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新冠病毒变异,后疫情时代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该如何“安身立命”?

美妆资讯
新冠病毒变异,后疫情时代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该如何“安身立命”?

01

新冠病毒的狡猾远超人类的想象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安全且有效的新冠疫苗问世。辉瑞和moderna的mRNA疫苗的有效率都超过了90%。如此快速的疫苗研发进程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加速新冠疫苗在人群中的接种,形成群体免疫,一度被人们视为是新冠疫情终结的希望。

然而,新冠病毒的狡猾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也就在辉瑞发表疫苗信息的一个月后,英国政府正式确认新冠病毒的变异病毒并宣布提升伦敦等部分地区的防控级别。

更让人为之侧目的是,变异后的新冠病毒不但传播速度快还降低了疫苗对人体的保护力度。

南非变异体去年12月被首次发现,目前至少传播到48个国家。和英国变异体一样,南非变异体也发生了能增强传染性的突变,其另一个点位的突变还能帮助病毒躲避抗体攻击,降低多种疫苗的效力。

巴西变异体最早于今年1月在抵达日本的巴西旅行者身上发现。该变异体有多达17个突变,以致于以前感染过新冠并已康复的人们都会再度受其侵袭。

据美国媒体当地时间4月8日报道,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加州旧金山地区新增5例感染了在印度发现的“双突变”变异新冠病毒的病例,该变异新冠病毒可能更具传染性,并降低现有疫苗的效力。据报道,这种在印度发现的新变异新冠病毒导致马哈拉施特拉邦病例数最近激增55%。该变异株包含两个关键突变,它们分别在其他变体中出现,但此前未在单个菌株中共同被发现。

02

面对快速变异的病毒,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截止4月8日,全球已有累计1亿3千4百多万人确诊新冠,死亡290多万人,其中美国累计确诊已达3170多万,邻国印度近来登上了新增病例的榜首。

上个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举办的线上国际疫情防控专家研讨会上,美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福奇博士 在与钟南山院士视频对话时表示——面对快速变异的病毒,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当然,对于变异的新冠病毒人类也并不是束手无策。但在短时间内消灭新冠是不现实的。

越来越多的免疫学家、传染病学家认为,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而不可能彻底结束,即使一些国家或地区零新冠,公卫基础差或疫苗覆盖率低的地区也会因地理条件或气候变化再次流行。

也就是说,以变异而战胜疫苗的新冠将随季节变化而呈小范围、局域化的规律性爆发。

就如同流感一样。

届时,也即所谓的后疫情时代,我们将如何“安身立命”?尤其是身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03

后疫情时代,身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该如何“安身立命”?

您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强调心脑血管疾病人群。

去年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

有合并症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企,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感染者病死率为10.5%,而即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也比原先就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感染者的6.3%高出了1个百分比,而无合并症患者的病死率仅为0.9%。

很显然,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若感染新冠,死亡率将远高于没有相关疾病的人群。

该研究涵盖了7万份新冠病例,足以说明问题!

无独有偶。 意大利卫生部同年3月下旬公布的一项针对2000余名死亡病患统计研究也发现,99%的死者生前都有各类基础疾病,而出现最多的疾病则为高血压,占所有死亡病患的75%。 何以如此? 因为新冠肺炎能够在全身范围内引发各种类型的血栓,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率更高、致死性更强。

最早将新冠肺炎的死因聚焦在血栓上的是德国汉堡著名病理学家、法医波舍尔教授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

在全世界被新冠病毒袭击的城市中,汉堡恐怕是唯一一个对新冠肺炎死者遗体进行百分之百解剖的城市。为此,他们率先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很多新冠肺炎死者生前都患有血栓和肺栓塞。

2020年5月6日,西奈山科维德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的报告指出,新冠肺炎能够在全身范围内引起血块或血栓,对住院的COVID-19患者使用抗凝血剂可提高他们的生存几率。

一个月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对48例新冠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筛查和临床研究后,也指出深静脉血栓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发生率高达85.4%,并可能是其死亡或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后疫情时代,无论身处何地,为哪国之公民,控制好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降低心梗、脑梗等血栓症的发病概率都显得尤为重要。

04

血栓性疾病非药物营养干预的一种新选择——来自日本的纳豆激酶NSK-SD

纳豆源自日本。从纳豆的粘丝中第一个发现纳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是日本学者须见洋行博士。而第一个把这种物质培养提取并制造成产品从而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则是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2003年,日本官方以该研究所的标准颁布纳豆菌发酵制品官方标准,2017年在修订该官方标准时又补充增加了真假纳豆激酶鉴别法(IBOX法)。

纳豆激酶NSK-SD就是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按照日本官方标准研发生产,在生产工艺中剔除了维生素K2、嘌呤和大豆异黄酮,拥有5国11项专利技术,纳豆激酶含量标准化并经第三方安全性认证的纳豆加工制品。

搜索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NSK-SD经过许多国际化的人体临床试验。如:日本立命馆大学针对健康人群开展的以“单剂量口服纳豆激酶NSK-SD增强溶栓、抗凝的研究”;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开展的“纳豆激酶NSK-SD抑制血小板凝固和预防血栓形成临床研究”;印度孟买TNMC&BYLNair医院开展的“急性脑中风患者应用纳豆激酶NSK-SD+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治疗的综合临床研究”;韩国首尔延世大学研究院心脑血管疾病中心开展的“纳豆激酶NSK-SD降血压效果临床研究”;美国NIS实验室和Machaondiagnotics公司共同开展的“79例为期8周的纳豆激酶NSK-SD降血压临床研究”;美国奥克兰专业凝血实验室和旧金山综合医院、洛约拉大学医学中心共同开展的“纳豆激酶NSK-SD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临床研究;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开展的“纳豆激酶NSK-SD增强NK细胞活性提高免疫力”临床研究等。

2010年NSK-SD获美国FDA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指标GRAS认证;2012年获韩国FDA功能性食品认证;2016年获欧洲食品安全局(EFAS)对《发酵大豆提取物NSK-SD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推荐:作为食物补充,建议每天的最大摄入量是100mg NSK-SD(100mg NSK-SD即2000~2800FU,FU即纤维蛋白降解单位),适宜人群为>35岁的健康男性和女性,不包括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日本政府消费厅给予了改善末梢血流降血压功能食品认证。

2019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临床杂志发表《纳豆激酶在血管病危险人群应用的专家建议》,该文由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等3家学术机构和20家知名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临床营养科等30多名专家医生共同撰写,一致推荐纳豆激酶NSK-SD。

2021年1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开展“NSK-SD纳豆激酶在心脑血管高危人群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

据悉,NSK-SD先后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20多年的推广应用史,我国由浙江中粮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其中国总代理引进推广,至今也有10年以上的应用历史。

05

医学专家关注纳豆激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年第12期最新刊发的论文《纳豆激酶在血管性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中说:血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高发。纳豆激酶在纤溶活性、安全性、成本和持续时间上都有独特优势,有望成为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理想药物。

这篇文章在最后的展望部分写道:针对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柳叶刀等杂志研究结果发现,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病毒感染机体后,攻击血管内皮细胞,致其损伤并诱发血管内弥漫性凝血,加之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激素使用等情况,极易形成血栓,进而导致全身器官衰竭危及生命。即使重症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经治疗恢复后,血管内弥漫存在的血栓同样会增加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风险,留下长期的后遗症。

该文章进一步阐述:目前针对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患者VTE的预防,首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方式,但出血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鉴于NK(纳豆激酶)突出的溶栓效果和抗出血倾向的特性,将其作为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患者VTE的辅助防治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同时,对于康复期患者,能否通过口服NK(纳豆激酶)促进其康复,改善其后遗症状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7545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