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东西的时候,如果产品标上官方的字眼,是不是更容易让人信服呢?比如:中山大学出品的防脱育发洗发水、华南理工大学开发的维生素E身体乳等等。
小心,它们可能都是假冒产品!
《全国部分消协组织2020年比较试验汇总分析》数据显示:“线上采样商品不达标率高达38.7%,明显高于线下采样商品。”同时,有数据显示,2021年,网络售假和网络欺诈分别排在网络消费热点投诉问题的第三和第五。假冒伪劣商品那么多,其中就有以假冒知名高校名义开发的各种产品。
假冒华南理工大学名号的各种产品
3月15日,华南理工大学发布公告称,日前市面上和部分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将产品打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华南理工”等字样,冒用该校名义进行虚假宣传。
对此,华工郑重声明,该校未在网络上开设或授权开设任何店铺,未授权或参与研发以下产品,对以下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相关侵犯学校权利的单位和个人,华工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这些产品包括懒人轻身贴、何首乌发根滋养露、防脱育发液、防脱洗发露、撕拉面膜、维生素E身体乳、腋露、微晶眼纹贴、清洁洗面奶、眼霜、肩颈油等,华工将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名单,请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慎防上当受骗。
部分店铺截图如下: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打着“华南理工研发”的旗号作伪装,使得部分消费者悄然落入网购诈骗的陷阱。
据受骗者赵一(化名)自述,他在某平台购物时,无意间看到了“华南理工大联合研发”的治疣产品,该产品标明有药监局备案和品质保障,并且是由华工专业的博士团队研制,进行了长久的研究测试并取得良好效果,可解决各种肉球问题且不再复发。
“于是我花费了大概267元买了买二送一的体验装。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不仅没有治愈,反而变得更加严重。”赵一说,事后他找客服说明情况,并且请求赔偿。结果商家不仅态度恶劣,拒绝了退款申请,而且店铺名称竟然摇身一变又成为了“中山大联合研发”的。
受骗人李二(化名)表示,其在某网店看到了自称是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制的轻身贴,“看到是高校研发的,我一下就相信了,觉得肯定有奇特的功效,随即加入购物车并且下单了很多。”可使用一段时间后,李二肚子疼甚至开始溃烂,最后申请了客服介入。
假冒中山大学名号的各种产品
另据小车了解到,打着“中山大学”名号的水杨酸控油烟酰胺洁面乳、维生素E身体乳等多款日化品,也是与中山大学无关的侵权产品。
此前,广州九口山科技有限公司在和中山大学没有任何合作关系下,销售包装上标注“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技术支持”的化妆品,被广东省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0万元。
有多款号称与广州的中山大学合作研发的化妆品产品,在网上热销。但中山大学相关人员表示,学校并没有相关的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其中某款产品的批准文号,查询结果却显示是另一款产品。甚至有的“中山大学系”化妆品,连备案信息都没有。有律师表示,生产企业假借高校名义进行产品宣传,属于侵权行为。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1年9月27日,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线索,到广州九口山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联边彭上致富路4号F栋401室的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发现当事人销售带有“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技术支持”字样的化妆品,当事人现场无法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经查明,该产品包装由广州九口山科技有限公司自行设计,其标签上“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技术支持”字样属于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广州九口山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证明》,仅表明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与媛函(广州)化妆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存在技术合作关系,与广州九口山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北芙美白滋养身体乳”产品并无直接关联,也不能证明中山大学同意当事人以其名义进行产品宣传。
相关行政处罚书显示,上述行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责令广州九口山科技有限公司改正并停止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罚款10.62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100元及违法经营的“北芙美白滋养身体乳”466瓶。
防骗小贴士,看完不被骗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出门也能在网上购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网络上也不乏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在购买的时候要擦亮眼睛。为了广大同学不被骗,小车给出几点建议。
1.仔细甄别,认准官方旗舰店
在网络上购买商品的时候,尽量到官方旗舰店购买,这样就能避免买到假货,即使商品出现问题也能找到售后进行处理。
2.一分钱,一分货,不要贪图便宜
很多时候,可能会图便宜所以买了一个价格便宜的商品,但是,如果产品与原价相差太大的情况下,一定要仔细查看是否买到假货。不要觉得自己捡到了便宜,很可能会翻车。因此,在购买的时候,不要为了省一点钱,购买了不知道是不是正品的东西,如果出现意外,后期花费的钱会更多。
3.对假冒产品0容忍,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假如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一定记得找售后,假如店家不理睬,可以采用平台介入,向有关部门举报等方法。遇到店铺骗子一定要举报,避免其他用户再一次上当受骗。
希望所有的人一定要:善于辨别产品真伪、勇于对峙不良商家、敢于维护合法权益、争做智慧消费家。
声明:本文综合自羊城晚报、羊城派、华南理工大学官微及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4652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