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出现流胶,可不只一种病。黄瓜流胶得部位不同,症状不同,病害也会有所不同。
咱们必须要根据流胶的不同部位,以及一些症状进行判断,才能正确判断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流胶。
这些原因,你知道吗?
1.黄瓜蔓枯病
在瓜条上多发生在瓜顶花后部位,一般是靠近瓜条,发病初期在瓜条顶部溢出白色胶状物,表现为瓜头干缩发白,并有小黑点附着。
2.菌核病
多在花后瓜头处密生白色胶粒,后胶粒凝结,且病部呈水浸状腐烂,棚内湿度大病部生出大量白色菌丝,并且菌丝密集纠结后,还会形成如老鼠屎一样的菌核。
3.黑星病
瓜条染病,初流胶,在瓜条上先出现浅黄色胶粒后渐扩大为暗绿色凹陷斑,表面长出黑色霉层,致病部呈疮痂状,形成畸形瓜。
4.细菌性角斑病
需要注意的是:
(1)如果出现放风过急,也容易产生瓜身流胶。
(2)另外,蘸花药浓度过高,高效坐瓜灵浓度过大,也会引起瓜体流胶。
不同的是,蔓枯病,菌核病及黑星病这三种病害在阴天多、棚内湿度大时发病重,因此应合理调控棚内温湿度,加大通风换气,及时疏除老叶,增大株间透光性,以减少病害发生。
怎么防治?很重要
一、黄瓜蔓枯病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良种进行栽植。
(2)加强栽培管理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3年,或与水稻轮作一年。选择排水好的地块栽培。瓜田翻晒土壤,高畦深沟,合理定植,施足基肥,开花结瓜后适当增施磷钾肥。清洁田园,发现早期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病穴撒少量石灰消毒。施足优质有机底肥,整平畦面利于雨后排水降湿。
2.化学防治
(1)4叶期前可用10%世高、75%敌克松等药液淋根。发病初期可对植株中下部节位和叶片喷洒药剂,可选用10%世高、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30%氧氯化铜、75%达科宁等药剂。
(2)30%壬菌铜ME50克/亩(柔通)喷雾或52%王铜•代森锌WP60克/亩喷雾(上格大良)。
(3)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凯典);亩用20~30克,叶面喷雾。
二、黄瓜菌核病
1.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
可用10%盐水浸种,汰除菌核,再用清水洗净后晾干播种。没有发病地区不从病区移苗定植。种子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也可杀死菌核。
(2)实行与非瓜类作物2~3年的轮作。
夏季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拔出病株或摘除病叶、病果、减少田间菌源。合理灌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滴灌。高畦栽培,地膜覆盖,合理密植,施足腐熟基肥,适时追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
(3)闭棚、放风
选晴天早上进行灌水,浇完后立即闭棚,温度提到40℃左右,闷1小时放风排湿,晚上也要放风降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或31℃,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
2.化学防治
(1)土壤处理
苗床播前2周用福尔马林150倍液浇透床土,并用塑料薄膜盖4~5天,然后翻晾床土7~10天后播种,或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耙入土中。
(2)田间施药
田间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
烟剂可选用10%速克灵、45%百菌清、疫霉净等,粉尘剂可选用5%百菌清等。
田间喷施可用:50%速克灵、50%扑海因、50%农利灵、60%防霉宝、50%扑海因+70%甲基硫菌灵、40%纹枯利、40%菌核净等,于盛花期喷雾,注意喷洒植株基部和地面。在地面初见子囊盘时,可用5%氯硝基铵粉剂制成药土撒地。
发病特别重时,除喷雾外,还可用药液涂抹在瓜蔓病部。
三、黄瓜黑星病
1.农业防治
(1)加强检疫,选用无病种子
严禁在病区繁种或从病区调种,从无病地留种。
(2)选用抗病品种
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良种。
(3)加强栽培管理
覆盖地膜,采用滴灌等节水技术,轮作倒茬,重病棚(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施足充分腐熟肥作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尤其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
保护地黄瓜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尤其要注意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冬季气温低应加强防寒、保暖措施,使秧苗免受冻害。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增强光照,促进黄瓜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
(1)种子消毒
可用温汤浸种、药液浸种或拌种法。可选药剂有:50%多菌灵、冰醋酸、50%克菌丹等药剂。
(2)田间施药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瓜并用药,可选用药剂有:多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异菌脲、氯苯嘧啶醇、氟硅唑、霉奇洁、咪鲜胺等。
保护地可用粉尘法或烟雾法。常用药剂有:硫磺粉、45%百菌清、疫霉净、百菌清、黑星净等烟剂。
(3)30%苯醚甲环唑SC10克/亩(显粹)+70%甲基硫菌灵WDG40克/亩(爱慕)。
四、细菌性角斑病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
目前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间发病程度有明显差异,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良种。
(2)选用无病种子
从无病植株上留种。瓜种用热力灭菌或温汤浸种。
(3)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无病种苗,用无病土苗床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埋。保护地适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
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露地实施高垄覆膜栽培,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
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翻晒土壤等。在基肥和追肥中注意加施偏碱性肥料。
2.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用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次氯酸钙300倍液、40%福尔马林150倍液、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新植霉素200微克/克等浸种,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2)田间施药
发病初期喷施农用硫酸链霉素250微克/克,或新植霉素200微克/克。也可喷琥胶肥酸铜(DT)、琥•三乙膦酸铝(DTM)、甲霜铜、代森铵、络氨
铜、氢氧化铜、春雷•王铜等。
(3)33.5%喹啉酮悬浮剂(自然季)亩用40~60克,叶面喷雾。
(4)30%壬菌铜ME50g/亩(柔通)喷雾或52%王铜代森锌WP60g/亩喷雾(上格大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邦专注植保技术服务与普及,解读行业热点,传播农资干货,是一个经验分享、即时互动的交流平台。想了解更多的干货,请关注【丰收邦微信公众号fengshoubang】 长按可以复制哦~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1576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