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聚美丽陆续推出“偏执狂反平庸”系列文章,列举了企业平庸的几个“病症”:企业家背离市场洞察和产品创新;不务正业,寄希望于引入豪华团队能解决问题;洗脑+文化封闭等。更以宝洁、联合利华等为例子正面列出了平庸榜榜单(后续还将继续更新…)但我们忽略了本土品牌对中国化妆品环境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因此,今天我们来说说本土品牌!
聚美丽列举了本土品牌中知名度前50的本土品牌,对其品牌定位、渠道进行了分析,有了如下数据:
1.品牌定位
中国化妆品起步较晚,因此可以看见护肤品类在整个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在护肤品类中,除了几家特色的定位如珍珠护肤、草本护肤之外,绝大多数的品牌主打补水和保湿,同质化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Euromonitor曾发布一份数据,从化妆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的化妆品行业集中度相比于美国、日本、韩国等较发达国家处于较低水平。尽管自然堂、佰草集、百雀羚等本土化妆品品牌占据了重要位置,且都有上升趋势,但集中程度仍然是西方国家的1/3左右。 不过,这似乎也意味着中小品牌有更多反超的可能,喜忧参半吧。
2.渠道分析
基于90年代时期的特殊环境,多数本土化妆品企业在CS渠道扎稳脚跟,并逐渐发展起来。直至今日,CS渠道仍然是多数本土化妆品品牌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大环境情况大家都了解,零售寒冬下多数店主寻求突破的同时,各品牌也要积极寻找方法。随着一些企业实力的增强,开始布局全渠道,但是从利润点来说,收效甚微。而笔者觉得,一些中小企业不求大而全,但是可以去尝试一些新兴渠道,如shoppingmall、网红渠道等。
3.吸睛点
因为CS渠道的特殊属性,导致多数的本土品牌都是依靠动销和培训起家,就是我们常说的渠道品牌。近年来,随着如韩束、滋源等品牌崛起,请代言人、冠名热门综艺成了许多品牌效仿的行为。但是,网络时代下,有几个90后是会看电视的呢?几年前,韩束正好抓住了那个机遇,冠名了《非诚勿扰》从而逐渐崛起,并迅速壮大,但是中国化妆品企业不会有第二个韩束了。
4.是否年轻化
本土品牌普遍喊着年轻化的口号,但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与年轻人站在一起的却不到1/4!
木头胡诌:
想起前几天,笔者发布了一篇某美国公司的平庸榜,不久便接到其公关公司的电话,颐指气使地要求删文章。我们庆幸的是品牌看见了外界对其的质疑,但可悲的是与许多品牌一样,受到负面报导其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自省,而是先找到“肇事者”,要求把影响降到最低化。等影响降低后,像微风吹过草地一样,品牌若无其事地沿着老路继续运作。
拒绝平凡终究不平凡,甘于平凡终归于平庸。希望更多品牌从这锅“温水”中跳出来。
注:以上数据整理品牌包含(排名不分先后):百雀羚、相宜本草、欧诗漫、温碧泉、自然堂、珀莱雅、雅丽洁、韩束、韩后、一叶子、高姿、法兰琳卡、纽西之谜、蜜思肤、活泉、美素、杰威尔、京润珍珠、丁家宜、三草两木、丸美、伊贝诗、卡姿兰、兰瑟、玛丽黛佳、高柏诗、伊卡露诗、毛戈平、水密码、拉芳、滋源、阿道夫、片仔癀、奥洛菲、御泥坊、膜法世家、北极泉、珀薇、植美村、泉润、佰草集、六神、美加净、青蛙王子、美肤宝、阿芙、婷美、柏氏、巧迪尚惠、嘉媚乐。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3169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