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美睿健康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辅酶Q10( Coenzyme Q10,CoQ10 )是人体中唯一的辅酶Q类物质,又称泛醌,是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台物。最早于1948年被发现,由于在人体器官中的存在以及在生理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因此又叫维生素Q或维生素辅酶Q10。随着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辅酶Q10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缓解疲劳和提高运动能力,防老抗衰以及保护心血管等多种保健功效。除了药用外,辅酶Q10可以作为某些高级化妆品的添加剂及食品中的添加剂等。
辅酶Q10的生理功能
辅酶Q10是生物细胞呼吸链中的重要递氢体,参与氧化磷酸化及ATP的生成过程,调控细胞氧化还原环境。在呼吸链中辅酶Q10是一个和蛋白质结合不紧密的辅酶,使它在黄素蛋白类和细胞色素之间能作为一种特殊灵活的载体而起作用; 辅酶Q10从复合体Ⅰ和复合体Ⅱ接受氢,将质子释放至线粒体基质内,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通过这一过程促进氧化磷酸化及电子的主动转移,由此形成机体能量贮存的主要物质ATP。它还具有抗氧化和控制细胞内氧气流动的功能,是脂质抗氧化剂、 自由基清除剂和膜稳定剂,是细胞代谢的激活剂,能够提高有机体的免疫力。
一、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功能
辅酶Q10存在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状态,其中还原型辅酶Q10易被氧化,能阻止脂质和蛋白质的过氧化,清除自由基。
1、减少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辅酶Q10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减缓氧化应激带来的危害。
2、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线粒体功能障碍涉及的疾病相当广泛,包括糖尿病、 神经退行性病、 脓毒性休克、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老化退化性疾病等。 因此保护线粒体功能、 阻止其功能障碍的发生,将有助于这些疾病的治疗。 外源性的辅酶Q10能改善病变组织的辅酶Q10缺乏,辅酶Q10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减少由于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或者通过稳定细胞膜结构,维持钙离子通道的完整性以减少细胞损伤,减缓多巴胺对线粒体的损伤,从而最终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
3、抗细胞凋亡
辅酶Q10可以抑制细胞凋亡。
4、膜稳定剂
辅酶Q10作为可逆性的递氢体参与质子与电子的传递,影响某些酶的活性,是细胞自身的天然抗氧化剂,是细胞代谢的激活剂,故具有保护和恢复生物膜结构的功能。
5、 延缓皮肤衰老和阻断皮肤损伤
辅酶Q10可以提高皮肤的生物利用率,调理皮肤,增加角化细胞浓度,提高皮肤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皮肤老化,以达到对皮炎、 粉刺、 褥疮、 皮肤溃疡等皮肤疾病的治疗作用。
二、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
1、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抗肿瘤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辅酶Q10作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等方面可起较好作用,临床对于晚期转移性癌症有一定的疗效。
2、加强心脏动力、增强脑力
辅酶Q10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种物质,其在心肌中含量甚高,当它缺乏时会造成心脏功能的不足,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心脏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心脏病。
3、调节血脂
降血脂药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脂的同时,会阻断人体对辅酶Q10的自主合成。 因此,血脂高的人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必须服用辅酶Q10,才能更好地起到降脂作用。辅酶Q10能降低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防止低密度脂蛋白透过内皮细胞深入内皮细胞间隙,减少动脉内壁脂质的形成,防止脂质在血管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活性,及时清除血管内壁形成的垃圾、 毒素和斑块,调节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辅酶Q10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1、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
帕金森氏病( PD)
亨丁顿舞蹈症(HD)
弗立特里希氏共济失调
2、治疗高血压
3、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治疗心绞痛
缓解他汀类副作用
治疗双硫仑样反应
4、辅酶Q10的其他应用
生物体的多种疾病表征跟辅酶Q10缺乏有关,如肌肉营养不良、 肾疾病、 牙周病甚至男性不育等,辅酶Q10可作为这些疾病的治疗药物或辅助药物。
参考文献:
(1)陶志杰,王改玲,李妍.辅酶Q10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9):9-10.
(2)李佳静.辅酶Q10的生理作用及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7,18(5):882-884.
(3)万艳娟,吴军林,吴清平.辅酶Q10的生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14:390-393
如需了解更多肿瘤患者生活方式全程医学管理的最新知识,请关注:“美睿健康”。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28855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