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我的大佬朋友前来北京,我在早高峰中奋力存活,前往世界中心朝阳区找她。她带我在还未开门的大悦城门口等待了半小时,又在喜茶店里冲锋陷阵半小时……
作者 / 熊百夏 策划 / KKC
图片 /网络
如此身临其境的人潮汹涌,上一次经历还是去年冬天人在东京忍不住思乡情切,在涩谷那间一平米coco前与樱花妹明争暗斗。
然而半年之后的盛夏,似乎不再需要亲身排队或者远赴岛国,也可以感受到当代年轻人对这些流行饮料的疯狂。因为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喝喝而已。
而是终于开始了万恶的“万物皆可珍珠奶茶”。
NO. 01
- 万物皆可珍珠,首先从吃开始 -
霓虹男儿樱花妹,打开他们的脑子看到的不是脑洞,是黑洞。
在毫不起眼的小小奶茶店铺前排起长龙,大胃王吃播视频中的巨大桶奶茶,都不过是些常规操作。至于本身就是甜品的面包、雪糕、米酒,和果子,虽然看起来有些密孔嫌疑,但加点珍珠液无伤大雅。
|珍珠奶茶甜白酒
啤酒里面点缀木薯粉圆,虽然引来了德国民众愤怒出警,但好歹还在饮品的范围之内。
但当这些黑咚咚、黏糊糊、圆溜溜、软绵绵、甜蜜蜜的小玩意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了......
煎饺?
麻辣担担面?
紫菜汤馄饨?
珍珠麻婆豆腐?
里时,估计至少天朝美食家们明白,这已经不是四川群众一句“好吧,那就鸳鸯锅吧。”能表达的失望透顶与愤怒心碎了。虽然豆腐脑也分南北,甜咸粽子党每年也要为到底谁是邪教吵个天翻地覆,但日本人这种把珍珠当主食的吃法,显然是不可忍受的异端。
然而在霓虹国的脑洞漩涡中,没有“珍珠”才是异端。
NO. 02
- 再多的珍珠,也填不满日本人的脑洞 -
|老板来杯日本版珍珠奶茶,七分珍珠三分奶,不加奶也可以!珍珠管够就行!
常看日剧,常看日料,或者和日本人打过交道的人或许都知道,日本人的食量极少,其实像大杯珍珠奶茶这种容量,一般的年轻女孩儿都是喝不下的。大部分日本人对身材的要求也极为苛刻,一杯700千卡热量的饮品足够樱花妹惊声尖叫到天明。
在甜品众多的日本,为什么单单是“珍珠奶茶”受欢迎?
其实稍微观察一下,在刚刚那些黑暗料理,黑洞脑洞中,主角并不是我们发出疑问的“真的那么好喝吗”的奶茶,而是中国人常常在点单时特意嘱咐不要的“珍珠”。
日推上有人光明正大地写,“我们日本人喜欢的是珍珠吧!”
日本人对于某种细节的开发,加上他们天赋般的脑洞,可以让他们将作为食物点缀的“珍珠”发挥为一种流行文化的“符号”,运用到生活的的各个方面。
珍珠奶茶美甲,小操作罢了。毕竟当年原宿辣妹指甲上的芭比娃娃都能开家收藏店。
但......模拟珍珠奶茶泡澡?要知道国内风潮大站bilibili,acfun的鼻祖就是日本的niconico,这种网络直播生活创意,弹幕讨论鬼畜剧情的生活分享方式,就是从日本开始的。
没有珍珠也要创造珍珠的万用贴纸,让一杯白开水都能变奶茶。
甚至还顾及生理需求,出现了珍珠奶茶款飞机杯......
但都别慌,这些都是小场面。要配得上日本人的脑洞,还得来点正儿八经的大事件,比如东京寸土寸金的地段来一场珍珠奶茶限定的游乐园趴体,或者为珍珠奶茶专门发明一个ニホンカンジ(日本汉字)之类的。
“珍珠”,俨然已经成为了日本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在日本这样一个不流行就会死的国家,作为一个新晋的文化IP,“珍珠”势必会成为一种“消费符号”,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交指向”。
庆应大学的有一对“珍奶神农”,这两位女孩儿登上王牌综艺マツコの知らない世界(松子不知道的世界),分享了过去四年1600杯奶茶的饮用记录和分析报告,最后直言,“珍珠奶茶不应该只是一阵热潮,我们想让珍珠奶茶变成一种文化。”
NO. 03
- 珍珠社会,一场分享型外交 -
去年接待东京大学的访问团时,不论男女都会问,“附近有珍珠奶茶店吗?”尽管学校内的奶茶店毫无品味和颜值可道,但她们都喜滋滋地拍了照片。
告诉我微信上都是中国的朋友,一杯来自中国的奶茶能让他们迅速获得年轻人之间的共情感,拉近社交距离。Insta上的tag功能和照片分享,则能让他们在回国之后,不需要任何语言描述就让别人知晓,“我去了中国,而且喝到了如今最受欢迎的珍珠奶茶。”
|现下ins和twitter上的热议:一位手工达人小姐姐,应朋友的请求制作的珍珠奶茶耳饰
日本年轻女性没有Instagram账号就等于生活在原始社会,是无法接收的“じみ地味”,樱花妹们为了拍出人气的照片,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所以当一张人气的奶茶照引爆之后,随之而来的模仿与流行将超越人类已知的核裂变速率。
其实在这种语境中,珍珠奶茶替换成任何流行文化符号都很合宜。而反观中国近年来的流行的几种奶茶店模式,我们亦可以看到,爆款饮品作为“食物”的表面之下,隐含着更多的东西。
早期火爆的奶茶店一般都是奶茶本身好喝,依靠不同搭配秘方在社交平台迅速传播。这一类奶茶的价格通常在8-15元,属于正常水平。如一点点;coco。而喜茶的出现,则验证了只要有实力作为基础,营销手段可以让价格盈利直接翻倍。
中期的网红奶茶在好喝之外有本身的文化依托,击中了年轻人在口腹之欲之外的审美需求。以颜色丰富的果茶为卖点的喜茶只用透明瘦高杯子。而茶颜悦色、霸王别姬等直接采用了国风元素,形成“中国的奶茶文化。”
而如今的奶茶市场,有很多具有玩乐性和可观性。加上抖音等小视频社交平台的巨大传播力,这类奶茶衍生出了极大的市场。
比如鹿角巷的流沙渐变色奶茶,霸王茶姬抽奖般的随机附赠小礼物,问茶的奶盖占卜。但相比前两类奶茶,这类的店铺重复性极大、品牌文化和可辨识度不强,抄袭风气严重。常常来得快也去得快。
|各地奶茶街
市场的转向与文化的流行、社交的需求连接紧密。无论日本还是中国,奶茶,或者任何一种日常物品,都可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消费需求,或者一种审美方式。
毕竟,炎炎酷暑之中,谁不想来一杯甜蜜凉爽的奶茶,成为太阳底下闪闪发光的时尚弄潮儿呢?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7278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