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的窑口、年份历来是最难鉴定的,特别是现代高科技的注入,使赝品瓷器的外观、手感几乎和真品如出一辙,甚至让鉴定专家都拿捏不准,受此影响,古玩市场上的赝品瓷器,特别是作假的官窑瓷器层出不穷,不仅坑苦了众多藏家,也让古玩市场一蹶不振。
日前,从陕西西安传出喜讯,由西安古陶瓷痕迹硏究科技有限公司,历经数年的科学研究与试验,鉴定古陶瓷的“黑科技”——古陶瓷痕迹鉴别大数据库通过国家验收。
其建立了中国古陶瓷标本痕迹数据库,通过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便于古陶瓷数据输入输出和检索等。同时开发研制自动、准确、排它的古陶瓷痕迹比对、研判和鉴别系统。
打个比方说,该体系犹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洞穿事物,识别真伪。它能在古陶瓷的一个点上经过微观分析,寻找到古陶瓷经历的年代特征,打破了瓷器鉴定凭眼观、手摸的传统经验鉴定方法。另外实行数据共享、线上线下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加快捷和便利。
比如,一件宋代的官窑瓷器,古陶瓷痕迹鉴别大数据库能通过微观结构特征,寻找到上千年的痕迹变化特征,从而识别出年代特征。而现代仿品只能仿其形,外观看似十分逼真,其材质元素几乎和古瓷一样,但古瓷本身的内部微观结构的共性变化特征是无法仿造的。
我们可以设想,古陶瓷痕迹鉴别大数据库一旦投入使用,我们如果在古玩市场看中了一件官窑瓷器,但对其真伪产生怀疑,就可以把瓷器的底部特征拍成照片,通过线上网络传输到古陶瓷痕迹鉴别大数据库平台,经过平台工作人员的检索、比对、分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给出鉴定结论,再也不会出现“走眼”被坑骗的现象了。
不过,反过来说,任何高科技的利用都有利有弊,如果古陶瓷痕迹鉴别大数据库面向大众开放,那么古玩市场上成千上万的假冒陶瓷将失去市场,经营古瓷的店家将无生存之地,古玩市场也将变得更加萧条。
大部分人玩古瓷,收藏古瓷图的是一个乐趣,到时市场上也就无漏可捡了,捡漏的心跳、惊喜之乐也就消失了。
虽然这么说,但还是期待这一“黑科技”能够得到运用,被专家们看不上眼的民间官窑瓷器得到发掘,登上古瓷器的大雅之堂。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9654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