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央视4套节目《跟着地名游中国》播出,首站来到肇庆七星岩,以视频+问题+解说的形式,详尽介绍了一种七星岩出产的特殊石材——白端石。
在以紫色为主调的端砚大家族中,白端石真可谓别具一格。用老坑、坑仔、麻子坑制作的端砚都以“呵气研墨”,书写流畅且不损毫为优良特性,而白端石并不发墨,其色洁白如雪、莹润如玉,其石纹理细润、卓尔不群。
白端石的珍贵还因为它出自人间仙境七星岩内,历代禁止开采,故雕琢极少,堪称稀罕。清·阮元主编的《广东通志》记载:“白端石出自七星岩,石理细润而坚,不发墨,工人琢为珠砚及几案盘孟之类。”
图@剑胆琴心
【 叮咚井的白端石 】
稀罕的白端石为肇庆七星岩特有,其中又以七星岩的玉屏岩所产称冠。玉屏岩因其状如屏风,岩石如白玉故而得名。但凡学者说到白端,必定说到玉屏岩和玉屏岩上的叮咚井。
▲玉屏岩上的白端石
统一的观点是:白端石以玉屏岩为佳,而玉屏岩上的白端石又以叮咚井最为上乘。
叮咚井在玉屏岩半山腰,说是“井”,不如说是一道狭窄的石坑更加贴切。因其宽仅一米,长不够十米,深约七八米,峭壁留有大量采凿的痕迹。
叮咚井是天选的白端石开采地,因为此处石质优良,越往井下深处探采,石质越发莹润,采石砚工要追逐优质石脉,局限一处,日久天长,巨石便被开凿出一条深邃的石径。在这样狭窄的坑洞采凿出来的石料十分有限,物以稀为贵,白端石自然被视为砚中珍品。
▲叮咚井隐约可见的白端石
玉屏岩半山腰的双珠径是一条狭窄的石缝隙,两旁峭壁耸立。径上镶着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两块石头,宛如神龙张口吐珠,欲坠不坠,惊心弦目。径的西侧留有广东著名学者商承祚题刻:“双珠径”。史料记载,双珠径以前曾是人们集中采凿白端石的地方。
明代中期,白端石曾被大规模开采。万历年间,两广总督戴凤岐为保护七星岩山体不再遭受破坏,于石室岩洞外东壁以石刻形式立下“泽梁无禁,岩石勿伐”的官府告示,严令禁止开采。
【 白端石古代用途 】
精品白端石的特征是细润如玉、莹白如雪,纤尘不染,绝无杂质。清乾隆时陈龄的《端石拟》:“七星岩:……产石名白端,色白如雪,作朱砚最佳。”在古代,白端石就是专供皇帝批写奏折时,用来研磨朱砂墨的!
图@剑胆琴心
白端石洁白如雪,质地细腻滑嫩,不但是古代皇家琢制朱砚的上乘石材,以前还是岭南妇女的化妆品材料。清嘉道年间江藩的《端研记》:“白端石:肇庆府七星岩石也……其最白者碎以为粉,妇女用以敷面,名旱粉。”旱粉也称干粉,“端州干粉”与“惠州眉笔”,及妇女画眉的颜料“始兴石墨”,为清代岭南著名的妇女化妆用品。
网络图
【 白端石藏品 】
在七星岩星湖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中,有一套清代白端石芭蕉形盘连座杯,白端石质温润细腻,表面雕刻出精美的芭蕉叶花纹,白端产自七星岩,非常能体现星湖历史。
▲清代白端石芭蕉形盘连座杯。图@梁小明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6641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