藏家应多观真迹,体会郑板桥书画“瘦硬峻峭”的特点。郑板桥画的《竹石图》真迹,每每构图严谨,题书讲究,石用淡墨斧劈横皴,竹则锐利锋芒尽露,无论竹与石,均显瘦硬之神,得峻峭纵横之妙。
同时,对其书法特别是款书应多加研究,了解熟悉其众多真迹不同时期、不同款书的写法,对鉴别画作真伪甚为紧要。毕竟融篆隶楷行于一体,处处透着“兰笔竹韵”的“板桥体”,绝不是造假者能轻易仿造的。
牟建中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46813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