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零售新十年丨林凤平:“爱美速度”是这样养成的

美妆资讯
零售新十年丨林凤平:“爱美速度”是这样养成的
2023-08-05

寻求差异化。

文|郑阳

11月底与青眼约定专访时间时,福建爱美化妆品连锁(下称爱美)总经理林凤平曾向青眼介绍爱美的32家连锁门店。但令人吃惊的是,十天后的正式采访中,林凤平告诉了青眼这样一组数据:加上12月新开的4家,爱美目前已经扩张至36家门店,且均为直营店。据了解,爱美今年单产最高的门店销售额近600万,且所有门店均达10%以上的增长。

不过,别人眼中的“爱美速度”对林凤平来说只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自2012年亲自接手爱美的管理运营,林凤平着手重建团队合伙机制、人才培养体系,将门店重新定位为“彩妆及服务专业体验店”,同时进行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这背后的厚积薄发,才最终造就了爱美在这零售乱世中的激流勇进。

▍福建爱美化妆品连锁总经理林凤平(左),本文作者郑阳(右)

迎难而上,以彩妆为突破口

青眼在走访中发现,彩妆品类在整个福建市场容量较大,在已走访的6家连锁品牌中,几乎每家门店平均设有彩妆品牌5-6个和配套的体验区,且每个连锁品牌会根据情况设置1-2个差异化品牌,可以说,福建市场在彩妆品类上的竞争非常激烈。

林凤平表示,彩妆本身门槛高,有操作难、技术要求高、库存难管理、潮流变化快等特点。“对时尚度的把握如果不准确就会存在库存的积压,而彩妆的销售本就是单小、投入大,导致很多店以前都不愿意做彩妆,很多店员也不愿做彩妆的推荐。”他认为,彩妆能否做好与品牌和体验区的数量无关,更关键的是消费者是否愿意“坐下来”,而这一点毫无疑问是由门店的专业性决定的。

基于此,林凤平决定将彩妆作为突破口,并领先一步建立彩妆流程标准、妆容形象标准等各项专业标准,形成与其它化妆品连锁的差异化。据林凤平介绍,目前爱美的36家门店基本以50-60平方米的店铺为主,其中彩妆品类在整体门店的商品结构中平均占比达40%左右,高于福建省化妆品连锁平均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爱美所有门店几乎都已完成迭代,重新定位为“彩妆及服务专业体验店”,以体验为重。店内除了彩妆品牌背柜自带的体验区,还在中岛体验区增设单独的彩妆体验区,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各类彩妆工具,如化妆刷、化妆棉、粉扑、棉签、发夹、修眉刀等,并提供盘发、修眉、化妆等增值服务。

▍爱美“彩妆体验店”

“每一个品牌或品类结构在店内扮演的角色是有区别的。”除了着重在彩妆品类上打造差异化,林凤平还将商品结构和供应链资源重新整合,于2015年加入美妆共同体(下称美共体)成为第一批核心成员,引进美共体特供品牌鲜令、真希等,产品涵盖护肤、面膜、洗护等多个品类。据其透露,今年上述品牌销售额在整体销售额中占比5%-8%。

▍“爱美”福州塔头店中鲜令(面膜)和真希陈列情况

而提及近两年大热的进口品,林凤平则直言在选择上会考虑与门店的适配度。目前爱美店内的进口品主要为几款网红爆品,除此之外更多会选择原料进口,但国内分装的“进口品”,如目前在爱美门店热销的凯伊秀等品牌。他表示,进口品容易断货,且除开爆品身份,其它不知名的进口品对消费者来说教育成本较高,成本投入较大,因此在进口品上自己的选择相对比较慎重。

围绕目标消费者,重塑零售场景

提及过去十年零售业最大的变化,林凤平毫不犹豫的回答“线上对实体店的冲击造成的价格混战”。但他同时也表示,随着线上运营成本不断走高,价格混战中线下实体店被“割韭菜”的情形逐渐得到改善,单纯以价格和商品为导向的消费模式也逐渐被“体验感”“场景”所取代。

“就好像书店原来就只是单纯的卖书,但现在是社交、学习的场景,”也就是说,消费者到店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一家门店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维度发生了变化。

基于此,林凤平以在福建蓬勃发展的茶文化为灵感,将茶馆中销售茶叶的体验融入化妆品门店的销售流程中,设计了一套从消费者入店到出店的流程。

“其本质就是体验式营销,”说到这里,林凤平仿佛打开了话匣子,“顾客进到陌生的门店一定会先找自己熟悉的产品,如果这时候强行推销,那一定是死路一条,如果顾客已经有自己的购买决策,销售人员是一定不能再去干扰他的决定。”而对于顾客不熟悉的产品,林凤平提倡在不过度宣传品牌和提示价格等隐性引导下,让顾客放下戒备去体验产品,聚焦于产品的使用效果和感受,另外还需要了解顾客平时的护理步骤,找出消费需求,提升其对产品的接受度,顾客也许当场不会购买,但他在事后会对这样的服务产生好感。

林凤平认为,场景服务的闭环不仅仅在现场。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并收集反馈信息,他此前甚至在门店贴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己加了近两万个好友,好几个微信已加满”。如今虽然自己不再直接添加顾客好友,但爱美在每家门店设置门店微信号,目前平均每家店产生3000-4000个准目标客户。另外,爱美还设有微商城,也可及时提供购买渠道。“其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的购买更方便,更便捷,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效率。”

他介绍,爱美目前的销售占比中老客户达到70-80%,因此,精准的服务目标客户群体,是爱美目前的重要方向。

在门店的选址上,爱美则围绕消费者的行为路径来布点。林凤平表示,消费者的时间碎片化,回到家在社区,上下班地铁通道,周末或者上班时在购物广场、商业街,休闲的时候使用手机购物,所以这应该是一整个场景的搭建,而这背后其实和整个企业的团队建设、考核制度,以及经营者的思维有着紧密联系。

稳扎稳打,夯实团队建设

差异化的打造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而门店的扩张速度更直接取决于人才的储备速度。林凤平介绍,爱美自2012年来6年里没有对外招过一个店长,但内部已建立起清晰的人才培养体系,从美容顾问-店助-店长至少需要2年时间,而正常情况下,爱美每产生2-3家老店就会开1家新店,不过主要看人才储备的基数。

“即便培养时间较长,门店扩张速度较慢,但团队内部组织向心力强,这对整个团队建设和企业的发展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

说着,林凤平拿起桌上的地图,指着爱美的门店分布表示,目前爱美的36家门店只占到整个福建省的1/7,其实对爱美来说要在整个福建省开个200-300家店完全是没问题的,但现阶段并不需要刻意去扩大规模。

他表示,门店的规模数量只是一个数字,其盈利能力才是决定企业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而在其中起到关键因素的“人”,才是目前的重点,“我现在70-80%的时间都在研究如何打造团队。”

除了在线下门店的扩张速度上主张按照爱美的规律“自然增长”,林凤平针对线上的策略也持保守态度,“暂时不考虑做天猫、京东”。他认为,线上平台一定是要为线下的目标客户群体服务,提供高效的购买路径,但目前这些线上平台和线下的关系仍是剥离的。另一方面天猫、京东对团队的要求更高,反而不如整合现有资源轻装上阵,运用微营销、微商城打通会员体统和ERP系统来的实在,“最终目的还是要缩短和消费者的距离。”

“爱美还有很多的不足,”谈及未来的发展,林凤平沉思片刻表示,未来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定位,并不断寻找差异化,“爱美只想做唯一,做有别于其他的化妆品店的门店,这也是当时设计服务模式、重塑场景时的初心,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还在路上。”

往期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青眼资讯

不一样的视角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8659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