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爱茉莉旗下品牌espoir又火了,继年初开了一家make up pub(化妆酒吧)之后,又新开了一家店铺,这次是欧洲集市为主题,将产品以果蔬摊位方式陈列销售,并首次推出了自助购物系统。
此类“耳目一新”的单品牌店,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大力追捧。我们在感叹韩国化妆品业的发达,期待更多独具特色的品牌在中国开店的同时,纵观国内市场,此类新概念的化妆品店也不少见……
繁花似锦的单品牌店
其实,国内的单品牌店早已呈现一片“繁花锦簇”的盛状,早早布局单品牌店者早已收获颇丰,如老中医已经开出了3000 多家、植物医生开出了2500 多家、樊文花开出了2700 多家、美丽小铺开出了2000多家门店、林清轩近500家直营店等。
最近几个月,品牌们开店的热度不减。2017年9月,自然堂开出了首家单品牌店;2017年11月,面膜品牌膜法王国单品牌店计划酝酿成功,计划在未来三年开出1000家单品牌店;2017年12月,环亚集团大举进军单品牌店,三品牌计划用两年开出1500家单品牌店;2018年1月,婷美小屋召开了2018博览会,首次对外宣布了新的一年要开5000家单品牌店的计划;2018年在1月,一叶子宣布全面启动shopping mall 2000品牌店项目,计划在未来3年内在全国各大购物中心开设单品牌店2000家以上……
究其国内单品牌店火热的原因,一方面是韩妆近年在中国受热捧,拥有庞大的中国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品牌在传统渠道的运营成本逐年增加,收益却难以达到预期。另外,智能店铺、个性化店铺甚至是无人店等大批黑科技光环下的新型店铺也有助于单品牌店这一风口的形成。
在此形态下,很多人认为,和业绩增长乏力的综合店、百货店相比,单品牌店是未来最高效的化妆品品牌零售模式。国内化妆品行业的资深专家更是预测,开店会成为2018年的一个大趋势,单品牌专营连锁店预计会出现两、三万家。
如何占领山头?
当单品牌店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时,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品牌们头疼的事儿。
追溯单品牌店的历史,1976年于英国创立的THE BODY SHOP是化妆品单品牌店的鼻祖,而在推动这一模式国际化的进程上,欧舒丹和科颜氏功不可没。不过,带火这一模式的还是THE FACE SHOP、悦诗风吟、谜尚等韩系品牌。
早在2016年,凯度消费者指数就曾做过调查,单品牌店占据韩国护肤品市场整体16%的份额,每年能够吸引到69%的消费者购物,而且有20%是新消费者。所以,我们不妨从韩国的经验出发,看看是如何给中国的化妆品店和品牌主带来启发的?
培养、引领消费者
市场竞争白热化、网络购物发达的环境下,店内体验舒服舒心,如何能使消费者进店更频繁、停留更久,成为生存关键。韩国单品牌化妆品店,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拿It’s Skin为例,它在店的二楼开起了咖啡馆,口味配方、摆盘设计都与品牌调性完美重合。店内明黄色和奶白色的搭配,好像沉浸在阳光满屋的蜜蜂农场,门前的旅行车似乎随时都要出发,小清新气息呼之欲出。
新一代消费者作为消费主力,他们的价值观更为自我,关注内心的感受,认可情感的共鸣。品牌若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更易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度和忠诚度。所以,单品牌店多出一份情感的联系,能让有氛围的门店成为品牌载体,让门店内每个产品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有助于开发新的忠实客群。
一站式采购,提升服务和体验
单品牌店的特色就是专业性。在产品上,单品牌店需要做到极致,从控油,补水,美白,到细纹、皱纹修复到局部护理,覆盖所有年龄群和肌肤类型,产品线全面。当然,脸部护肤的周边,例如身体清洁和护理、头发清洁和护理、基础彩妆、香氛等系列,也蕴含了许多商机。所以,品牌们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开发出各类功能性产品,占领整个梳妆台。
另外,越来越多的门店觉得,通过让顾客体验、服务来增加消费者对线下渠道的黏性,显得至关重要。但什么样的服务和体验更能留住消费者呢?此前,国内一些单品牌店打造“无人货架”、“无人收银”的模式,但这种“去BA化”能否成功,需要交给时间来检验。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1769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