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视频中,
《时间观念》全媒体出版人周凯旋女士邀请到
著名博主、时尚评论人吉良先生,
一起来聊聊他们眼中卡地亚迷人的复古世界。
视频加载中...
在高级钟表界,几乎每个品牌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或是一眼可辨的设计,抑或是自成一格的美学,打造一枚“爆款”腕表已是众多品牌追求的目标,更何况拥有多个“Icon”产品。经典百搭的Ballon Bleu de Cartier、时髦干练的Tank,个性十足的Pasha de Cartier、华美典雅的Panthère de Cartier……细数卡地亚诸多深受市场肯定以及消费者喜爱的经典,无论是在百多年前还是当今时代,一直都是 “流量明星”,这也不禁让人好奇,卡地亚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稳占人心?或许,我们可以从品牌自诞生以来就相当重视的传承与设计中,寻得一些蛛丝马迹。
创立于1847年,自1853年开始创作时计,在制表领域近170年的历程中,卡地亚通过将美学创意、设计创新与精湛工艺完美结合,创造了众多经典之作,形成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犹记得小编在2019 SIHH上曾采访过卡地亚腕表总监Marie-Laure Cérède女士,她提到“卡地亚有着别具一格的风格传承及丰厚的美学宝藏,重点在于如何挖掘这个宝藏并让它保持活力。有人认为传统亟待改变,因为它们不再与当下相关,但如果能让它焕然新生,你就能重现它的美。”
▲
卡地亚座钟设计稿,约1928年
早在20世纪,卡地亚管理团队便意识到保存品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并于1983年正式创立卡地亚典藏部门,专门负责整理及维护卡地亚历史资料,保留及传承卡地亚丰富隽永的美学风格与个性设计。为此,卡地亚将其历史作品分成两大系列:卡地亚古董珍藏系列(Cartier Tradition)和卡地亚典藏系列(Cartier Collection)。
其中,卡地亚古董珍藏系列涵盖的作品大多来自品牌1900-1980年间创作的珍品,在历经珠宝工匠精心鉴定与修复后,重新回到市场进行展售;卡地亚典藏系列所涵盖的重要历史作品,则在鉴定与修复后主要为展览所用,不再对外销售。12月中,数款卡地亚典藏藏品及卡地亚古董珍藏系列作品首度来到中国,与它们背后的故事一起,重回世人眼前,再现华彩。
▲
(从左至右依次为)
Cloche腕表,Oblique腕表,Crash腕表,
Pasha de Cartier自动上链旋转式表圈腕表,
Santos腕表,Tank Cintrée腕表,Tank L.C.腕表,
Tank Chinoise腕表
20世纪70年代,卡地亚开始收集品牌早年创作的珠宝、腕表和其他珍贵配饰,并将这些古董作品悉心收藏珍存,1983年,卡地亚典藏应运而生。随着时间逐臻完善,这一部门迄今一共收入了3,000余件藏品,且仍在不断扩大规模,产品品项涵盖冠冕、项链、手链、耳饰等珠宝藏品、神秘钟在内的时计作品、以及烟盒、化妆盒、粉盒、文具、书写工具等珍贵器物,这些华美的臻品不但凝聚了东西方文化精髓,亦见证了社会风尚的更迭变化。
▲
1.卡地亚胸针,1925年
2.卡地亚围领项链,1955年
3.卡地亚Tank Cintrée腕表,1959年
4.卡地亚粉盒,1930年
从1907年开始,卡地亚还通过摄影等技术系统性地为每一件作品拍摄与实物等大的照片,卡地亚档案馆收藏了大量与实物等大的手绘图纸,包括草图和制作图,这些藏品是记录创作过程的重要文档。譬如,用羽毛笔绘制的“创意”草图被保存在活页夹中,而来自外界的灵感——例如建筑风格,则被收藏在灵感板上。
▲
1.贞·杜桑时期著名黄金镶紫水晶项链设计
2.卡地亚设计草图及石膏模具
3.利用反转片记录高级珠宝的设计
厚重的艺术风格积淀和详实的资料,加上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让卡地亚能够真正做到“只有出自卡地亚之手,方能为卡地亚之作”。在收集到一件珍贵的作品之后,卡地亚会按照最严格的标准对古董珍品进行修复,并在整个修复过程中遵循四个原则:完整性、透明性、一致性,以及使用传统工艺。如有任何材质替换,都将巨细无遗地公开所有细节,而在修复完成后,也会附上卡地亚认证的证书。
▲
卡地亚档案馆档案
据卡地亚官方介绍,目前品牌档案由四个不同来源的商业数据构成:1、入货记录簿:记载新购入作品的详情。如宝石的颜色、质地(雕刻或未雕刻)、大小和重量等信息,都会细致而详尽地记录于此;2、订购记录簿:客人的特别定制记录;3、销售明细簿:每天更新,记录精品店的日常业务;4、客户档案簿:记录每一笔交易的详情。由于从1899年开始,卡地亚位于巴黎和平街13号的旗舰店便常驻于此,故此,从20世纪初直到现在,巴黎的档案得到了极为完善的保存,几乎毫无遗漏。
可点击
此次于上海展出的卡地亚典藏作品来自1923年至1995年间所塑造的一系列标志性作品,包括Tank、Santos、Pasha腕表,以及颠覆腕表美学规范的造型腕表——不对称表盘设计的Crash腕表与“微型座钟”造型的Cloche腕表,8枚难得一见的古董作品一次亮相,让众人得以清晰窥见卡地亚领先于时代的美学力量,小编也在此详细分享其中的两件。
01
Tank L.C. 腕表
1925年,卡地亚巴黎
02
Santos腕表
1926年,卡地亚
03
Tank Chinoise腕表
1929年,卡地亚巴黎
04
Oblique腕表
1975年,卡地亚伦敦
05
Pasha de Cartier自动上链旋转式表圈腕表,38毫米,1986年,卡地亚
06
Crash腕表
1990年,卡地亚伦敦
比如这款表背刻有客户名字、发售时间为1923年的Tank Cintrée腕表。紧跟着Tank初始款而来的Tank Cintrée诞生于1921年,在设计上它采用了打破美学常规的长宽比约2:1的“狭长”布局,利用拱形的表壳强调了与手腕之间的贴合,由于其特别的造型对制造精度、防水垫圈以及机芯尺寸和厚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绝大多数Tank Cintrée都是限量款或者是特别款,平时极为罕见。
▲
Tank Cintrée腕表
黄金,玫瑰金,尺寸44.7×23mm,1颗凸圆形蓝宝石,皮表带,LeCoultre 123型圆形机芯,日内瓦波纹装饰,8个调校装置,19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还有1995年时限量发售200枚的Cloche腕表,也称“钟形”腕表,其设计灵感源自大旅行时代人们常在书桌及床头放置的旅行钟,不仅在外观造型上十分形似,卡地亚还将表盘上的时标依顺时针方向旋转90°,将12点位移到常规表的3点位,因此除了可以佩戴在腕上,也可以像座钟般放置在桌上,举世无双的设计为卡地亚独有。
▲
Cloche腕表
黄金,玫瑰金,尺寸33.2×25mm,1颗凸圆形蓝宝石,皮表带手动上链圆形机芯,日内瓦波纹装饰,镀铑,5个调校装置,18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单金属平衡摆轮,扁平摆轮游丝。这款腕表可作为时钟读时:即当腕表延表壳直线一侧放置时亦可正常阅读时间
正如吉良在视频中所说,对于真心喜欢钟表的人来说,无论是资深表迷还是收藏大家,大凡都有同一个梦想,就是把古董级的藏品带回家,让不属于自己出生年代的经典作品,也能够佩戴在自己的腕上。如今很多钟表品牌都在做这样一件事,就是在市场上回购自己品牌历史上的经典或重要作品,随后通过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查漏补缺,鉴定修复、赋予认证再重新推出市场。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弥补了当代表迷苦寻古董作品不可得的遗憾,另一方面官方的认证也让购买之人没有后顾之忧,享受全方位的官方保障。
▲
卡地亚古董珍藏系列腕表
为此,卡地亚特别打造了古董珍藏系列,作品大多来自品牌1900-2010年间的创作,主要为卡地亚从市场收集来的状态良好、部件齐全的古董表,以及卡地亚典藏部门在回购古董表中有重复的产品。这些表在回收之后经过和原始档案记录仔细比对确保其状态完整无缺,再加以机芯保养和外观维护,最后还开具真品证书和最高八年的保质证书,配上全新的表盒,销售给对之心仪的顾客。
▲
(从左至右依次为)
Pasha de Cartier腕表,1987年
Pasha de Cartier腕表,1988年
其实卡地亚开展这项业务由来已久,很多年前就在日内瓦的卡地亚精品店的二楼就能看到可供销售的古董钟表、珠宝的陈列,而后在巴黎、纽约、伦敦的卡地亚精品店中都有古董珍藏系列的陈列专区,这次来到中国展售,尚属首次。此次展出的5件作品集中在1970-2010年间,且据说刚到国内没多久,就已经被卡地亚的忠实粉丝给预定,足以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而透过这些古董作品,卡地亚腕表的创作历程也得以更全面地展开,它们饱含时光的传承,将品牌独树一帜的风格及文化进行保存及延续。
▲
(从左至右依次为)
Santos Galbee腕表,2012年
Vendôme腕表,1978年
Santos-Dumont腕表,1982年
前有CPCP系列将品牌历史上出现过的传奇性表款融汇其中,今有Cartier Privé系列将品牌造型传承与现代美学理念浑然融合。一直以来,卡地亚始终通过延续百年的制表技艺不断推陈出新,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彰显设计与制表领域的领先地位。今年卡地亚带来的全新Masse Mystérieuse腕表,不但结合了品牌极具代表性的两大制表元素:神秘机芯和镂空设计,更对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突破,悬浮在透明表盘中的不只是指针,还有会左右摆荡的自动摆陀。
▲
Masse Mystérieuse腕表
神奇魔术的迷人之处在于,卡地亚首次将机芯与自动摆陀合二为一,并悬浮在表盘上,让摆陀机芯在腕表中悬空摇摆,随着手腕运动为整只腕表传送动力,好似一个神秘的失重空间,神奇又有趣。而这一创举则要归功于卡地亚历时8年全新研发的9801 MC型自动上链机芯,堪称卡地亚制表工坊研发的最复杂机芯。9801 MC是一款以摆陀的形式呈现的机芯,既是摆陀也是机芯,为了配合摆陀本身摇摆的状态,卡地亚还将9801 MC机芯做成了半圆形的形状,这就等于缩小了机芯一半的尺寸,当然也大大增加了机芯的制作难度。
为了匹配创新机芯的精密尺寸,这枚机芯用到的齿轮传统系是传统机械机芯的六倍之多,由于这款机芯的轴承尺寸较大,而运转过程中所造成的强振动会导致噪音较大,为达完美,卡地亚还特意设计了隔音轴承。此外,因为腕表的动力来自于摆陀的摆动,从而带动摆陀内部的机芯齿轮系统运作,进而使得时针和分针正常走时。而机芯摆陀的摆动,很容易影响到时分针的精准走时,于是卡地亚在机芯中央研发了一种高精密差动系统,这项技术借鉴自汽车制造业,这套独创的差动系统,使得机芯发条盒释放的速度和摆陀转动带动的速度互不干扰,以避免摆陀带动时间显示从而达到精准走时。
不仅施展“悬空魔术”,还赋予机芯“镂空魔法”,通体镂空的半圆形摆陀一方面在视觉上非常炫酷,另一方面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置于摆陀内部机芯的上链齿轮、擒纵装置和传动齿轮组,给人营造出一种更加神秘的感觉。不过,镂空的设计必须实现机芯与摆陀的完美配重,而这也非常符合卡地亚一贯秉持的准则:在技术和设计之间达至精妙平衡。
回到本文最开始的问题,卡地亚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稳占人心,相信每个人的心中,已然有了自己的答案。而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是造型的重构、还是机芯的变革,卡地亚在忠于传承的同时,正以贴近新一代消费者为目标,进行深入的思考,呈现历经时间考验的隽永之美,这或许就是一个品牌在百年后仍相当成功乃至伟大的最核心关键。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8495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