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10月30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已经从今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其中第三类淘汰类(第129页)中明确规定:“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0年12月31日禁止生产,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销售”。这就像是一个地雷,暗示着:中国的化妆品全品类禁止塑料微珠的时代,即将来临。
关于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这个问题,我们将分两期来解读:如何识别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扫雷篇),塑料微珠的替代方案(排雷篇),本期将进入我们的扫雷篇~
说到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2015年,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发表的一篇重磅文章《Are we polluting theenvironment through our personal care》,这篇文章给出了塑料微珠的定义,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塑料微珠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塑料微珠被形象地比作为“海洋中的PM2.5”
塑料微珠定义
塑料微珠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固体塑料颗粒(通常为合成聚合物或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且是不溶于水的非降解物质”。其被广泛应用于洗面奶、牙膏、磨砂膏、沐浴露、眼影、防晒霜、腮红等化妆品中。
关键词:固体颗粒、粒径≤5mm、不溶于水、不可降解
化妆品中为何要加“塑料微珠”?塑料微珠对环境和人体有哪些危害?下面这个视频很好地解答了这些疑惑。
视频加载中...
化妆品中使用塑料微珠的个中缘由,基本上可以由下图所示3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国相继出台化妆品的禁塑法规,国外各大化妆品巨头也纷纷在2015开始提出“禁塑令”,并在2017年底,已经基本完成了塑料微珠的禁用和替代工作。
目前欧美的“禁塑令”主要是针对洗去型产品,韩国则是全品类禁塑,中国目前并无明确的法案出台,但大趋势是“从严禁塑”。
对于国内的化妆品公司,在洗去清洁类产品中,由于有欧美为鉴,基本上在几年前就完成了替代工作,所以影响不大。但在彩妆和防晒产品中,真的是中枪一大片。尤其是对一些备案周期较长的,如防晒产品,如果不幸在配方中添加了诸如PMMA、尼龙等成分,现在拿去备案,估计会直接被CFDA的老师给毙掉。
在海外,如果产品中含有塑料微珠,不仅有专门的网站APP(//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d3a4629f9b0d43e6b86f6e7d2f12f3c6.jpg" style="width: 650px;">
下面的这些灵魂拷问,每一个都像是塑料微珠这个雷的导火索……
既然化妆品禁塑料微珠这个“雷”已经存在,为了避开风险,我们该如何科学有效地扫雷呢?下面将介绍我总结的5步排雷法。
5步扫雷法
1.风险关键词
聚X烯、聚XX酯、聚XX共聚物、X纶(锦纶、氨纶、涤纶等)、尼龙、XX纤维、XX橡胶、XX树脂、XX交联聚合物、邻苯二酸X酯、其他(特氟龙、亚克力、的确良等)……
2.扣定义
看形态(是否为固体),看粒径(粒径≤5mm),是否可溶于水或生物降解,是否为聚合物
3.建立排雷清单——化妆品常用塑料微珠清单
此清单是直接翻译《Are we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our personal care》, 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得来。但整体来说并不完善,后续我们也对《《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版中的8783种原料进行了筛查,汇总了一个有塑料微珠风险的原料清单,共计300余个原料。(如有需要,可私信,留言“清单+个人邮箱”)
4.身份证明
对于有异议的成分,可以让原料供应商提供原料的理化性质或“非塑料微珠”证明,如果有做过权威机构的相关认证,那就更加保险了(如同把雷丢到防爆球里)。如Sethic的生态金葱粉,有做TUV的生物可降解认证,以及由ECHA评定“无微塑料”认证。
5.燃烧法(以火试雷)
方法可以参考鉴别人造纤维的方法,用火烧一下原料。一般微塑料燃烧后会融化,闻起来有刺鼻的味道,而且黏糊糊地粘在表面。
上面说的,都是一些明雷,只要参考5步排雷法,基本上可以避免“塑料微珠”的风险。但还有一些暗雷(并非我们人为主动添加,而引入进产品的塑料微珠),也需要特别注意。
暗雷1——从包材中溶出的塑料微珠
内料中的一些有机成分,可能会使得包材中的塑料分解,溶出。
暗雷2——粉体表面包裹塑料微珠
有些粉体的表面处理,可能会镀上一次微塑料膜(如PMMA),这部分镀膜同样是不可降解的,所以相关粉体也有被禁用的风险。
暗雷3——生产用水混入塑料微珠
纯净水并不纯净,一项针对全球主流品牌纯净水的抽检,在93%的市售纯净水品牌中检测出了微塑料。在现行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对于生产用水中的微塑料并无专门的检测方法标准出台,但参考污水处理中的微塑料检测,大体有如下几种方法。
暗雷4——盐类原料可能会混有塑料微珠
一项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的研究发现,取样于世界上几个不同国家海域的食盐样品中,发现了多种微塑料(如PE、PET、PP等)。
这些微塑料的存在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碎片状、细丝状、膜状,它们都是不可降解的,所以我们在使用天然来源的盐(海盐、矿物盐等)的时候,需要注意微塑料风险。
暗雷5——粉体塑料包装袋引入塑料微珠
很多装原料的编制袋,一般是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塑料原料制成,这些塑料袋上的小颗粒,可能会与内料摩擦,脱落,混入料体当中。
暗雷6——提取过程中引入
这个雷隐藏的很深,我也是在一次喝茶中无意中注意到。现在很流行这种角锥形茶包,由大麻纤维、玉米塑料、尼龙或PET组成,这种茶包会在开水的冲泡下,释放出数以亿计的塑料微颗粒。
同时,多年做植物提取的经验让我联想到,在植物提取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尼龙布进行过滤,对于一些需要趁热过滤的原料,同样有较高引入塑料颗粒的风险,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
关于化妆品微塑料的扫雷秘籍,就介绍到这儿,塑料微珠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确实也有不少的积极意义,如调节肤感,促进成膜,增加产品美观度,同时极具价格优势,如果只是简单地剔除现有配方中的塑料微珠,很可能会让配方体现崩掉,所以有必要寻求塑料微珠的替代方案。
幸运的是,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的替代解决方案,我们将在下期(排雷篇)与大家分享。
更多相关内容会同步更新到微信公众号:肤子堂(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邹艳琴,李钟瑞. 个人护理品和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危害与法规要求[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15,38(10):1-4.
[2] Are we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ourpersonal care? Plastic ingredients thatcontribute to marine microplastic litter. UNEP, 2015
[3] The pres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commercialsal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4] https://tech.sina.com.cn/d/f/2019-09-30/doc-iicezzrq9309382.shtml
[5]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401595.html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9633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