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长安:半部中国史-陕西文物考擦报告

美妆资讯
长安:半部中国史-陕西文物考擦报告

将离开西安的时候,在火车站听到一位当地人说:“西安就是一个聚宝盆,在中国的中间,四面八方的好东西都来到这里”。是的, 西安的确处于中国版图的中心一带,关中平原也是一片富饶的土地。然而当我们来审视这座城的历史的时候,他却只能给我们无限的回味和凄凉。

一,八百里秦川

时光转到远古时代的中原上,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和城邑星罗棋布地分布在黄河两岸,这里已经开始了文明和王朝。夏朝过去,商朝兴起。这时一支部落迁到了关中平原,他们就是周人。也许在3000年前,这里还是荆棘遍布,经过周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经营,这里俨然成为了一片乐土,这里于是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周原。后来周人在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定都镐京,就是而今西安。周与大邑商对立,直到武王伐纣,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周朝。

周人选择关中算是选对了地方,从文王建国到平王东迁洛阳,镐京统治了当时的中国200多年。而200多年后,他们却将这个好地方让给了秦人。

这事还得从周幽王说起,传说周幽王昏庸无道,宠爱妃子褒姒,为了博褒姒一笑,周幽王在骊山作了烽火戏诸侯的游戏,褒姒的确是笑了,周幽王却因此失信于诸侯,在犬戎的进犯中,孤立无援被杀。新上任的平王更无力对抗犬戎,于是迁都洛阳。在迁都的时候,平王将这周国故土分封给了秦人,于其说是分封,不如说是让秦人在这里守边,收拾这个残局。让周人没有想到的是,秦人不仅完全收复了宗周故土,还以此为基地,发展壮大,称霸西戎,甚至后来吞并中原列国,一统天下。

秦人开辟关中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他们年年与西戎作战,养成了好战的传统。终于在秦穆公时代,秦人征服西戎二十国,成为一方霸主。好景不长,秦穆公死后,秦国陷入了长期的混乱,自然退出了中原争霸的舞台。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了战国初期。那时中原形势剧变,三家分晋,魏国在魏文侯的经营之下成为霸主,魏国派军事家吴起进攻秦国的西河地区,秦国倾全国50万大军出站,结果惨败于阴晋,至此秦国面临灭国的危机。

就在这个时候,一代雄主秦孝公继位,是他一手改变了秦国的命运。继位之处,秦孝公就发布求贤令,招揽各国人才到秦国。在魏国不得重用的公孙鞅看到求贤令后入秦,三说秦孝公,最终以强国之术赢得秦孝公的重用,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之下开始实行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秦国也开始营造新的国都,那就是渭水北岸的咸阳,公元前349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这个古长安的第二次辉煌的开始吧。

关中之所以是宝地,一是因为土地平坦,,沣河、浐河、灞河等八条河流,从秦岭北麓蜿蜒而来,使这里沃野千里。二是因为军事形胜。关中是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的一个小盆地,南北都是难以逾越的山地,而东则是黄河和肴函山地,有函谷关、潼关等天险,对东方诸国成易守难攻之势。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遭车裂,但他的变法却一直在秦国保留了下去,他为秦国留下了一个高效的的国家运行机器。经过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终于到了嬴政时代,秦国拥有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直到统一诸国。

之后,嬴政自称为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帝国建立后,各种巨大的工程陆续展开,秦国的驰道,迅速连接其了帝国疆域的各地重要地区;万里长城,成为帝国北方的军事屏障;在而首都,也有两个举世瞩目的工程在热火朝天修建,一个就是阿房宫,一个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阿房宫。1000年前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亡始皇!”

而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公元前247年 ,秦始皇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陵墓选在骊山脚下,因为这里是秦的都城。秦始皇陵墓从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到公元前208年秦末农民起义,秦王朝危在旦夕时,才由他的儿子秦二世草草完工,前后修了39年。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尚未有挖掘地宫的计划,导游说100年之内也不可开挖,我想我今生是无望了,顿生遗憾之感。

秦国统一的六国,可惜20年就灭亡。楚国的后裔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杀尽了秦皇室,并且焚毁了世界最雄伟的宫殿——阿房宫,据说大火足足少了3个月。如今我们庆幸的是我们还有秦始皇留下的兵马俑、长城供我们一睹秦朝的雄伟风姿。我们也庆幸是秦朝统一了当时的文字,这是我们的文明能够保持长久的延续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人的苦心经营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名字,从此,陕西又称“秦川”,南部的一条分割中国南北的大山被叫做“秦岭”,在这里产生的一种戏剧被称作“秦腔”。人们总说,秦腔不是唱的,而是吼出来的。在西安的旅游大巴上,导游为我们轻轻吼了一段秦腔,那只是轻轻一吼,我就已经觉得震耳发聩了。

二,咸阳原上尘

汉朝,注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民族的以他为名,这是对这个朝代永久的怀念。而汉朝也成就了长安的千古美名,长安一词及时到了宋元明清,那在文人的诗词中,也是首都的代称。

汉朝建立之初,刘邦本想建都洛阳。这时一个历史上不太有名的一个说服了刘邦。这个人叫娄敬。

“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刘邦听从娄敬的建议,定都长安之名。自此而后,西汉王朝,凡214年,历经11位皇帝。

而这11个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这五陵当时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将其称为“五陵原”。而五陵之中,我们参观了阳陵和茂陵。

阳陵为景帝帝陵。而景帝也是汉朝一位特别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而景帝时期最大的事件就是平定了“七国之乱”。这件事情是刘启不能躲开的。

刘启小时候与吴王刘濞之子刘贤下棋,因棋路相争,刘启一怒之下,抡起棋盘砸死了刘贤。从此刘濞怨恨刘启,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私铸铜钱,又煮盐贩卖,招纳逃犯,有叛乱之心。刘启继位后,其他的诸侯国经过几十年发展,也早已羽翼具丰。御史大夫晁错看出了这一点,力主“削藩”,刘启欣然同意。不过刘启有抡起棋盘砸人的勇气,却没有向诸侯动武的决心。削藩很快在帝国范围内进行,刘濞也迅速联合七个诸侯国,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之名,帅30万大军向长安进发。刘启这下软了,他杀了晁错,企图以此让诸侯退军,然而诸侯却继续向长安挺进,不得已,只得拼死一搏,派周亚夫等将军前去平叛。

“七国之乱”的平定也是汉朝能够进入盛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一代雄主汉武帝才能够顺利地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诸侯对中央的威胁。

在阳陵中,出现大量的羊、猪、狗等家畜陶塑,不正是反应景帝时期,经济繁荣,牛羊遍野,国富民康的状况吗。。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写到: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这给汉武帝留下多么雄厚的物资基础。没有“文景之治”,就没有武帝的威强睿德。我们在西安考察的第一站就是茂陵。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汉武帝也是一位历史巨人,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开篇词这样评价他: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而在帝陵旁,就有霍去病墓,著名的石雕“马踏匈奴”就是发现在这里。武帝时期,开疆扩土,使汉朝疆域扩大一倍,而霍去病能征善战,正是汉武帝的爱将,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马踏匈奴”正是一个民族千秋自信的表现,这种张扬的力量,也是那个时代的主题。但汉武帝年年征战,将“文景之治”所堆积下来的财富耗光,民间起义不断,帝国同时也面临危机。还有在晚年,武帝放弃了以前的扩张政策,转向了休养生息。在在《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的过错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武帝的为西汉另外一个盛世——昭宣中兴开了一个好头。汉武帝委托霍光辅政,同时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武帝借口除掉了钩弋夫人。汉武帝在自己的晚年做了这些事情件件都为西汉王朝续了命。

汉武帝在历史上依然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但是大体上肯定确定他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对武帝的内政和武功评价,刘欣总结最全面:

“孝武皇帝愍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伏波、楼船之属,灭百越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隔氐羌,裂匈奴之右肩。单于孤将远遁漠北,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模可见。又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祀。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单于守蕃,百蛮百蛮服从,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和秦始皇一样,汉武帝也早早就为自己修建帝陵。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綝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而让人叹息的是,在咸阳原上的所所有帝陵均被盗过。公元25年,赤眉军30万攻入长安。而他们入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掳掠,在将长安城抢劫一空后,赤眉军又来到咸阳原上,发掘汉帝后坟墓,收取宝货。西京长安二百年的文物,几乎被破坏殆尽。而武帝的茂陵,当然也在劫难逃。千年后,金人赵秉文在这里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苍凉景象。

赤眉军盗墓后,长安已经残破不堪,刘秀统一全国后,将都城迁到了洛阳。长安一时寂寞好多年。另一件让我感概的是阳陵的解说员均身穿汉服,联想到如今我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服饰,这又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三,长相思,在长安

汉朝灭亡,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分裂时期。而这个时期,长安不断落寞下去,还有,300年后,中国南北再次统一了,这次统一同样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隋唐。在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就开始重修建造这个古老的都城,使之重修成为一座生机勃勃的世界大都市。继承了隋朝的唐朝同样继承了这座都城。

唐朝,是一个辉煌而浪漫的时代。想到唐朝的长安,就想到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想到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想到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据史料估计,唐朝时长安人口达百万。城中街道纵横,宽敞整齐,不愧为世界最大城市。白居易将之形容为:“百万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城内寺观耸立,是当时文化繁荣的象征。著名的大小雁塔依然保存至今。

唐朝的长安,也和一个个伟大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中国最杰出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千古女帝武则天、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等。可惜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拜访整个“唐十八陵”,就连太宗的昭陵也只在导游词里听说。不过,我们去了一个特别的帝陵——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皇陵,将这两位帝王葬在同一个帝陵中,本来就蕴含了特别的韵味。武则天是一个极具历史争议的人物,她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打败一个个的敌人,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斗争注定要贯穿于她的一生,在称帝之后,她还要不断和自己反对者斗争,在她执政期间,国家基本处于高压状态。由于武则天忙于内斗,边患自然严重,突厥、吐蕃、契丹等纷纷向帝国进攻,边关不得安宁。

然而武则天还是相当自信,她在位期间将自己的名改为“曌”,象征自己日月丽空。不过她最终还是以政变的形式失去了帝位。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逝,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第二年与高宗合葬乾陵。

乾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为“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颂德而立,上有5000多字碑文,为她亲自撰写;而东侧为为武则天自己立的“无字碑”,她不为自己作任何的评价,她将自己的功与过交给了时间,让历史去审判,这恐怕也是历代帝王最自信的“碑文”了吧。

过了武则天的时代,历史就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了,那就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代——开元盛世。这个盛世有唐玄宗李隆基一手开创,也是由他自己一手毁掉。712年,唐玄宗即位,开始改革内政,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贤相,励精图治,使唐朝达到一个巅峰。在“开元盛世”期间,人口增长到5200多万。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

开元时代,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李白和杜甫,王维和孟浩然,高适和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都在为个时代浅唱低吟。

而说到开元,说到唐玄宗,就不得不提杨玉环。杨玉环本为寿王李瑁王妃,因“姿质天挺”而被唐玄宗招入后宫。这件事成为是历代文人墨客所讽刺的对象。唐末诗人李商隐就有《龙池》一首:“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杨玉环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李白就曾为之写下《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太宗宠爱杨玉环,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当我们去华清池之时,这里游客如云。华清池虽然早在周代就已经成为皇家温泉,但人们所能记住的,也就唐玄宗和杨贵妃了吧。华清池前的杨贵妃雕像也似乎向游客说明:华清池正是因为杨贵妃才得以名扬天下。

唐玄宗晚年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带来百官逃亡四川。行至马嵬驿时,军士杀了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处决杨贵妃。此时的唐玄宗已72岁,被吓得一身发抖,纵然不舍,还是让杨贵妃在一梨树上自缢。

在李隆基再次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太上皇了。此时他还十分怀念杨玉环,于是寻找异人为之招魂。民间传说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七夕盟誓,永不相离。这一传说成为后代文学创作的源泉。白居易为此写下《长恨歌》,其中最后几句为:“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成为历代传颂爱情的佳句。后来清朝戏剧家孔尚任在此基础上写下剧本《长生殿》,成为中国昆曲的高峰之作。

而今的华清池景区内,还有长生殿,不过那是后代建立的。当我们下骊山之时,发现一块碑,上有“长生殿遗址”碑文,而后面则是满山的幽幽草树。真是人非,物也非。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支持以后,如日中天的帝国开始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可安禄山之辈虽然是胡人,可他们攻入长安之后,只是进行了抢劫,并没有大规模破坏长安的宫殿和其他建筑,这也是唐朝能够继续以长安为都的原因。再过100年后,另外一只军队攻入了长安,那就是所谓的黄巢义军。开始,他们军纪严明,善待百姓。课慢慢就变了,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唐宗室留长安者几无遗类,“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883年,黄巢退出长安,而官军却涌入城内,“争货相攻,纵火焚烧,宫室里坊,十焚六七”。而后长安城不断遭到破坏,到朱温时,为迁都洛阳,他烧毁了长安所有的宫殿,至此,长安再也没有辉煌起来,而朱温的这番事业也可以和董卓毁灭洛阳相提并论了。

结语

在考察结束之后,应朋友之邀,我去了咸阳渭滨公园。在此呆了近一天。渭水为“长安八水”之首,也是关中的母亲河。古代渭水时清时浊,曾经留下过“泾渭分明”的成语。如今的渭水是浑浊的,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无比的凄凉。我顿时响起一首散曲,来表达我的感受

阿房废止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3973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