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利 1977年生,现居河北省黄骅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民俗文化协会理事、河北散文学会会员、沧州市作协会员。已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辞赋三十余万字,先后获得首届采风作品全国大赛一等奖、第三届河北省草根散文家、河北散文30年“金星创作奖”,出版散文专著《诗风画境——走进〈诗经〉里的风景》。
山水徽州行
文/王福利
淡青色天幕下,绿山重影一层层荡开。山前平野低头闲饮水牛,灰白的错落围墙,斜枝半掩的层鳞黛瓦。是隐于世外桃源的魏晋人家,是遗落人间的云阁仙居,是走过了浮沉都市的归宿,是走过了春秋代序的缓慢至静止。
宏村画中人
人间最美的四月,宏村南湖外的半亩荷塘还珍藏着旧夏残影,屏立于村外的两排古树,又将满眼新绿填满了长长画卷的边界。《宏村·阿菊》永不褪色的巨幅海报后面,是四季不歇的画中美景,是一头老牛安卧在黄山余脉下的六百年静好时光。
画外人所能知道的,是宏村与西递一同入选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徽州女子将黄山下同一水脉滋养的村庄紧密纽连。西递名门望族之后胡重娘,用十年时间完成的巨幅村画,在六百年前改变了一村之人的命运,直至今天改变着宏村在全国全世界的命运。南湖一如六百年前平静,映照着傍湖而生的枫杨香樟苍老枝干,映幻着远山近墙下的昨日芳踪,湖中画桥上的人来人往,在一个女子精心妆画的美景里如此的不真实。
一条纵贯镜湖的单行小路,指示着画轴展开的方向,一双无形之手,引领着四处张望的迷幻醉眼,从湖堤古树为界的画外,一步步融进水光幻影的画中。站在古画隆起处的画桥之上,想要努力看清镜中似灰黄古页般一截截长墙的纹语,一个个随水波游走的墙下变幻身影,却更让人分不清自己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个牛肚中,还是在《卧虎藏龙》刀光剑影间的一个片段中。画面更远处,继续增长着年岁的老树,挡住了更多宅院的真实颜色,多少年化不开穿不透的岚幛,让有限的视线与脚步,永远对渐远渐淡山峦轮廓充满遥不可及的猜想与向往。
竹箩里像鱼肉也像阔叶黄卷的干笋,潮墙下搭晾风干的黄亮腊肉,让虚幻画面有了现实生活的气息;那些墙头下的熟悉场景,亲切如院前一堆玉米或檐下一缸咸菜。被平淡真切日子熏褪了颜色的南湖书院旧匾下,搭起了施工装修的铁架,同样融入一帧帧旧日画面的,还有“万世师表”又一横匾下的新做桌椅、南湖书画院展出的古今书家名作。循着房柱木雕故事里的古辞吟咏之声,在“凝雪斋”的窗花里寻找一位文人的佳句迭出,或在“片玉一支廊”的月下虫声中感受一位佳人的神游天外。明清或近代的建筑,似乎在同样的天井木窗布局里没有明显的界别,如同画面的延展没有刻意衔接的痕迹。
画中游走的迷步,水流的顺逆宽窄成为唯一能够确定画中位置的指针,却也情愿迷失在条条相通互联的巷间,便可将有限的人生走在季季年年铺展的画卷中。当溯寻至村中那片半月形的水塘——月沼,才恍然到达长卷的最中心精彩妙笔之下。弧形的视角里,绕塘而立的参差围墙、错落的鳞瓦、更广阔的碧空,连同在塘边留影的人,在墨青水面下形成一个个真幻相接的倒影。所有的虚实真假、远近新老,在那一瞬间打开了时间的通道,又在那一瞬间的定格中暂停了时间的流逝,如一部影片在最精彩处的暂停或无数次重放。
时间的流水在汪氏宗祠乐叙堂前暂驻,那些与徽州擦肩而过的目光,在此时此地与创建了“牛形”宏村的传奇徽州女子相遇。比一生中最美十年更久的光阴,比月沼守望更久的执着,停驻在一张水润未老的容颜里,比一个如画村庄更动人而令人难以忘怀。细如“牛肠”的水圳,在每一户宏村后人门前暂驻,润养了敬修堂里的二百年牡丹,鲜活了树人堂里的红尾金鱼与梅上喜鹊。低头坐在自家门前剥笋、不曾注意过来去游客的老人,与堂屋遗像里的先祖表情在这一刻重合。
在一条穿村而过的水流里,溯望一个村庄更早的模样。村外那道宽宽的河床之侧,一株五百岁的枫杨正仰立着布满绿斑的牛角,似在对天低吼中顶出一片新的天地。一截牛角枯落了,又一截枯角生出了新绿,站在巨树笼罩的浓荫下,只能以最大的仰视角度窥得某一条枝干的模糊轮廓,终不能将一顶巨冠清晰完整地照进有限的视屏;有限时间里的脚步,终不能看遍身在画中的处处美景。顺着牛角所指的另一条归路,再次走过画桥附近的长堤,一株只余一人多高断桩的焦枯枫杨下,一个学生在有限的画纸上,将一弯画桥的曲线、两三层灰墙青瓦的晕染、模糊不清的远山浅痕框入自己的意境,也将画纸上更多留白,留给了颜色相融难分界线的静水浩天。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7762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