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民国时期的妆饰文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妆饰文化

美妆资讯
民国时期的妆饰文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妆饰文化

从清王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简称民国。

一、化妆

在化妆领域,女子们受西方影响日益深刻。女子面妆特点是取法自然,浓艳而不失真实。眉妆上,基本仍是承明清一脉,喜爱描纤眉、弯曲的长蛾眉。此时的唇妆大胆依据原有唇形的大小而进行描画,显得自然而随意,唇膏颜色依然以大红色为主。在眼妆方面,民国时期已引进了眼影和睫毛膏,开始追求翻翘的睫毛,并以深色眼影画出幽深的眼眶。但此时大多数女子还并不太重视眼部的化妆。

二、发式

民国女子的发式则可以明显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保守派”,女子发式依然沿袭晚清遗址。另一种是“革新派”,发式可以说是完全抛弃了封建社会的遗韵,而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气息。有辫发、剪发、烫发、东洋头等。

男子的辫子也和清王朝一样,被赶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时期男子的发式有背头、寸头、偏分、秃头、既分且背等。

三、20世纪20—50年代的妆饰

这一时期的妆饰风格属于中西共存,1949年,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中国人的妆饰风格基本上还是沿袭民国时期那种中西共存的态势,沿海城市的人士依然尊崇民国时期的西式风格,女子烫头、化淡妆、穿旗袍。男子则依然是“小分头儿,四两油儿”。

另一方面,农村和城市下层民众则保持着最朴素的短发、梳辫、有些守旧老人依然头后梳髻,髻式依旧有横S和竖S之分。

四、20世纪60—70年代的妆饰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的妆饰标准开始由朴素走向极端。从头发上看,凡梳着油光光的头,插簪戴花,穿着缎面圆光大襟袄的多为地主婆或反动军官的太太;如头上再加一个头箍,衣服上再加些皮毛饰边,则多为老地主婆或地主他妈;而民国时新女性最为流行的烫发、旗袍、登高跟鞋的形象,则必是代表资本家的老婆或姨太太。

男子发式在这个年代中分多被视为汉奸;背头而且抹油的则为国民党高级军官或资本家的发式,普通老百姓平时是没有胆量梳的。当时普通青年男子多留偏分头,既不抹油,也不烫花。

五、20世纪80年代妆饰

20世纪80年代流行一色的油彩浓妆:乌漆的浓眉,彩蕴的眼影,两团庆丰收式的腮红,油汪汪的大红唇膏与血红指甲油,除了色彩浓艳以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追求清晰。例如上下眼线都会画得很清楚;唇线往往被勾的过分讲究;鼻影往往也会打的很浓重。总之,脸上的每一个部位都给人感觉是经过精心刻画和刻意强调过的,绝不允许有一丝的放松。

被禁止了十几年的烫发,到20世纪80年代又重新流行起来,结了婚的女人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烫发,而且长度都控制在肩膀的上部。这种风气直到20世纪90年代依然流行,而且不少年轻小伙子也烫起了头,大多数姑娘们喜爱梳辫子,城市姑娘多是在脑后扎一个马尾辫。

男子发式多为分头、平头。

六、20世纪90年代妆饰

20世纪90年代是个彻底解放了的时期,就发式来讲最大的突破就是不再有男、女性别的界限。这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趋势,另一方面也切实体现出女性地位的提高。这时期的染发也开始流行起来。这时期已经有“立体化妆”这个概念,胭脂的作用,除了给皮肤增添一丝红润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塑造脸部阴影的一部分。口红的颜色则是千姿百态,只要你想象到的,都可以在市面上找到。

这时期也开始流行起绘面与绘身。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6361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