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让很多在身在寒冬中的零售企业感到好像春天就要来了,在接触的一些零售企业中,持乐观情绪的不少,感觉似乎苦日子就要到头了。春天一定会到来,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春天的阳光里尽享温暖?那可不一定,市场历来遵循着优胜劣汰的法则,在当下零售创新变革的过程中,企业间将会面临着较从前层次更高也更为激烈的竞争,能否在而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就是人,企业内部的人及外部的人。
创新变革本身就是企业间的赛跑和比拼
零售业的创新变革并不是在新零售概念提出后才开始的,随着几年前电子商务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壮大,很多零售企业的研究和实践就已经开始并一直在进行,而当下零售业在大声呼唤要改变、要创新,也是有着深刻的背景:
从企业自身看,绝大多数零售企业都在面临着成本的上升、渠道通路的大量增加和销售增长困难的重重压力;经济增长、大众消费提高是在整体上给大家带来了红利,但分摊到各自身上的却较从前少了,而且事实也不会均摊,所以企业就不得不想尽办法“守住自己的碗,再从别人碗里抢饭”,变革创新当然就成为必由之路。
从消费市场看,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及消费水平需求的提高,迫切要求零售商、制造商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以适应、甚至引领市场的需求变化,这更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比试,看的清、干的快、干的对,这样的企业就能赢得市场,反之,消费者就会无情地用脚投票把你抛弃;
从科技进步看,新科技、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变化,为零售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消费者体验和满意带来了有力的武器,善于高效利用武器、准确发挥武器效能的企业就能领先一步,抢先获得消费者青睐,甚至原先的屌丝通过科技,逆袭成土豪也绝非不可能。
所以从零售变革创新的背景和动力出发,决定了新零售绝不会是请客吃饭、一团和气、雨露均沾,而是一轮新的、更高层次的竞争,竞争的大幕已经拉开,舞台的主角永远是有准备、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既然身处竞争的江湖,就要比别人更加“快、准、狠”
关于新零售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做了很多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分析,汇总下来对于这样一些观点和做法,大家是有一定程度的共识:
l 全渠道拓展,线上线下融合
l 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让内部的运营更加准确和高效
l 持续优化商品品类结构,重视更具目标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商品
l 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和增值服务
l 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改变,提升供应链的效率
l 不断提高消费的便利性,让客户触手可及
在以上部分新零售思路方向的内容中,既有新的思路和做法,也有经典的观点但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市场竞争的“江湖”里闯荡,有些“门道套路”我们必须牢记。
要更快:无论是一个新形式的零售店,还是一款APP,动作快,抢先占领商圈的核心位置或者目标客户的手机屏,就如同在竞争对手前横了一堵墙,让对方无法跨越只能爬越。永辉的“会员体验店”是以服务社区的生鲜鲜食为特色主线,在上海,他们采用边开店,边升级优化的快速推进策略,一年内店铺已超过30家,虽然店铺内部一下做不到尽善尽美,但在社区流量入口的争夺中却抢得了先机。在竞争中,自己更快也就意味着会让对手更难。
要更准:全家便利店在新店开发中,以多维度数据分析为基础,其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在业绩很好的店的商圈中再开新店,有的地方会让人们觉得全家的店怎么离得这么近,是的,这样虽然老店业绩可能会受些影响,但整个商圈却拿下了,整体的销售业绩不但得到提高,而且运营、物流成本也随之下降。大数据的有效开发利用,不但让具体的业务准确性提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套准确性的做事方法,这无疑是提升自己在竞争中优势的法宝。
要更狠:“狠”并不是与打仗中残忍划等号,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中要毫不留情,但更具意义的是对自己狠。由于店铺的装修质量未达标准,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带领公司怒砸了计划要开的苏州新店,虽然不少人的反应这是在作秀,但外人怎么评价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家知名的电商在向线下拓展时,已经清楚地对内外表明,品质就是消费者体验的保证,为此,“浪费”眼前的成本为的是避免将来更大的“浪费”。在市场竞争的规则体系里,给对手带来恐惧的不是你有多狰狞,而是对自己更狠、对自己要求更高。
竞争中的“快、准、狠”不仅仅是一种思路和说法,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中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好,当然,这一切都与“人”密切相关。
事是“人”来做,也是为了“人”来做,“人”决定了竞争的成败
这里的“人”既包含员工也包含客户,零售的创新变革、企业间的竞争还是围绕着商品、广义的服务和人三个基本要素展开,商品优化是载体,服务创新是手段,赢得客户是最终目标,企业人力资源及能力是决定因素。 企业打造提升自身竞争力,很多工作都是围绕着“人”的经营来开展。
作为企业的核心领导,“人”的经营千万别忘了还有自己
很多成功的企业在人力资源能力要求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适应、参与和引导企业变革的能力”,尤其是在零售业不断创新变革的当下,这项能力的高低更加体现着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核心领导总揽全局,既要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还要指挥落地执行,更需营造创新求变的文化氛围,毫无疑问,在创新变革中,企业核心领导的意识、思路和做法将起着关键性作用,是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
但问题是,现在有些企业的领导说的多,但做的少,对下属的要求多,对自己的要求少,并未深刻意识到经营人先要经营自己。作为核心领导自己的胆识、智慧和眼光不能突破的话,“人”的经营便无从谈起。
思路策略延伸到组织,才能形成系统的竞争能力
新思路、新做法都要靠有组织的人来执行,既然要干新的事、用新的玩法,就要有新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功能与之对应。零售业目前出现一些新的岗位名称,如华润万家的“数据分析及市场洞察专业经理”、博世家电的“创意体验中心专员”、迪信通的“智能体验馆经理”等等,在岗位描述里,我们已经看到了新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同时,一些新建立的零售企业在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上,从开始就体现出了新的业务特性,从事化妆品零售的“膜界”,线下零售店与线上结合,以“快时尚护理”为经营理念,在其组织功能设计的起始,线上线下就融为一体,其“用户体验服务”、“新媒体运营”、“信息技术开发”等岗位均是同时为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为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
组织的调整、岗位的变化,让这些有远见的企业在创新突破中,自身局部的、个人的积累和成果正在逐步转化为整体的、团队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的不断求新才能带来不断地事业创新
在发展变革中,企业迫切需要对现有人力资源的结构和能力进行改变,以完成新的领域、新的任务。人的改变和提升,无外乎两条路,一是现有人员的提高,二是引进新的人才,在这两方面,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行动。
大润发近年来实施了地区商品联采,即门店可自行根据本地需要引进商品,如果成效不错,就可向本地区其他店铺推广;同时店长不但要求继续负责运营管理,还要向某一品类专家的专业能力发展,一线运营员工提升商品经营能力,为的就是以高效快速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永辉超市在新年伊始,为顺应新的发展思路,对外展开大举招聘,包括涉及大数据的数据算法研究员、数据产品经理、数据分析专家等,涉及金融领域的企业信贷审批等职位,更是以100万+的年薪聘请CTO,来从战略整体规划管理公司的信息化系统。
客户不但是服务对象,也是合作伙伴
竞争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争夺客户,每个企业都希望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新用户,让新用户转化为忠实用户,忠实用户成为粉丝。在互联网时代,审视用户的视角不单要聚集在消费和传播上,智慧的经营也会让粉丝成为企业的合伙人。
知名电商服装品牌茵曼,在向线下零售发展时,采用的就是与自己的用户、粉丝合作的新思路,以他们的创业行为开拓线下店,公司给予从店铺开发、商品、营销到后台运营的全方位服务,两年来,已成功拓展了数百家茵曼线下连锁店,粉丝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且公司近期宣布将投入1亿巨资来继续扩大和延伸战果。
零售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在创新变革的道路中思路想法固然重要,但不断地尝试、总结、推广、高效地试错,通过在实际中干出来的经验、积累的资源和能力,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自己取胜的法宝,方式方法有多种,但最终的目标和最重要的依靠还是人—我们的客户和员工。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1719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