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峄城区石榴古树群,位于4A级冠世榴园风景区内,东起青檀寺,西至万福园,长30多华里,宽2华里,面积1万余亩。这里,有石榴40多万株,其中三四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5万多株,品种(类型)60多个,最古老的“石榴王”树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这片古老的园林,经过长期的培育、开发、建设,“家族”不断壮大,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如今的峄城石榴园,在连片种植面积、品种、科研、产业化等方向都走在国内八大石榴主产区前列,被认定为吉尼斯世界之最,称“冠世榴园”。峄城区,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石榴之乡”、“中国名优经济林石榴之乡”。峄城石榴,在山东省首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双认证。石榴花,1987年10月16日被枣庄市人大常委会定为“市花”。
峄城石榴的由来
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安石榴、丹榴、天浆、山力叶、丹若、百花王等10多个,是一种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与保健价值功能于一体的优良果树。原产伊朗、阿富汗等西亚地区,2000多年前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开始,因石榴为稀珍树种,只在长安的皇家园林里栽植,是何人将石榴引入峄地?据专家考证,汉成帝年间,身在朝廷任丞相的匡衡(今峄城区匡谈村人),将上林苑的石榴树苗带至家乡栽培,在匡氏家族带领下,王氏等望族村民也纷纷种起石榴,使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至明代,园林初具规模。到清代,峄城石榴已闻名遐迩。清《峄县志》记载:“行贩江湖数千里,山居之民皆仰食焉。”
唐朝诗人元稹将汉代种石榴的情景写入诗内:“何年安石国,万国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初到摽珍木,多来比乱麻。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诗中既谈明了石榴的来源,又说明了石榴已由皇家珍贵之物变为寻常之物。新中园成立后,党和政府加大对古园林的保护、开发,石榴古树群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两位官员到峄城石榴园考察,德国的一位官员感叹到:“我的足迹踏遍了世界五大洲,首次发现这么大的古石榴园林,堪称“中国第一,世界少有”。
石榴古树群发展壮大的原因
峄城石榴古树群繁衍壮大的过程,是一部历经沧桑的历史,也是石榴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日军侵华时期,峄地是沦陷区,侵略者在这里建起了许多据点,为了防止抗日游击队的偷袭,就砍伐树木围木寨。后来,国民党军队也用这种方式对付共产党军队。1958年“大跃进”年代,伐树炼钢铁。十年“文革”时期,在“以粮为纲”思想引导下,砍伐树木修梯田,作烧材,弥补无钱购煤烧火做饭的不足。这一次次树木劫难,使峄城多种古树名木受到严重破坏。石榴树,尽管也受到了摧残,十分热爱石榴的峄地人民,还是千方百计把石榴古树群较完好地保留下来。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粮为纲”的思想观念得到纠正。“包”字进万家,农民种植石榴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使石榴古树群再次焕发了青春。经过近40多年的开发、建设,以古树群为基础,石榴园的面积扩大到12万亩,石榴产量年均8万吨左右,总产值约3亿元,小石榴长成大产业,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万亩石榴古树群为何历经磨难而不衰?人民为何这么酷爱石榴?还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石榴周身是宝。果实,是上等馈赠礼品;树皮,含鞣质23%以上,可用作制革、印染、啤酒等工业;石榴叶,可加工制茶,其抗氧化、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能力是绿茶、红茶的4-5倍;石榴籽,可酿酒,加工石榴饮料;石榴花,朵大、花期长、花蜜多,是优质蜜源物;大部分器官可入药。石榴树即使枯死,树干也可用来制作盆景。石榴众多的功能是任何果树都不可比拟的。
第二,石榴营养丰富。每百克籽粒中含碳水化合物约17克,脂肪、蛋白质约6克,粗纤维约2.5克,维生素C高于苹果、梨1-2倍。同时富含钾、钠、钙、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18种氨基酸。
第三,石榴文化特质鲜明。石榴是一种文化树,象征多子、多福、富贵、平安、圆满、爱情、团圆、团结、红火,是中国人十分热爱的吉祥物。
第四,石榴生命力强。石榴树耐瘠薄,耐干旱,适应性强,播种、扦插,根部分蘖均可繁植,山坡、路边、庭院都可栽种。
第五,石榴树具有观赏、生态、环保价值。是发展旅游业、绿化造林、净化空气的优质树种。初春,榴叶红嫩;盛夏,花红似火;仲秋,硕果高挂;隆冬,铁干虬枝,一年四季都可观赏。对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积极作用。
第六,石榴效益极高。石榴有“铁杆果树”、“懒汉果树”之称。树龄4-5年,亩产可达400-700公斤,6-7年可达1500-3000公斤,盛果期可保持40-60年,寿命可达百年之久。
第七,石榴产业链长。石榴产业是复合型产业,融合第一、二、三次产业,各产业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每个产业链上都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第一产业中的石榴盆景;第二产业的营养、保健、化妆品;第三产业中的以石榴为题材的影视剧、书画、诗词、楹联、画册、邮票等文化创意产品。
石榴古树群的巨大贡献
石榴古树群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自然遗产,是“活着的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独特作用。改革开放近40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这一宝贵遗产积极保护,认真发掘,使这片古老的园林不断焕发青春活力,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展现,为后人创造了财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是助推了种植规模扩张。峄城区以古树群为基础,本着造栽尽栽的原则,向各镇(街)扩张,现全区已种植石榴15万亩。枣庄市及薛城、市中、山亭等区都制定了“石榴扩种总体规划”,市领导提出力争到2017年,“再造一个石榴园”,种植面积达30万亩。
二是加快了农村奔小康的步伐。各级政府把发展石榴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来抓,小石榴变成了大产业,收到明显成效。石榴主产区峄城区,盆景、苗木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年产值达1亿元。盆景、盆栽、根雕先后在国际、国内各级花卉、园艺展览会上获得金奖、银奖等大奖200余款。峄城成为全国石榴销售主要集散地。石榴深加工产值近10亿元,加快了农村奔小康步伐。
三是石榴加工产业群初步形成。目前,峄城区共有大型石榴加工企业10多家,主要产品有石榴茶、石榴汁、石榴酒、石榴花蜜、石榴籽粒胶囊,石榴化妆品等,形成较大规模和产量。山东珀默·珀尼卡果汁有限公司生产的果汁饮料,通过了美国FDA认证、美国KOSHER洁食认证,其中“美果来”100%石榴原汁、“美国来” 石榴酒在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的评选中双获金奖。丰源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石榴叶高低降脂胶囊(中药5类),使石榴增值几十倍。2014年,穆拉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现代企业,在峄城区建成了占地600亩的穆拉德石榴产业园,其加工产品,在国外,全部由世界第二直销企业永久集团销售;在国内,由王老吉企业销售渠道销售。初步形成了“买全国,卖世界”的格局。
四是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枣庄市积极实施“以旅游带动石榴产业,以石榴产业促进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以石榴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多种旅游业,以石榴古树群为核心的“六点一线”一日游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使旅游和石榴产业相得益彰。冠世榴园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山东省“花之路”旅游热线中的景区,年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亿元。
五是繁荣了石榴文化产业。每年举办“榴花节”、“采摘节”、“经贸洽谈会”、“ 石榴王评选”等节庆活动,定期召开“ 石榴文化研讨会”、“ 石榴笔会”。建成了占地15k㎡集石榴文化、石榴科技、石榴旅游为一体的世界首家石榴文化博览园。以石榴园为背景拍摄了《石榴花开》、《石榴红了》等电视连续剧,出版了《石榴园的传说》、《话说石榴》、《石榴专题纪念邮票》等多种书籍和宣传品。会同有关单位编纂出版了《中国果树志﹒石榴卷》。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深化了石榴文化研究,扩大了枣庄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使峄城石榴名扬天下。
六是探索和总结了加强石榴产业发展的新经验。以万亩石榴古树群为基地,开展科学试验,不断探索种植、加工、管理新经验。建设了中国石榴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国内外石榴种质291份,成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石榴种质基因库,培育出“秋艳”、“冠榴”等12个早产稳产、抗裂果的优良新品种,为枣庄石榴生产更新换代,改劣换优提供了品种支撑。总结出有关依靠政策带动,加大资金扶持,完善经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10多份经验,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于峄城召开的“世界大石榴大会上”进行介绍和研讨,对推动全国和世界石榴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峄城石榴古树群,已走过几百年的艰辛历程,它的昨天神奇,今天辉煌。为使古老的园林明天更美好,我们要像关心百岁老人那样,关心它、呵护它,让它老当益壮,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 :枣庄市榴园文化研究会会长 程作华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1158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