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掌握更多种植技术,实现丰产丰收!
大家好,我是学农老王。近日有农友向我询问黄瓜流胶的问题,表示黄瓜茎蔓最近时常出现茎蔓流胶的现象,随后附近瓜条开始软化、潮湿和腐烂,失去食用价值。其实,导致黄瓜流胶的原因有很多,生理性原因和病害感染都会引起。由于篇幅限制,今天主要为大家讲解生理性以及细菌性病害所引起的流胶,下篇为大家总结真菌病害原因,感兴趣的农友记得关注后续文章。
生理性流胶的“胶”的实质是黄瓜自身所合成营养物质的一种状态,大多为无色透明状。在某些情况下,瓜条表面破裂,出现裂纹时,这些营养物质就会外溢,产生流胶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分与通风不当
黄瓜的表皮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当皮肤干燥又遇上大风时,就会出现皲裂。对应到我们的管理中,就是浇水与通风问题。当植株处于一个较干旱的环境中时,瓜皮或藤蔓表面都会由于缺水而干燥紧绷;此时若突浇大水,植株于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水分,就容易将表皮撑裂了。同理,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之下,突然大量通风,也会引起同样的情况。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无论是浇水还是通风,都要平均、适量,避免田间忽干忽湿及通风忽强忽弱。
2.激素使用不当
植物激素蘸花药或冲施激素肥料促进植株生长是我们在黄瓜种植过程中非常常见的农事管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瓜条快速生长,提高产量与采收时间。然而,正如同我们人在短期内长胖时会由于皮肤生长速度追不上脂肪堆积速度从而导致皮肤被“撑裂”,产生“肥胖纹”一样,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的植物激素也会造成同样的现象,瓜条膨大迅速而瓜皮生长较慢,最终引起表面裂纹。氯吡脲在水果小黄瓜上使用时这种情况出现率最高,我们在使用植物激素时一定要注意用量宁少勿多,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缺乏微量元素
硼、钙是对于瓜皮生长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当植株缺乏这两种元素时,瓜皮就会相对脆弱,更加易裂。因此,若平时施肥中少施或不施微量元素肥时,一定要及时喷施一些包含硼、钙在内的复合元素叶面肥。除了避免瓜皮开裂流胶,还能够避免其他缺素问题。
与生理性原因所引起的流胶不同,细菌侵染所引起的流胶并非是营养物质的外溢,而是菌脓,颜色主要为白色而非透明色,相对来说更加不易凝固。会引起这种情况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以下两种:
1.溃疡病
黄瓜细菌性溃疡病属于低温高湿性病害,下雨或浇水后遇到连阴天时很容易发病。病情初期主要表现黄瓜茎蔓中空,外表湿烂,茎蔓变软,呈水烫状,可以闻到一股很大的臭味,病情后期严重时茎蔓上就会出现菌脓。防治溃疡病可以使用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5-7天。
2.缘枯病
缘枯病相对来说更好辨认,因为它在流胶的同时还会表现出其他病征,即黄褐色水渍状的病斑。果实受害时,果柄上最初出现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缘枯病除了为害果实外,叶片、茎、须上也都会形成上述病斑。防治缘枯病可以使用络氨铜水剂、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农用链霉素、青霉素钾盐等。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9945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