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涯爱科学\u0002
冬天来了,随着收入的增加,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人喜欢到温泉度假与消遣,各地温泉酒店访客大幅增加,原有的温泉水量显然不能够满足需要。在日益迫切的需求下,自然有人就打起了温泉的歪主意。你泡到的温泉可能是假的,这可一点都不夸张!
11月18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公布了一起案例。案件称,自2018年1月起,佛山市美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使用锅炉房的设备将市政水(即自来水)加热后注入温泉池中,并添加药包充当温泉水供顾客使用。该酒店共经营46个温泉池,2018年1月至今总营业额为8650983元。执法机关认为,该公司在未取得地热资源采矿许可的情况下,在携程、飞猪等多个网络平台上以“温泉”等名义对外宣传,同时在经营用品、宣传物料(路线牌、小册子、卡片、价格牌等)上也使用了“温泉”的名义作宣传,该行为构成了虚假宣传行为。根据相关法例,该酒店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被处予20万元的罚款。
这事件在行业内并没引起多大波澜,网上有很多消息说“十个温泉九个假”,温泉水造假在行业内是公开的秘密。早在2014年,《新民晚报》的一份报道中称:长三角近八成温泉靠加温,温泉造假名目繁多。
天然温泉是如何形成的呢?普遍认为由于地下有未冷却的岩浆,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如果附近有含水的岩层,水受热就会成为高温的热水涌出地面,多为硫酸盐泉。这些温泉有些水温很高,甚至出水时处于沸腾状态,这种温泉被称为天然温泉。但也有不少是人工温泉,通过物理探测、地质分析,推算出因地热产生的含水层深度,然后钻探打井,从深层断裂带打出温泉水。井深一般在600~2000米之间,水中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这种也叫温泉井,水温一般在20摄氏度以上。严格来说,这种温泉不算假温泉,但对外不能称为天然温泉,否则有可能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如果温泉水量不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据一位知情人士说,行业内常用4种方法来“生产”温泉:
1、循环温泉。将已用过的温泉水反复加热,循环利用。这种温泉被多次使用,从卫生角度来说对人体有害处。
2、加水温泉。将普通地下水或自来水加温后与温泉水混合使用。
3、加料温泉。通过添加硫黄粉勾兑人工热水来冒充温泉水,这在行业内已不再是秘密。500克硫磺粉的售价最低2元,1斤硫磺粉泡制的温泉水足够40平方米的池子使用。
4、稀释温泉。如果出口泉水温度很高必须要加水降温。如果PH值很低,酸性很高,则必须加水稀释才能被用来洗浴。
5、加温温泉。不少出口温度偏低的温泉水,特别是人工打井的,则需要用锅炉等来加温后再使用。
严格来说,第5种加温温泉,不算假温泉。
业内人士基本都认同加温的温泉水也是合格的温泉,只要是出水温度、微量元素达标,就算经过一定程度的加温,这样的温泉也还是“真”的。浙江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朱吉胜曾表示,按照国家标准,地表自然流出的水,超过25℃就能称为温泉,但温度过低,在输送温泉水的过程之中,温度损失比较大,显然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所以很多温泉会采取二次加热的方式,这并不算违规。一般正规的温泉酒店采用“热交换器”的办法来保温加温,锅炉将水加热后,将水导入水管,再将水管浸入温泉水中。用这种办法来加温的温泉水,只涉及热交换,不涉及水交换。
长三角的地热资源相比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热大省并不充沛,目前能达到天然出水温度40℃以上的,不足20%,其余的就只能加温了,因此,说长三角八成温泉靠加温的确是事实,但不能说是假温泉。
那么,普通人如何分辨真假温泉呢?
第一,看皮肤是否起皱。泡普通水久了皮肤会起皱,而泡温泉不会。因为温泉水中富含矿物质,渗透压和体液相差不大,身体中的水分不易流失,自然不会脱水起皱。
第二,因为温泉中富含矿物质,泡后会明显感觉身体有滑腻感。白居易曾有诗说:“温泉水滑洗凝脂”,说的就是杨贵妃泡完温泉的情景,那些经常泡温泉的人也发现自己的皮肤会变得光滑细腻。
第三,一些有经验的人会发现,泡温泉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身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普通水里受到的浮力。这是因为温泉中富含矿物质,水的密度大,所以浮力也就更大。
第四,不少温泉,例如硫酸盐泉,会有臭鸡蛋的气味,这是因为水中含有硫化氢的缘故。普通水或者稀释过后的温泉水、长期循环使用的温泉水,就没有这种气味。
第五,观察温泉池的边角方向是否有黄色结构的沉淀。温泉中氟的含量比普通水要高不少,当温度较高时,氟会和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物——“氟化钙”,因此,若能在角落发现这种东西,则说明是真温泉。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5193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