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二十四桥仍在 何处是娇兰 l 专栏 穿越百年的香气 1906年

美妆资讯
二十四桥仍在 何处是娇兰 l 专栏 穿越百年的香气 1906年
2023-08-05

在位于格拉斯的法国香水博物馆里,有一面香水时间墙。从1900年开始,一直到近些年。每年选出一瓶法兰西代表香,把它们的瓶子依次排开。这是一种仪式,也是时间的馈赠。我则试图记录和穿越这些瓶瓶罐罐的琐碎,带大家去一处,香气馥郁的时间缝隙。那是法国香水百年,也是我们徜徉的精致时光。

瓶子1906

Après L'Ondée @ Guerlain

1906年的巴黎是美好的

或者也可以说是最美好的

他们活在La Belle Époque

追溯1899年,当时一个名叫Alfred Dreyfus

(中文译 德雷福斯)

的上尉被判以间谍和叛国罪

因他是个犹太人,种族炒作蜂拥而至

他被判有罪后

法国右翼势力乘机掀起反犹太浪潮

大量犹太人被迫离开法国

法国人的犹太种族歧视由来已久

但到了1906年

人们终于朝理性、前瞻迈了一大步

因为在这一年的7月12号

最高法院得以重审德雷福斯案

并宣布他无罪

7月21号

德雷福斯恢复了军职晋升为少校

法国朋友说

在外人看来几乎无关紧要的德雷福斯案

几乎割裂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

据说当时熟人见面的开场话题

就是谈论该不该重审此案

一言不合

就不欢而散

更有很多夫妻因双方持有不同观点而离婚

所以1906这个重审和重审的结果

促进了社会的重新融合

也树立了相对平等、现代的种族价值观

最遗憾的是

为德雷福斯案重审倾注了命运的法国文豪左拉

已经在1902年去世

左拉用他的整个晚年

与右翼政府对抗,要求总统重审此案

甚至因诽谤罪被判入狱而不得不逃亡伦敦

可是有生之年

左拉并没有如愿以偿

1908年,在左拉去世6年之后

他的遗体从蒙马特公墓移至第五区的先贤祠

人们在抬棺的将士中

看到了官复原职的德雷福斯的身影

生前毫无交情的两条性命

因为某种无形的东西而交错

死后送左拉入先贤祠

是最深厚的答谢与抚缅

让和解更锦上添花的还有另一件美事

那就是7月13号

政府颁布法令确立了礼拜天作为法定休息日

这使得一般人的生活更加丰富

对香气产业当然也是大利好

如今习惯了周休二日的我们

可能很难体会1906年周休一日实现的喜悦

最后,1906年10月

法国人迎来了一位新内阁总理

Georges Clemenceau 乔治·克列孟梭

熟悉欧洲军事史的人对他想必再熟悉不过

克列蒙梭两次出任法国总理

1906年是第一次,在歌舞升平的美好时代;

1917年是第二次,在战火告急的“一战”里。

作为带领法兰西赢得一战胜利的

“法兰西之虎”、“胜利之父”

他的总理生涯,就算是大幕徐开了

最后之后,介绍一个文章开头出现的名词

Belle Époque(中文译 美好时代)

法国人把1870前后到1914年战前的这40多年

称为Belle Époque

我想这其中的缘由我不必解释和渲染

美好时代里的人们

都知道彼时是美好时代

那相当于二十四桥明月夜

那时的巴黎人

就只剩下创造美和欣赏美两个任务

而毫无疑问

Guerlain娇兰彼时的掌门人Jacques Guerlain

就是这种审美和造美的最佳代言人

而今日的主角君Après L'Ondée雨后阳光

便是Jacques审美的结晶

造美的端倪

1、关于Après L'Ondée

这个名字Après L'Ondée很有趣

如果单看字面意思

Après 是 After的意思 在……之后

Ondée 是 Shower的意思 小雨、阵雨

所以翻译起来应该简单的“雨后”足矣

但是为何大部分翻译都要强调“阳光”二字

因为这支香水的香气跟雨后的潮湿清新关系不大

倒更是些许潮湿的艳阳高照

潮湿感的塑造使用了大量的紫罗兰酮、鸢尾根

大家看到这两样香材

想必会直勾勾的联想到powdery粉质感

没错,这支香水正是通过粉质感来塑造潮湿

另外我的一点心得

粉质感是非常印象派的

莫奈的很多作品都是着力描绘鸢尾花田

用极淡的藕荷色、或称为淡紫色

描绘阳光照耀下的郊野风韵

整个画面轻盈而粉质

物体边缘模糊而氤氲

而Jacques Guerlain

这位娇兰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

正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实力拥趸

Jacques Guerlain一直致力于打破厚重

而且复杂的调香规则

制造出不同于传统花香调、东方调的轻质香气

于是从创意开始

Après L'Ondée雨后阳光就非常特别

在那个制香业变革的年代

人们还是更倾向于用香材、用贵气作为调香灵感

当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香水的命名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个专栏提到过的香气

比如1903年的皇家艾米莉亚女香

1904年的Rose Jacqueminot

1905年的L`Origan 牛至女香

以上香气的灵感要么贵气,要么直接而一目了然

但是Après L'Ondée雨后阳光就完全不一样了

雨后阳光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场景

而不是一种与气味连结的香材

每个人记忆中都有这个场景

但每个人的雨后阳光

一定都不一样

更何况雨后阳光是描绘郊野氛围的

这跟皇室的精致装潢与金碧辉煌并不沾边

而所有这些

也都是印象派画家特别是莫奈所喜闻乐见的题材

从这个意义上讲 Jacques Guerlain

首先是一个有艺术主张的审美者

当然,不要对旧香抱有太大希望

特别是成长于中国大陆的我们

因为花露水配方与某些香基的高度耦合

使我们先入为主的对花香有了花露水认知

我认为这是多年来中国消费者

遭到的最大摧残之一

因为Guerlain的这支Après L'Ondée

现在仍然在产

虽然香方几经调整

但官方认为目前的这个版本是最接近1906年原版的

所以感兴趣的大家不妨去试试

雨后阳光的粉质前调、轻薄、留香短

在1906年都算是独树一帜

虽然也有不少人认为1906年娇兰之所以推出

Après L'Ondée雨后阳光

是在对Coty1905年的大卖香牛至做出回应

(关于Coty的牛至请参考上一篇专栏文)

事实上我也特别认同这个观点

同样是淡紫色、写意气氛浓重

同样是紫罗兰酮唱重头戏

不得不让人有此联想

但好在Après L'Ondée足够轻薄、不甜腻

有限度的塑造出了“雨后”这一潮湿意境

当然与当代沙龙品牌的“雨后”塑造力相比

也只能算是意思一下

2、趁这个机会道尽娇兰吧

因为我平常不太热衷商业香水

所以很多订阅者也都不怎么感冒商业香气

可是有一回有个朋友

把娇兰和GUCCI香水放在一起说

还是被我马上制止了

娇兰就算保守、被收购之后匠心不在

也绝不至于跟GUCCI混为一谈

20世纪初美好时代的三个香气

Coty、Caron和Guerlain

代表了制香屋的三种“下场”

Coty当然代表的是商业成功和自强

强到足以收购别人

(当然此Coty跟彼时Coty内涵并不全同)

Caron代表的是内敛

没有被大集团收购、也没有大规模扩张

Guerlain娇兰选择了第三条路

那就是被LVMH并购,成为大集团的一个事业部

但归根结底

Guerlain是做香气起家的

在一段时期内是香气的代名词

同时也服务过大批的皇亲贵胄

推出过第一瓶含有人工香材的香水Jicky

影响过巴尔扎克等一批文豪的写作灵感

尔后推出的Mitsouko、Shalimar、Liu、Vol de Nuit

各领风骚数十年

这些都是对娇兰制香水准、调香灵感的肯定

这些过往

是GUCCI、YSL,甚至是Chanel、Hermes

永远都无法企及的

因为他们只是兼职做香水

娇兰代表的

就是自1828年开始的一整个法国高端制香业

某种意义上,因为有了娇兰

世界上的香水才长成今天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趁着今日主角君的便利

把娇兰的历史系统的梳理一遍

今天过后

也请不要再误会Guerlain娇兰的制香水平

虽然它出了好多彩妆、护肤品之类的

虽然它被收购之后就再也没能成功自我革新

娇兰第一代

Pierre-François Pascal Guerlain

老娇兰与妻子Louise

老娇兰先生1828年创立Guerlain品牌

最初在巴黎小街道rue de Rivoli

1840年搬到巴黎新建大道 rue de la Paix

老娇兰作为创业者还有一大贡献

就是成功的pitch到当时的皇室

拿破仑三世的老婆Eugénie欧仁妮皇后

为她调制了Eau de Cologne Impériale帝国古龙水

并因此获得皇家御用调香师头衔

名声大震

于是比利时、西班牙、英国等王室相继就范

娇兰成为皇室御用的香气品牌

老娇兰有两个儿子

一个叫 Aimé Guerlain

另一个叫 Gabriel Guerlain

1864年老娇兰去世后

Guerlain品牌迎来了第二代

娇兰第二代

Aimé Guerlain 和 Gabriel Guerlain

Aimé Guerlain

两兄弟没有为争遗产大打出手

而是巧妙的各司其职

Aimé Guerlain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创作能力

同时也修习化学专业

所以顺理成章的成为娇兰品牌的首席调香师

弟弟Gabriel Guerlain的商业头脑更发达

所以负责公司的扩张、生产和销售

偶尔也会客串一下香水瓶设计

总之两兄弟配合天衣无缝

在娇兰第二代期间

Aimé Guerlain作为首席调香师

除了推出经典香型

Fleur d'Italie (1884)

Rococo (1887)

Iris Blanc (1889)

和 Eau de Cologne du Coq (1894) 以外

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推出Jicky

Jicky是第一瓶含有人工香材的香水

而这与Aimé Guerlain的化学背景密切相关

斗转星移

Aimé Guerlain的儿子Pierre Guerlain

并没有继承父亲首席调香师的衣钵

反倒是Aime的侄子、Gabriel 的儿子

Jacques Guerlain

从小便显现出不凡的香气审美和创造力

他也便是娇兰的第三代掌门

今日主角君的创作者

娇兰第三代

右边那位老者,年轻人是他的宝贝孙子

这位Jacques是娇兰的中坚力量

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香气都出自他笔下

1906年,他调制出今日主角君Apres L`Ondee

1912年,L'Heure Bleue蓝调时光登场

1919年,日本风的Mitsouko蝴蝶夫人大卖

1925年的Shalimar一千零一夜 至今仍代表辛香

1933年的Vol de Nuit午夜飞行

作为一位成功的调香师

Jacques是有思想和跟得上时代的

他笔下的香气成为每个时期流行元素的写照

他对其他艺术门类的热爱

也大量的照射进他的香气作品里

而他的爱情与婚姻也成为他创作的温床

1905年

31岁的Jacques迎娶了来自里尔的Andrée Bouffet

并改称呼她Lili

她是个新教徒,也是个大美人

这段美满的爱情

一直是Jacques作品中浪漫氛围的根源

直到1963年离世前

Jacques对这段浪漫爱情依然甘之如饴

Lili Guerlain的晚年

Jacques Guerlain活了89岁

在他的晚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直接把娇兰传承给自己的孙子

后来鼎鼎大名的Jean-Paul Guerlain

尽管那时这个小孙子才20出头

但却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创作力

于是娇兰虽进入了名义上的第四代

却是由第五代的Jean-Paul Guerlain掌门

爷爷Jacques的这个决定

事实上改变了娇兰香水的命运

娇兰第四代

Jean-Paul Guerlain

Jean-Paul 50年代中成为娇兰首席调香师

随即在1959年便创作出了Vetiver 开岩兰草热潮

1965年的Habit Rouge

1969年的Chamade

1979年的Nahéma

1989年的Samsara

Samsara是娇兰第一支重营销的香气

这也成为娇兰调香理念转换的原点

调香师灵感不再那么重要了

娇兰被收购

1994年

Guerlain家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将香水屋卖给LVMH集团

虽然Jean-Paul 一直留任首席直到2002年退休

但首席调香师的家族传承

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方面作为一个现代治理公司

娇兰香水必须融入调香师的开放体系

另一方面

Jean-Paul 的儿子无心香水,是个执业律师

此时我们便想到了香水品牌Nicolai

的创始人Patricia de Nicolaï的事

Jean-Paul 算起来应该是Nicolai的舅舅

这个舅舅没有选择自己的外甥女做接班人

尽管当时外甥女已经显示出辉煌的制香天份

但是首席调香师传男不传女

祖训没的破

英文写作者写到这件事通常用玻璃天花板来美化

最终

已纳入LVMH的娇兰香水

选择了来自芬美意的Thierry Wasser作首席调香师

至此娇兰家族的香气传承

也就正式告一段落了

娇兰就理所当然的变成了今日之商业香娇兰

80后、90后眼中甚至与GUCCI相提并论之娇兰

那些跨越150年的辉煌

真的留在了二十四桥明月夜时代

正所谓辉煌与美好同在

现在

娇兰的小黑裙、花草水语仍是商业香爱好者的

一时之选

然而不要看不见

绝大部分娇兰在中国的销售是彩妆和护肤贡献的

这个比例有多少呢

高达80%

娇兰在好多普通消费者眼里甚至就是一个

护肤彩妆品牌

老娇兰开始的这五代人

好像也可以像从来都没存在过一样

所谓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Guerlain嫡系之外的家族成员

关于娇兰的一路走来

我们似乎还忘了另一群人

那些没能成为首席嫡系的娇兰家族后人

我很幸运的找到了下图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作为调香师为娇兰工作

就默默无闻的那种

3、说回Après L'Ondée

我带大家兜兜转转了一个多世纪

回到1906年的主题香雨后阳光

那缕阳光显得弥足珍贵

还有那时颇有些讲究的瓶身造型

这种20世纪初娇兰的香水瓶有个响亮的名字

路易十六瓶

这来自于上一期试香栏目的主角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

玛丽亲手制作的鲜花篮摆件和三叶草花簇

是这种瓶身的灵感来源

所以也称它做路易十六瓶

本文的最后

有感于娇兰的变迁

姜夔的《扬州慢》也成了东西通感之作

“二十四桥仍在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我明白,是我太悲情了

1906年

如果能穿越时间

到达1994

这支雨后阳光还会不会这么粉嫩灿烂呢?

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美好只属于事物的开始

属于那个La Belle Époque——美好时代

互动

聊聊你最爱的那支娇兰~

HPD l 浩而香水日记

香水是艺术,沙龙香女王在此,请温柔生活~

识别二维码 加HPD为微信好友 随时联络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HPD浩而香水日记公号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2285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