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蚕丝被很珍贵,特别是一床好的蚕丝被更是弥足珍贵,它的珍贵不仅是蚕丝的本身,更是每床蚕丝被背后都有一群匠人的顷心制作,接下来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床蚕丝被的制作工艺
选茧:制作蚕丝被的蚕蛹主要选双宫茧,因为相比单宫茧,双宫茧的丝又厚又多,丝线纵横交错对于制作蚕丝被来说双宫茧产出丝绵的网状性要比单宫茧要高很多,所以现在制作蚕丝被一般都会选双宫茧。从蚕农家收来蚕茧的时候蚕工人首先要进行选茧的工作,把薄壳茧和杂质比较多的茧调出来,(薄壳茧就是蚕在吐丝,吐到一半的时候就死掉了,因此这种茧不够饱满,达不到这种蚕丝被的标准)以保证蚕丝被品质的优良
烘干:选好的蚕茧被工人均匀的铺在网筛上拿去烘房烘干,目的是为了杀死蚕茧里面的蚕蛹,防止蚕蛹破茧变蝶而出,破坏蚕茧。那烘干程度到什么程度比较好呢,蚕虫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就是把蚕茧放在耳边摇晃,能听见蚕蛹晃动的声音,再把蚕茧切开,取出蚕蛹,轻轻捏,能捏粉末,说明便烘干了,烘干一般要进行两次:第一次,烘房的温度要设置在65度持续烘干1小时,目的杀死蚕蛹;第二次把烘房温度设置在50度,再烘干一个小时,目的是彻底烘干蚕蛹,防止被杀死的蚕蛹在蚕茧里发生霉变。这过程要采用中低温烘干蚕丝是因为蚕吐丝的时候的分泌物就是丝胶,在70度以上时会凝结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导致蚕丝难以疏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温度不能设置得太高
剥丝:蚕茧最外面一层蚕丝,丝须杂乱无章,有很多杂质,为了制作成优质蚕丝被所以还要把最外面的一层丝拨掉。烘干的蚕丝要被工人放在剥茧机使蚕茧最外层的茧衣被剥下来经过这个工艺才使得蚕茧最终被处理好
煮茧:是为了去除蚕茧中的丝胶,使蚕丝能够顺利输茧(又叫松茧)为了容易操作工人把剥去外衣的蚕茧放入网兜,这些网兜就被放进煮茧机(沸水)里煮,是为了脱胶,有关煮茧的工艺在战国和两汉的著作中就有出现,煮茧过程中要掌握好水温,水温不能太热,不然会使得蚕茧脱胶不均匀,丝线被煮出瑕疵,水温过冷有会出现丝头难以松散的问题。
剥茧:蚕茧煮好后,工人把他们捞出,还要用凉水给他们降温,并冲走在表面上的杂质,最后这些蚕茧就被送进了棉兜的制作车间。剥茧蚕娘,把蚕茧放在清水中,用手指感觉蚕茧找到蚕茧最薄的地方,然后用拇指轻轻剥开一个缺口这样蚕茧就被剥开了,然后把蚕茧撑开扩松,把剥开的蚕茧套在手上,同时分离蚕蛹和蚕沙等杂质,每次要套五次,这样的蚕帽不薄不厚,方便拉伸
开绵:剥好的蚕帽要经过开绵才方便拉成蚕丝被,开绵就是把做好的蚕帽撑开撑薄,蚕娘把开好的蚕帽先放在清水里浸湿,双手顺势把蚕套撑开,套在竹弓上,为了不让蚕丝被划断,竹弓必须用光滑的竹子制作,不能用金属代替。用竹弓弓撑开的蚕帽变得更薄而且丝丝分明,一般五个蚕帽做成一个蚕丝棉兜,这样的蚕丝棉兜,这样的厚度刚好适合做后面的拉丝工作。要求用力要均匀,防止做成的蚕丝棉兜厚薄不均
煮绵:做好的蚕丝棉兜还要放进热水里蒸煮,因为煮茧的时候只能是蚕茧中的部分丝胶溶解,达不到用来制作蚕丝被的要求所以还需要进行一次蒸煮,这次蒸煮,水温要控制在100度,煮一个小时,这样蚕丝棉兜会更加的蓬松
干燥:把煮好的蚕丝棉兜拿去干燥,拿去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晾晒完成了干燥的蚕丝棉兜才能成为蚕丝被的蚕丝丝绵
拉丝:在拉丝台上由四个技术娴熟的拉丝工进行拉丝铺制成各种规格的丝胎,丝胎就是蚕丝被的被芯,想要把棉兜拉成丝网首先先要把一个个棉兜剪成绵片然后由四个人各拉一面,巧妙的使劲将面片扯成一张薄薄的丝网俗称扯棉兜,这一步需要工人根据密度的需要,不强不弱,不急不慢的拉扯这样,才能扯出一张薄薄的均匀的丝网,一般只有从小熟练,熟练运用这些工艺的女工才能把丝绵拉制丝胎一条两公斤的丝胎要扯140个蚕丝棉兜把他们层层叠加也就是需要3500的蚕茧,四个熟练的工人最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翻被:最后把被胎套进内胆的过程,要先在内部的四周定好线固定,翻转过来之后被胎上面也要适当定位(定针)。以保证蚕丝被不会滑动变形。
蚕丝内胎成形后,在外面套上全棉的脱脂纱套,一般选全棉高支高密的宽幅棉布套。这样,一床蚕丝被就基本成形了。
蚕娘熟练的拉丝动作,轻盈灵巧的双手与每根蚕丝都在交流,每根指尖都渗透着对蚕丝的顿悟和理解,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的分工方式便是男耕女织俗话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现代也不例外,掌握这门手艺的绝大部分还是女性,也许正是女性赋予了蚕丝被的柔情,才使得蚕丝被有了柔软温暖的品质吧
更多蚕丝故事、蚕丝制品体验、蚕丝文化,请关注蚕虫,您的关注是蚕虫创作最大的动力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44858759.html