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肉毒素,可谓“谈毒色变”。其实,肉毒素虽然的确“有毒”,但规范使用正规的肉毒素药品,不仅可以达到“瘦脸、除皱”等医疗美容的效果,还可用于治疗“斜视、眼肌痉挛、面瘫、面肌联动”等疾病。不过,如今医美市场上鱼龙混杂,如果用了劣质甚至假冒产品,不仅无法变美,甚至可能“毁容”,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王丹茹、主治医师陈刚为大家带来“肉毒素”的科学认知,并教会市民如何鉴别肉毒素产品的真伪。
肉毒素到底是什么?真的有毒吗?
陈刚介绍,肉毒素是由致命的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神经毒素蛋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肉毒素对人类的致死剂量是1钠克/千克体重,也就是说,1克肉毒素能够毒死 200万个50公斤体重的人!
肉毒素被正式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的一次“香肠中毒事件”。中毒事件中,人们吃了一种没有充分腌制的火腿,结果他们都出现了神经毒素中毒的麻痹症状。在1817年,德国医生克纳发表了对“食源性肉毒中毒”临床症状的第一次准确和完整描述:中毒者为继发性的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推断毒素通过阻断运动神经系统信号转导而起作用,而感觉神经信号传导则保持完整。到了19世纪晚期,比利时的微生物学家从剩余的火腿上分离并培养出了肉毒杆菌,并且首次描述了肉毒素中毒的病原学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战争后勤所需,美国在生产大量肉类罐头的同时,肉毒素中毒的事件也愈来愈多。1920年,一名瑞士裔美国兽医科学家发明了加热法可有效防止肉毒素中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化学部队开始在马里兰州研究肉毒素的武器应用,从此之后,肉毒素开始拥有了化学武器的角色。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肉毒素通过作用于神经末梢,导致运动神经与自主神经瘫痪,麻痹胆碱能支配区的肌肉。根据肉毒素的作用机理,科学家开始将肉毒素应用于疾病治疗,最早是应用于“斜视”的治疗。
如何鉴别肉毒素产品的真伪?
目前,作为临床治疗药品的是A型肉毒素;我国市面上常用的产品有“衡力(中国兰州)”“保妥适(美国)”“吉适(英国)”等。
王丹茹说,“在门诊接诊过程中,我们曾多次遇到在不正规医疗机构注射了不明来源肉毒素产品导致中毒的案例。因此,我们反复向大众宣传,肉毒素属于‘毒麻药品’,是被严格管控的特殊药物,必须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医疗机构由具有资质的医生开具并使用。”
除了一定要在正规医疗机构,选择具有资质的医生进行诊疗以外,如果对所用药品有所疑虑,应该怎么办?“第一,可以查看药品包装,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第二,看看是否具有激光标志,甚至可以通过支付宝和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查验包装上的药品电子监管码,辨别真伪。”她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进口肉毒素,正规药品也为中文包装。
医美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正如专家所言,肉毒素因其用途多样,被誉为整形美容界的“瑞士军刀”,使用恰当,就是医生手中精准的“手术刀”;但若使用不当,甚至可以成为战争中的“屠刀”。“再次提醒各位爱美人士,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具有资质的医生进行诊疗,方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黄杨子
来源:作者:黄杨子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5591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