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2017年化妆品抽检报告:一起来把这些不合格产品拉进黑名单吧!

美妆资讯
2017年化妆品抽检报告:一起来把这些不合格产品拉进黑名单吧!

■按:非法添加激素、重金属超标……不想烂脸,一起来把这些不合格产品拉进黑名单吧!

从清洁、护理到美妆,每个精致女孩都是从梳妆台前的瓶瓶罐罐中开启全新一天的。

据一份调研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女性一天中使用的个人护理品达12种,它们大概包含168种成分。其中,许多成分能够深入皮肤真皮层,并留在人体内。但如果它们含有一些禁用成分或含量超标,将可能对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伤害。

《消费者报道》整理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及地方食药监个护美妆类产品的抽检数据。其中,不合格批次达486批次,主要涉及面眼护理、身手护理、头发护理共3大类。

消道长分析发现:

1. 个护美妆类的“不合格重灾区”集中在防晒、美白、祛斑、祛痘类功效型产品上。其中美白、祛斑、祛痘型产品不合格项主要是禁用物质的添加。

2. 在不合格面膜产品中,有超过81%为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尤以添加氯倍他索丙酸酯为甚。

3. 美颜宝、露兰姬娜、丽一汀等品牌的不合格产品批次最多

成分不符、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成美妆产品主要不合格项

在抽检涉及的包括精华液、润肤露、防晒霜、面膜、护手霜、洗发水等29类产品中,防晒、美白、祛斑、祛痘等4类功效型产品不合格的次数最多,达到了341次,占总不合格次数的67%。这些“问题大户”,也是历年不合格榜单上的“常驻将军”。

各类美妆产品的不合格项主要包括:成分标签资料不一致、非法添加禁用物质、防腐剂问题、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PH值不符规定及其他等共7种类型。(如图1)

其中,成分与标签资料不一致、非法添加禁用物质以及重金属超标不合格项的前三,涉及该三项的产品不合格次数达到了459次,占总不合格次数的9成,数量惊人。

1.成分、标签及批件资料不一致

成分、标签资料不一致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批件名称与产品名称不一致,比如说产品瓶身名叫A,批件名称却显示为B。另一种是产品的实际检出成分与其所标示的成分不一致。一般出现在产品的功效成分上,比如防晒霜中的防晒剂,洗发水中的去屑剂等。

很多大牌都因此而登上抽检不合格榜,譬如克丽丝汀·迪奥的红色1号城市防护防晒乳,就因未检出成分表上的二苯酮-3而上榜。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跟品牌的配方变更有关;另一方面,也有产品故意浑水摸鱼,擅自采用禁用成分,或者使用规定成分但浓度超标,可能对消费者产生一定危害。

2.非法添加禁用物质

禁用物质是指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的物质。一般来说,那些被常用来非法添加的禁用物质,通常功效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从抽检数据上看,禁用物质常被较多添加在面膜、美白霜、祛斑霜、祛痘霜等功效型产品中。

值得一提的是面膜,不合格面膜中超过81%为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号称“皮肤鸦片”,它能短时间内能帮助肌肤实现美白、嫩肤,但容易上瘾依赖,停用后加重皮肤过敏,出现红斑、丘疹等。此前央视就曾报道过“三无微商面膜”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导致消费者烂脸的情况。

洗发水、祛痘类产品则偏好添加抗生素类禁用物质,如甲硝唑、酮康唑、咪康唑、氯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成分在药物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来抗炎、杀菌,效果显著。但这类属处方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人体若长期接触含抗生素的化妆品,则易引起接触性皮炎、抗生素过敏等症状,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还可能导致中毒、过敏反应等。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下称《规范》)规定其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

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是美妆个护类产品最严重的质量问题之一。一经查出,除了召回不合格产品,对违法企业进行查处外,如涉嫌犯罪还将被移送司法机关。

消道长统计发现,触及“质量红线”和“法律红线”的不合格产品多为一些不知名或山寨品牌。因此消道长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尽量选择有知名度的大品牌。

3.重金属超标

在化妆品中,有时候重金属不可避免。譬如原料,或者在生产、包装过程中可能混入带有重金属的杂质。《规范》对重金属如铅、汞、砷、镉,都有明确的限值规定,如汞的限值≤1mg / kg。只要在限值以下就没有安全性问题。

汞具有立竿见影的美白效果。一些不法企业会不惜违法在美白产品中大量添加。汞可通过皮肤吸收蓄积在体内,长期下来则引发慢性中毒,损害肾脏。抽检数据显示,在重金属超标的91批次产品中,全部为汞超标。

多数不合格产品汞超标由几倍到几千倍不等。但让人惊讶的是,一款名为“白肤宝白里透红2+1草本精华晚霜”的产品,汞含量达31751mg/kg,超出《规范》要求的三万多倍!

虽然菌落总数(反映产品卫生和被污染状况)超标出现的批次不算多,但涉及的化妆品种类范围最广,面膜、乳液、卸妆液、护手霜、洗发露等产品都有上榜。可见化妆品的卫生状况问题,依然需要企业自身的严格把控。

消费者在购买时,除了需要避开有“前科”的品牌和临近限定使用日期甚至已过期的产品外,在使用时也需注意监测肌肤状况,以免出现安全风险。

不合格产品“日化大省”广东最多

除了不合格项花样繁多,这些不合格产品的来源地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征。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及地方质监局的抽检信息显示,2017年个护美妆类共486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其中336批次来自日化大省广东,占比约为69%。2016年,这一数据为65.6%,略有上升。(如图2)

不合格产品如此之多,是否意味着日化产品中的“广东货”就一定不可信?

不一定。

根据广东省日化商会的统计,截至2017年6月,广东省聚集了2207家日化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57%,化妆品年产值占全国化妆品生产总量的70%。如此大的生产总量,势必意味着,无论是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广东产品都会远远多于其他省份。

在抽检合格率上,虽然相较食品、药品,广东的化妆品合格率相对要低,但仍在90%以上(广东食药监2016年上半年抽检数据)。其中,化妆品企业占据了广东65.7%的广州,其已连续三年化妆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超97%(广州市食药监2017年1月数据)。因此,不宜对日化中的“广东货”一棒打死。

上海、浙江分列不合格产品来源地的第二、三名。与广东一样,上海、浙江同样是国内的日化重镇。

迪奥、悦诗风吟防晒霜不合格,露兰姬娜、美颜宝等品牌上黑榜次数最多

我们的印象中,不合格产品全是三无品牌。不过2017年抽检数据显示,上榜的不合格品牌名单中也不乏一些知名品牌的身影,如克丽丝汀·迪奥、悦诗风吟、丸美、名创优品、彼得罗夫等。它们出现不合格的产品主要是防晒霜,不合格的原因全部是实际检出防晒剂成分与产品成分表所标注的不同。

联合利华旗下洗发水品牌清扬男士也有5批次产品登上不合格榜单。不合格项为“未检出产品成分表标示的氯咪巴唑成分”。氯咪巴唑是一种典型的去屑剂,作为防腐剂使用时在化妆品中的限量为0.5%。

除了以上知名品牌外,一些品牌也因屡登不合格榜而成为“榜单常客”。《消费者报道》整理了2017年不合格率较高的面膜、祛斑霜以及防晒类产品的“黑榜钉子户”,希望消费者能多加注意。(如图3、图4、图5)

以上不合格品牌中,除了防晒类产品不合格项为“成分、标签资料不符”外,面膜、祛斑产品均涉及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上榜3次的维她白品牌旗下面膜,检出了糖皮质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而上榜6次的丽一汀祛斑霜则不仅检出糖皮质激素倍他米松、倍他米松戊酸酯,其中一批次更出现汞超标12541倍。

消道长再次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美妆产品时,可多参考政府的抽检通告,警惕涉及问题的产品及品牌,避免“中招”。

2018年放心消费3·15发布会互动话题

由《消费者报道》、新浪财经、新浪广东、今日头条和ZAKER联合主办的2018年放心消费3·15发布会即将全网发布!《消费者报道》与四家主办方,对过去一年的对比检测结果以及消费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少差产品和差厂家,但是,也发现更多优质的产品和品牌,具体有哪些企业和产品榜上有名,敬请关注2018年放心消费3·15发布会!

你觉得哪些品牌和产品会上不推荐产品榜单?欢迎留言和消道长说说你的猜测和理由哦!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2947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