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还想再战五百年
“万事皆虚,万事皆允。”这是刺客组织的规则,他们是“第一文明”的守护者。“我们行走于黑暗,服务于光明,我们是刺客。”为此,他们大隐隐于市,道德和法律对于他们而言,都无所谓,只要不滥杀无辜。从15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五百年来,苹果(伊甸碎片)终于再现于世。贾斯汀·库泽尔导演的惊险动作片《刺客信条》,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回溯技术,虚拟现实机器Animus通过DNA(血统论)“穿越”回“历史现场”,故事让迈克尔·法斯宾德饰演的卡勒姆·林奇在现实和历史两个维度同时走进新时代,玛丽昂·歌蒂娅饰演的索菲亚监视着他的行动。林奇在游戏般的“阿凡达”情境中,逐步接近真相,并在现实中反水。刺客的基因,让维护自由意志的冲动以近乎无限的暴力性呈现,在未知的科学和宗教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深渊(高楼)之前,纵身一跃,信仰之跃的威力和欲望,用中国人最熟悉的话来说,就是“还想再活五百年”,无非是通过基因强悍的力量在未来的时空中,信条永久存在。只要有适合的情境,便可以被唤醒。
刺客组织的反面,便是中世纪的圣殿骑士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后续,即便以现代药业的“科学”外表出现,也无非是宗教(或者说邪教分支)试图统治人间的尝试。他们以为暴力是隐藏在人类基因里,反抗、思考、自由意志等也是如此,只要通过对苹果做出完整的DNA解码,那么就可以在图谱中找到关键所在,从此暴力、自由意志等大可以被取消,人类从此和平、幸福、满足的生活。这是一种宗教打着科学面目的黑托邦叙事,自古至今笃信其中有真意的人如过江之鲫。刺客组织对于苹果的隐藏、保护,就是要确保自由意志(也包括一些超自然行为)不被改写、擦写或固定为呆板的无聊,毕竟圣殿组织的思考与先行者的意图(第一文明或更之前的,从《2001太空漫游》到《迷失》等影视剧都不会真正告诉观众最早的自由意志或者说被造物主限定的自由意志,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也是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和游戏与历史唯物主义者的世界观的不同之处)还是有高下之分。绝对秩序假如成为一般规则,确实还不如自由意志的灰色与五彩。
这些根本原则的差异,在《刺客信条》中的表达,就是中世纪的战斗,抢夺、逃跑、隐蔽和跳跃,这一部分非常类型片,法鲨在此确实像专业刺客,漫天黄沙的雾霾现象,也可以说是双方的心境。而在现实部分,高冷的实验环境、语焉不详的沟通、彼此试探的真伪,都是为了向观众明示世界也许并非“观看”到的那么简单。纵然现实世界并非如游戏和电影中所指的那般,即使自媒体和社交网络让传统的信息中心机制不再发挥那么强的作用,我们眼前和脑海中的“世界”,也是媒体人、自媒体人和有关组织(政府机构、NGO、商家等)“共同”打造的舆论场,“事实”、宣传、谣言、谎话、希望、愤怒、恐惧、幻想、文本、影像等等交叉在一起,无论愿意如否,键盘党、游戏族、手机人,都无可回避在虚拟空间中生活,暴力以语言、游戏、实锤等方式呈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刺客”。向往的是李白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层面给予自己美好的动机,对“信息”如何排列组织就代表着每一个人的人格,这可不是游戏或电影,网络里的信仰之跃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3346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