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辟谣系列」“通过率”背后的“深水区”

美妆资讯
「辟谣系列」“通过率”背后的“深水区”
2023-08-04

【引言】很多同学们在咨询我们的时候,都很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刘老师,问道的“通过率”有多少呀?那么在文初,先和大家汇报一下问道近期的通过率战绩(C线率):截止到今天,上海四大名校首批次和复旦D线复活赛,全程跟随问道辅导,面试环节各个学校项目的C线/通过率:复旦泛海100%,复旦管院85%,复旦D线50%,交大安泰80%,上财商院100% 。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很厉害?是不是有一种“我报我也行”的感觉呢?但是,同学,我要提醒你,这个数字对你来说没有太直观的意义,别人能在问道拿到C,不代表你能拿,而这句话,以及背后的逻辑,别人大概率不会告诉你,只会用这个数字来忽悠你。回到初心,其实从同学们视角来问这个问题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用抽象数字来理解自己不是很熟悉的领域,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捷径”。但是,简单沟通之后,我们就发现,很多人之所以问,是受到一小撮投机分子的刻意影响,我觉得有必要来把这里的浑水澄清,不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我们一直提醒大家:如果有人专门对“通过率”进行大肆宣传,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迷幻的操作,背后的动机和水深,值得深思,甚至可以说不是“坏”就是“蠢”,那么这背后有哪些迷幻之处,坏和蠢的点到底在哪里呢?作为致力于把浑水澄清的机构,问道拆解给大家听。【正文】之所以在MBA提面辅导圈大肆宣传通过率的行为不靠谱,主要有一下三点原因:(1)数据样本量太小这是最大的bug所在。学过基础统计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统计样本量如果太小的话,过去的统计数值本身对于判断未来是没有实际参考意义的,因为在小样本群体中,个别样本的波动,都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统计结果失去最基本的参考意义,如果若干样本一起波动,甚至会对结论造成质的影响。最典型的case之一,就是2020年入学的同济全日制IMBA项目,因为这个项目相对小众,总共录取人数不到30人,赶上一群英文好的同学今年一起报同济全日制IMBA的志愿,就导致今年英文笔试小分线暴涨到68分,甚至超过一直以英文小分要求高的复旦,这就是小样本的波动影响。回到通过率的case来说,通过少说几位,多说十几位同学的小样本池,来强行promote通过率,这就是试图用一个小样本来得出大结论,随便听听可以,如果拿来做你自己的未来推测,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而promote这个概念的人,要么是统计学没有学好,要么就是故意用这个数字来忽悠,无论哪种,都是不靠谱的,我们提醒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有余力的同学,如果想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深度了解一下“置信区间”的概念,其中“样本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另一个指标置信水平,我们第(3)点再简要讨论。(2)同学起点(存量)不同从入行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咨询辅导的核心价值点该如何体现,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我个人有一个好成绩构成的心得公式share给大家,它大概长这样:成绩 = (存量 + 增量)* 状态 + 运气在这个公式中,第三方的咨询辅导,可以帮助同学的,主要在“增量”和“状态”两个环节,优秀、负责的咨询辅导,可以帮助同学们获取超出自然放养状态的更好成绩、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大坑以及节省同学们寻觅甄别有效信息的时间,这些都是咨询辅导的价值所在。但括号内基数的重要“存量”部分,大多数情况下任何人都是无法带来重大变化的(除非造假),所以忽略存量部分来谈未来和成绩,采用PUA手段,刻意回避存量部分,把同学的好成绩都归因到自己身上,不好的成绩则避而不谈放置不管,明得暗得传递“成了是我牛,败了是你怂”的思想,是非常不ethical的。回归“存量”的讨论,这里的存量指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是同学在申请起点上的背景积累,主要包括“学业”和“工作”两个部分,我们非常理解大家都想冲击top名校,但是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在学业和工作上积累深厚的同学,相比之下当然是有更高的优势,毕竟人家之前积累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力与成绩,各种过关斩将,各种汗泪交加,不是白给的好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痛斥行业里造假的毒瘤,别人的努力奋斗输给你的无底线忽悠,还有公理吗?),虽然过去优秀并不代表未来一定优秀,但是背景差异就是客观存在的,存量的影响不能忽略。问道在帮助同学做背评、模面的时候,从不会逢迎吹捧或者恶意打压,我们会直言告诉同学们,相比大的申请人样本池,你的优劣势到底在哪里,以帮助同学们对称真实信息。我们经常说,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不可取,选择合适且够得着的项目,是人生效率的体现,即便是确定冲击自己要够一够才有希望的学校,也应该让同学知晓风险和把握的大小,而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忽悠同学们。对于开门接辅导这事儿来说呢,简化一点来说,生源质量(存量起点)和通过率是有强相关关系的,而只说通过率,刻意不说生源质量,然后强归因到自己身上,这背后的PUA逻辑,相信大家就不难理解了。(3)数据真实性堪忧这一点就更好理解了,因为行业缺乏第三方监管。当然,这一点是有诸多历史原因的,这篇文章就不展开了。简单理解,就是在一个他律不足,基本要自律的圈子,老老实实说真话的成本太高了,造假、打擦边球、投机类行为更容易引起注意,这是人性的弱点,而通过率这个数字本身,基本上都是在比谁更加“敢说”,不说沉默的,可以粗略理解为要么不理想要么一般般不值得宣传,而各种宣传炒作的人,大家要优秀小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根本无从验证听到的各种“数据”,在真实性随缘的情况下,听“通过率”本身就是一门玄学,大家备考路上本来就很多荆棘挑战,千万不要被这些迷雾干扰影响了。而一个不透明、无监管的环境中拿到的“数据”,放到置信区间的评判中来,可以粗略理解为“置信水平”极低,以这样的数据作为下一步决策依据,是非常危险的。【后记】如果通过率这个事儿不靠谱,甚至大肆炒作通过率可以作为一个“警惕指标”,那该如何分辨李逵和李鬼呢?我们给大家一个建议参考:回归初心、本质与常识,其实并不难,在任何一个圈子,看来看去,都是看“人”。看人的品质、人的资质、人的心智。要看真正专业的老师,给予的评价是否客观,是否帮助你回归真相,帮助你对称信息,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言行一致,而非前后矛盾,差别巨大,这是从做人做事两个方面来对合作伙伴的甄选,其实不仅仅是考辅智囊选择如此,生活中的伴侣选择、事业伙伴选择、朋友选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信息时代,善用关键词搜索,善用天眼查,善用圈层背调,深入各方去了解将来对你的benefit有核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Key Stakeholder)与相关体系,在MBA教辅圈,指的是核心老师与教学教研体系,而不是各种玄学不可验证的“率”。世事纷繁,鱼龙混杂,望大家慧眼识真,让大忽悠们无处遁形。PS:好好学习提升知识与视野,让自己的判断力不断提升,甄别真假是非就会更加容易,强大的逻辑加上必要的知识,是行走在这个满地是坑的时代中,重要的护身符。

问道MBA

刘泽龙Chandler

2020.06.11 夜中国 上海 杨浦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6117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