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开始,各种关于病毒来源、预防手段、治疗神药等信息,网上到处都是。
好处是,大家很容易接触到相关信息。不管是什么消息,只要上网一搜,就能找到。
坏处是,大家很难了解事物原貌。原因有二。一,有人这么说,有人那么传,到底谁是谁非,很难判断。二,信息过多,可靠的信息被信息洪水稀释,让人很难找到。
关注信息发布及时并且可靠的“权威”,来了解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最方便省事的办法。
可有时权威也不靠谱。例如,新华社和人民日报1月31日在微博上发布: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后来被证实:双黄连可抑制病毒只是一个在实验室细胞水平上进行的“初步验证”,“不能太拔高”。
因为权威有发布不及时或不靠谱的时候,所以我们普通人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
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判断某一消息的真假呢?
从消息本身和消息发布者两个方面来判断。
对于某个消息来说,首先要有可靠的证据支持,这样该消息才具备可信的基础。
对于消息发布者来说,TA得合理地使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消息是可信的。
只有证据可靠并且又被合理地使用,我们才能相信该消息。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今天我们先来介绍如何查看某个消息是否有可靠的证据支持。
在具体操作时,这个步骤可分为两小步:一,查看是否有证据;二,查看证据是否可靠。
1、消息发布者是否提供了证据?
看到一个消息后,首先就要问自己:有证据吗?
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新的观点,科学的严谨性都要求它提供证据支持;而谣言由于没有出处,常常拿不出证据。
比如,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双黄连事件,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只是说“双黄连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但它自始至终都没有提供任何可以证明双黄连有抑制作用的证据。
类似的没有证据支持的说法还有:吃燕窝、熏沉香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总之,当你发现,消息发布者只是提供了TA的观点,却没有提供证据的时候,那你就要在心里画一个问号了。
2、证据可靠吗?
如果有证据,我们接着就需要问自己这第二个问题。因为如果证据不可靠,那就相当于白说,我们还是不能相信。
什么样的证据算是可靠的呢?判断标准有三个。
1)证据必须真实存在。
消息发布者提供的证据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TA编造的。
编造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消息发布者引用别的资料作为证据的时候。我们把这种证据称为二手证据。
如果信息发布者引用的是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内容,我们查证起来比较容易,找到那篇文章或书,自己读一读就能确定真实性了。
当消息发布者引用某些权威说过的话作为证据时,就不太容易确认其真实性了。因为除非24小时监视,一个人是否说过某句话,可能只有TA自己才知道。
例如,为了证明武汉病毒所与新冠病毒的关系,有人冒用武汉病毒所陈全姣的身份,伪造了她举报所长泄露病毒的信息。
我们知道那个举报信息是伪造的,是因为陈全姣本人已经发出声明说自己并未举报。
当证据的真实性不太好确认时,我们最好先在心里画一个问号。如果能够继续使用其他两个标准判断出不可靠的话,则继续。否则,我们保持怀疑,暂时不做判断。
2)证据必须是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到的。
也就是说消息发布者提供的证据,应是TA自己进行观察或实验的结果。如果消息发布者引用了某个权威作为证据,那么证据应该是该权威进行观察或实验的结果。
比如,在钟南山院士确定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的时候,他提供的证据是他亲自了解到的情况:广东2个病人自己没去武汉但家人去过,以及有14个医务工作者感染。
如果证据不是来自观察或实验,而是道听途说、主观猜想,那么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
例如,德国科学家最近更正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的论文。他们在最初发表论文的时候,并没有与患者确认情况。他们只是听说该患者“无症状”,就得出无症状者也能传播病毒的结论。而事实上,该患者是有症状的。
3)证据应该是能够被“重复”的。
这一个标准是说,消息发布者提供的证据不能是个案,别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观察或实验”到同样的结果。
例如,被称为新冠病毒“特效药”的瑞德西韦,曾经在美国一位患者身上使用过,该患者最后病好出院。
但这一个例子,并不能作为证据证明瑞德西韦治疗新冠病毒有效。因为该患者病好了,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患者同时在接受的其他治疗起了效果,或者患者自身抵抗力发挥了作用,等等。
如果在控制无关因素的前提下,好多患者都在使用瑞德西韦后好了,才能说明该药是有效的。这也正是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原因。
最后总结
在辨别一个消息是否可信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查看这个消息是否有可靠的证据支持。
如果有证据,而且证据是可靠的,那么证据本身是可信的。
但是证据本身可信还不够,证据还要被合理地使用,我们才能相信这个消息。
下一次我们来说说:如何查看消息发布者是否合理地使用了证据来证明消息。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本文所提的方法,其实是在科学研究中,阅读文献时采用的方法。
不同专业领域的科学家们研究的东西不同,但是他们使用的寻找真理的方法是一样的。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些方法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科学研究的可靠性。
虽然我们是普通人,但是我们也是需要知道事情真相的。所以我觉得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并不是科学家们专属的,是可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
本文作者学亦思,关注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科学研究、论文写作。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5227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