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面膜还被看做是护肤品的“附属品”。随后在品牌商们的各种教育下,面膜成功地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经历着从“附属品—快消品——必需品”的转变。成为“小品类,大市场”的最佳代表。
如今,新一代消费者已经形成,面膜市场正面临困难和机遇。有些思考和行动迫在眉睫。
新一代消费者的变化
梁宏丽曾经说过,未来5-10年,面膜市场规模会达到2000亿元。她的信心,或许来源于新一代消费者对面膜狂热。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
是许多女性或者男性大冷的天还是不厌其烦定时敷面膜的时代;
是每个礼拜可能会有三个护肤品包裹要收的时代;
是工资的三分之一都用来买化妆品和护肤品的时代;
是消费者连护肤品背后的成分都清楚了解的时代;
这是女性对于美丽有着全新态度的时代。
显而易见,新时代的消费者已经完成了“把面膜当成新鲜玩意到如今必不可少的日常快消品”的心态转变。
藉此,《美妆制造》提出“大面膜时代”这个说法,用以诠释当今时代下的面膜局势。
除了消费需求,“大面膜时代”更直观的体现是惊人的面膜市场数据。
面膜市场体量激增
“2015年面膜市场达300亿,未来5-10年,有可能做到2000亿。”
其实,与这些总量数字相比,更惊人的是它持续、翻倍的增长速度,这是其他品类所不具备的。作为本土品牌唯一能与国际大牌抗衡的品类,面膜做大对于中国化妆品行业甚至是整个民族企业的意义就更大。
但正如别人所说的,“危机总是在狂欢中悄然出现”,随着面膜产业逐渐做大,面膜行业连连遭遇危机。“激素脸”、“违禁添加”、“异牌同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开始成为污点慢慢附着在面膜这个品类上。身处这个行业,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大面膜时代需要更多的思考
当面膜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就应该更慎重。所以“大面膜时代下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如何做大这个品类、如何挽回消费者信心、如何保证面膜产品的安全、如何实行科技与产品的结合、如何实现差异化与创新同行.........
《美妆制造》认为集众人之力,才能解行业之惑,因此《美妆制造》携手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共同打造首届中国化妆品供应商大会。让供应链的各方站出来,相互沟通以便更好地携手发展。
3月9日,广州美博会,“大面膜时代的思考”活动将拉开首届中国化妆品供应商大会的序幕。面对大面膜时代下的迷思,面膜品类何去何从?
面膜教母梁宏丽、上海峻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魔力鲜颜品牌CEO李经济将从生产与市场出发,探讨面膜品类在经过“断崖式下滑”“激素添加”等问题后,2016年面膜市场的走向和产品结构。
同时,悠鲜面膜品牌发起人、化妆品行业知名专家张兵武在论坛上也将结合面膜市场现状,分析面膜未来发展的掣肘与突围之道。
另外,还有更多大咖齐聚一堂,为推动面膜品类的长足发展同策同力,共筑梦想。
届时,由《美妆制造》杂志社联手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协会共同发起的“2015年优秀面膜膜材供应商”,“2015年十佳OEM面膜工厂”等评选活动也将在现场公布结果。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9364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